东方应非

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鹰击长空,笔走琐事。 本博客(原名青山依旧在)系个人文集,所有文章均为笔者原创,如转载,请标明出处。
个人资料
正文

申请美国大学需要附上儿时的照片吗?

(2011-02-23 20:19:04) 下一个


近些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家庭具有了送孩子出国留学的财力。没有了为钱所困的苦楚,以中国人的聪明才智,一张美国大学文凭不再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

与此同时,很多美国大学因为经济危机的影响,预算吃紧,也急需来自中国学生的学费来输血维持正常运转。于是乎,在美留学的中国学生数量呈井喷式增长,如 2010 年的增幅达 30% ,而且,新的留学潮与二十年甚至十年以前不同的是,来美国大学自费读本科的人越来越多。笔者的一位远房亲戚就曾经向笔者咨询过相关问题,但是,由于笔者当年申请的是研究生院,对如何申请本科不是很了解,只好隔靴搔痒般给了一些泛泛的建议。

前些日子,笔者看到了纽约时报上的一篇文章,里面谈到了某美国大学如何处理中国学生申请本科的问题,读后很受启发,澄清了以下几个疑惑:

疑惑一:材料准备得越多越精美越好?

按照老美招生老师的提示,答案是否定的。写到这里,笔者想起了建筑业的一句经典设计名言 “ Less is more ”,记得这一流派的建筑设计师推崇形式简单的设计理念,反对浮华的设计风格。其实,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这一名言用在如何准备美国大学申请材料上也是可行的。众所周知,申请到 美国读大学本科的竞争很残酷,于是许多申请人别出心裁,幻想着剑走偏锋,出奇制胜。例如,很多人准备了非常精美的宣传册,用照片文字介绍自己,如果说贴上现在的照片还算靠谱,因为这可使招生老师对自己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但是,有一位女生把自己婴儿时的照片也放上来了,这就有些过了。而且,国人的做事一窝蜂也体现在这一点上,你用彩纸印刷,我用镀金封面,他索性用上了沉甸甸的铜版纸,搞得那帮老美们对这些宣传册们也起了“审美疲劳”,因为申请者太多而招生名额有限,很多时候只是草草一瞥,根本无暇细看,便将那些精美的宣传册们扔进了垃圾箱。试想,如果你最后知道你的玉照或靓照被他人不屑一顾,那你岂不伤透了心?与其事后伤心,事前忙碌,还不如把心思放在如何写好学校要求的文章上,很多招生老师更看重这一点。

疑惑二:一篇没有英文语法错误、语言流畅的文章会给申请加分吗?

不一定。中国学生的数学功底普遍很高,很多人 SAT 的数学部分都拿了满分 800 分,但正可谓水涨船高,这些申请人要想最后脱颖而出,就要在文章上多下功夫。但是,如果一个学生在国内从小学上到高中,再申请美国大学本科,他的英文文章可以比肩本土的美国学生或在美留学多年的留学生水平,那么老美的招生老师就会合理地怀疑,这位申请人的文章是自己写的吗?会不会找了枪手代笔?由于网络资讯的发达,很多老美也知道了有些中国考生找人代笔的事情。因此,自己写好后找别人润色一下儿是可以的,但不要让别人代写,否则既损失了金钱,又失去了入学的机会,期待代笔妙计安天下,不想赔了夫人又折兵。

疑惑三:什么样的文章是招生老师眼中的好文章?

在 SAT 分数和高中考试分数难分伯仲的情况下,老美的招生老师更青睐于那些能写出真情实感文章的申请人。尤其那些对弱势群体表现出深切同情的文章更易受好评。例如,有一位女生写自己在一家康复中心做志愿者,被一位患自闭症的男孩感动,文章中洋溢的真情实感也感动了招生老师,结果是她在首轮招生中就被录取。相反,一些矫揉造作的无病呻吟就很难得到招生老师的共鸣。例如,另一位女生在写自己帮助 2008 年四川大地震的灾民时,说自己每天用冷水刷牙冲头难以忍受。招生老师可能会想,那些缺衣少穿的灾民们能做到每天用冷水刷牙冲头吗?也许那位女生从小娇惯,真心认为每天用冷水刷牙冲头已经是很苦了,但是,她可能忘了,那些灾民们的生活要远远比她惨得多。


由于缺乏申请美国大学本科的亲身实践经验,笔者的以上直言权且抛砖引玉。最后真诚地希望那些有志于到美国读大学的人都能美梦成真,但如果万一美梦破灭了,也不是世界末日提前来临了,可以选择就此放弃逆风飞扬,或从头再来,或在国内读完本科以后直接申请研究生院。因为毕竟还年轻,有的是机会,择此而弃彼,青春何尝无悔?




谢谢阅读我的原创文章。如传统媒体有意转发,请先经作者东方应非(Eeaglefly)同意;如网络上转载,请标明作者中文笔名东方应非。作者保留文章版权。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NR2000 回复 悄悄话 谢谢分享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