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杀害瞿秋白的鹰犬将军:宋希濂,谈瞿秋白之死

(2011-01-27 07:57:59) 下一个


原国民党川湘鄂绥署主任宋希濂于1949年末被俘,改造10年后被特赦。获释后将其戎马一生状况写出,遂成《鹰犬将军》一书。该书中有《瞿秋白被害经过》一章,系宋希濂1935年任国民党三十六师师长时之经历,当时他奉蒋介石之命将瞿秋白枪决。此章对瞿秋白被俘经过、关押时情况及被杀害时之表现均述之甚详。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被杀害。图为瞿秋白被杀害前留影

1935年6月18日瞿秋白被杀害。图为瞿秋白被杀害前留影

瞿秋白是1935年6月18日被三十六师师长宋希濂杀害的,至今已近76个春秋。70多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一巨大的变化中,已经成为历史人物的瞿秋白,受到各种不同的对待。共产党建政后的1955年6月18日,在北京八宝山公墓举行了瞿秋白遗骨安葬仪式,认为他“是中国共产党卓越的政治家和宣传家,是中国无产阶级的无限忠诚的战士”。可是在“文化大革命”中,不但迫害在位的老干部,连牺牲了几十年的先烈们也不放过。江青、康生、陈伯达操纵一些不明真相的群众,掀起了“讨瞿”活动,把瞿秋白说成“叛徒”,还编印了所谓“罪证”材料,给瞿秋白加上了“贪生怕死”、“投降了敌人”、“叛变了党和无产阶级的革命事业”等恶名。后来康生为了歪曲党的历史,甚至把《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毛泽东选集》中抽出。1976年文革结束后,中共中央经过复查,认为:瞿秋白同志被捕后,坚持了党的立场,保持了革命节操,显示了视死如归、从容就义的英勇气概。“文化大革命”中把瞿秋白同志诬蔑为“叛徒”是完全错误的,应当为瞿秋白同志彻底平反,恢复名誉。

瞿秋白1899年生于江苏常州,父亲、母亲都是读书人,所以幼时受到较好的家庭教育。中学毕业后考入北京政府外交部设立的俄文专修馆,1920年毕业后以北京《晨报》记者的身份访苏。1922年经张太雷的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1923年归国,积极从事马克思主义的宣传,著《新俄游记》、《赤都心史》等书,并参加编辑《新青年》、《向导》、《前锋》等刊物,且在这些刊物上发表了大量论文。在此后的10年内,他历任共产党的高级职务。1933年,瞿秋白从上海进入以江西省南部和福建省西部为中心的中央根据地,担任中华苏维埃共合国人民教育委员。1934年10月,中央红军主力撤离江西中央苏区开始长征,但仍留下一部分力量继续从事武装斗争,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等被留于江西。

红军主力撤离之后,国民党军集中了强大的兵力对中央苏区进行“围剿”,至1935年1月,形势十分危急,苏区中央局乃决定瞿秋白、何叔衡、邓子恢等转移,由福建省委派武装护送出境,拟转道广东去香港。可惜他们未能安全出境,即被国民党军包围,瞿秋白被俘,何叔衡牺牲,邓子恢脱险。

关于瞿秋白的被俘及被杀害情况,原国民党军川湘鄂绥靖公署主任宋希濂在其所著《鹰犬将军》中记述甚详。1935年宋希濂任国民党军第三十六师师长,驻防福建长汀。他在其所著《鹰犬将军》一书中以负罪的心情回忆说:瞿秋白一行是被福建省国民党地方部队保安第十四团钟绍葵部于1935年2月24日在福建上杭截获的,起初关押在上杭县监狱。瞿秋白略懂医术,于是便化名林祺祥,说自已原是国民党部队的军医,与红军作战时被俘,暂时蒙混了国民党军。可国民党东路军总司令蒋鼎文得到密报,说在上杭俘获的几百名红军中有瞿秋白在内,于是他严令在钟绍葵所俘的红军中清查瞿秋白的下落。钟绍葵接到蒋鼎文的电令后,一方面觉得自己责任重大,一方面觉得如能将瞿秋白清查出来,可以邀功请赏,所以他十分卖力地进行这一工作;但经过多次讯问,并没有清查出来。钟绍葵遂使用了“谁说出瞿秋白来就释放谁”的办法,结果有一人指出“林祺祥就是瞿秋白”。蒋鼎文接到保安十四团查出了瞿秋白的电报后,即命该团将瞿秋白押送驻在长汀的三十六师师部。


瞿秋白和夫人杨之华一九三零年七月摄于莫斯科

三十六师师部当时驻在长汀西街路南的一所宅院里,瞿秋白被关押在这所宅院左边的一座厢房中,右厢房中住着警卫人员。师长、参谋长、秘书、副官、卫士则住在这所宅院后院的房子里。


                    宋希濂


宋希濂在他的《鹰犬将军》一书中回忆说:

“秋白先生原来穿什么衣服我不清楚,我见到他时,他是穿着一件灰布长袍,一双浅口的布鞋和蓝色线袜。

“秋白先生每天除了刻图章或有时和人谈话以外,大部分时间便是写感想或者写诗,有时也谈古文和唐诗。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瞿先生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在大约一百张(或六十张)十行纸订成的一个本子上,用毛笔写了一长篇《多余的话》和一些诗词。这个本子他托师参谋长向贤矩代为寄交某人。秋白先生就义后,向贤矩曾交给我看,我只是粗枝大叶地看了一遍就交还他,没有认真研究,所以对于内容记不起来了。”

瞿秋白在第三十六师司令部关押期间,宋希濂说他曾与瞿秋白个别谈话,他在《鹰犬将军》一书中回忆说:

“记得我回到长汀后的第三天,我到瞿秋白室内去看他,先谈了一些生活情形和他的身体状况后,转而谈到政治问题。我说:我这次回来,从龙岩到长汀这一段,数百里间,人烟稀少,田地荒芜,有不少的房舍被毁坏了,我想以前不会是这样荒凉的,这是你们共产党人搞阶级斗争的结果。我是在农村生长的,当了多年军人,走过许多地方,有500亩以上的地主,在每个县里都为数甚微,没收这样几个地主的土地,能解决什么问题?至于为数较多有几十亩土地的小地主,大多都是祖先几代辛勤劳动积蓄几个钱,才逐步购置一些田,成为小地主,他们的生活水平如果同大城市里的资本家比较起来,简直有天壤之别。向这样一些小地主进行斗争,弄得他们家破人亡,未免太残酷了。因此我觉得孙中山先生说中国社会只有大贫小贫之分,阶级斗争不适合中国国情,是很有道理的。瞿秋白先生说:孙中山先生领导辛亥革命,推翻了几千年来的专制统治,这是对国家的伟大贡献。但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把中外的学说都吸收一些,实际上是一个杂货摊,是一种不彻底的革命。中山先生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生活在大都市里,对于中国的社会情形,并没有认真调查研究过。中国的土地大都集中在地主富农手里,只是地区之间有程度的差别而已。我们共产党人革命的目的,是要消灭剥削,不管是大地主还是小地主,不管是大资本家或是小资本家,他们都是属于剥削阶级,即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有地主,就有被剥削的农民;有资本家,就有被剥削的工人,怎能说阶级斗争不适合于我国国情呢?显然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宋先生,你一路上看到有些地方人烟稀少、田地荒芜的情形,当然是事实。但这是不是因为我们共产党人搞阶级斗争弄得劳动力减少了,有土地没人耕种呢?事情不是这样的。我们为了保卫苏区,有许多壮年人参加红军或地方武装,使农村劳动力受到一些影响,是不可避免的。但你们对我们施行严密的封锁,苏区的经济完全靠发展生产来自给,在你们未向我们进攻以前,这些地方的田地并无荒芜的情形,你们来了,老百姓逃跑了,土地无人耕种,所以显得荒凉,我想主要的是这个原因。至于一些房舍被毁坏。恐怕大部分是由于战争造成的。”

宋希濂先生说他为了这类问题曾与瞿秋白争论,但他没能说服瞿秋白,就又在江西省人口较过去大为减少,这一问题上来说服瞿秋白,他说:“根据江西省政府最近的调查报告,说自民国十六年(1927年)共产党在南昌暴动起,随后在农村搞分田运动,一直到共军退出江西根据地,仅7年的时间,江西省人口减少了800万。我过去读历史,说黄巢杀人800万,感到不寒而栗,今天你们搞阶级斗争,更不知要死多少人!实在是太可怕了!”

对于宋希濂的指责,瞿秋白对江西省政府的调查报告表示怀疑,认为是有意夸大数字,借此诬蔑共产党。瞿秋白还说,在激烈的阶级斗争过程中,人员的死亡和人员的减少是免不了的,但造成这种情形,主要是国民党负责,因为国民党先后调集了百万以上的军队来围攻红军。

宋希濂在他的《鹰犬将军》一书中还说,当蒋介石得悉拘捕了瞿秋白的消息后,即令国民党中统局派了两个人由南京到福建长汀跟瞿秋白谈话,想劝瞿秋白背叛共产党,并交出共产党内部的组织情况,但他们没有达到目的。

宋希濂说:对瞿秋白的劝降没有成功,1935年6月17日,他先后接到了蒋介石和蒋鼎文的“限即刻到”的电令:“着即将瞿秋白就地处决具报”。当天晚上,宋希濂和他的参谋长向贤矩、政训处长蒋先启、特务连长余冰。研究了执行这个命令的具体办法,商定:6月18日上午10时,在长汀中山公园将瞿秋白枪决。在三十六师司令部通往中山公园的路上及中山公园的周围,均由警卫连严密警戒,禁止百姓观看。

6月18日早晨8点多钟,警戒方面已部署妥当,向贤矩即进入瞿秋白室内,将蒋介石的电令交瞿秋白观看。向贤矩事后对宋希濂说,瞿秋白看了电令,面色没有一点变化,若无其事。9时20分左右,瞿秋白在政训处长蒋先启的陪伴下,走出他住了一个多月的房间,仰面向周围的人看了一下,神态自若缓步从容地走出大门。在场的人对瞿秋白这种视死如归的精神,既震惊,又感动。

瞿秋白在众人的簇拥下来到中山公园,在公园内的讲台前停了下来,当时除担任警戒士兵外,仅有特务连官兵30余人。瞿秋白向在场的人作了十多分钟的讲演,主要是说共产主义是人类最伟大的理想,是要实行一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制度,使人人都能过美好幸福的生活,他相信这个理想迟早一定要实现,中国共产党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一定会失败。讲完后,他举起右手高呼:

打倒国民党!

中国共产党万岁!

共产主义万岁!

10时左右,瞿秋白被押赴刑场,一声枪响后,瞿秋白倒在血泊之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