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漫谈美联储, 美元, 人民币, 通货膨胀等等 (原创) (六)

(2011-01-22 16:27:40) 下一个
漫谈美联储, 美元, 人民币, 通货膨胀等等 (原创) (六)

(一) 天生我才必有用
(二) 千金散尽还复还
(三)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四) 奔流到海又复回
(五) 美元的未来
(六) 美联储的功过是非, 以及它的未来 (Time to say Goodbye?)


(六) 美联储的功过是非, 以及它的未来 (Time to say Goodbye?)

比起上面的5节来讲, 这一节是最难写的了. 从何处讲起? 就象美联储这个角色一样, 其实是最难当的.

后来决定, 还是从社会上对美联储的各种各样的批评开始讲起, 这样, 大概可以获得更多的关注和共鸣.

人们对美联储的认识真是各种各样, 千差万别.

举个例子, 在这里一位网友写的一篇 <<美元保卫战与中美斗智策略解析>> 文章中提出, “中国如果能够协助美国政府共同抗击美联储,让联储银行到处碰壁,至少在中国要策划狠狠打击一下那几家美资大银行,让他们知道与集权大国对抗的严重后果,我想事情会有改观的.”

我看了这位网友建议之后, 差点没笑翻: 我要问问: 那你要不要去协助克林顿, 共同抗击希拉莉, 让希拉莉到处碰壁? 我跟你说,人家本来就是一家人,有点吵闹很正常, 你去协助什么呢? 有你啥事啊? 哈哈. 美国政府和美联储, 也是类似的道理,虽然美联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机构, 其实也独立不到那里去.

我没有嘲笑的意思,只是举个例子, 从中可以看出,人们对美联储的认识是多么的离谱.

另外, 大家大概会留意到, 去年有不少人到Boston的美联储分行大楼前集会, 抗议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经济学界里, 批评美联储的声音更是此起彼落.

其实, 我看对美联储批评最多的, 莫过于国会议员Ron Paul 了. 那么, Ron Paul 都有些什么批评和高论呢?

看看Ron Paul在国会跟伯南克的唇枪舌战真的是非常精彩. Ron Paul 给伯南克这个经济学大教授上起经济课来了象模象样的, 是不是很滑稽?

但我怎么听来听去, 都觉得他们是鸡跟鸭在讲话: 互相听不懂对方在讲什么.

我来归纳一下Ron Paul的以下观点, 其实, 他的观点代表了社会上很多一本正经地批评美联储的人的观点.

(A)美联储无中生有地创造出美元(creates money from thin air). 美联储印了太多的美元. 应该把美联储印钞票的权给收回来;

(B)从上世纪的大萧条, 到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停滞与通货膨胀, 一直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 都与美联储错误政策有关;

(C)美联储就是造成通货膨胀的凶手,它并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快速的货币贬值正在威胁着美国人民,把我们拖入一场恶性通货膨胀式的大萧条中;

(D)只有少数利益集团从美联储滥印钞票的政策得益; 美联储滥印钞票的政策, 也使得政治家可以轻而易举的向老百姓许诺其实是价值不菲的各项福利政策;

(E)宪法只允许货币的发行必需以稳定的商品来支撑(back), 例如黄金和银. 坚决主张审计美联储; 废除美联储, 并恢复金本位货币制度(Gold standard);

以上的内容, 大家基本上都可以在Ron Paul 在2009年2月4日提出的, 废除美联储的H.R.833议案中找到.

Ron Paul 还推出了他的大作: (End the Fed) (“结束美联储”). 读者如果有兴趣可以拜读一下. Ron Paul吉星高照, 最近还当起国会货币委员会的负责人了.看来,伯南克今后的日子不会好过了: 大概火星撞地球的情景会经常发生.

首先, 如果我有一天见到Ron, Paul, 我会送他一句毛泽东的诗, 诗曰: “牢骚太盛防肠断, 风物长宜放眼量”. 简单扼要地翻译成英文, 无非就是告诫人们, 先要calm down下来, 然后再look forward. 哈哈!

第二, 评定一件事或一个人的功过是非, 首先是要看批评者本人的立场, 所谓 “屁股指挥脑袋”. 就是说, 同样一件事, 在不同人的眼里, 好坏是不一样的. 对吧?

如果站在美国以外国家的立场上来讲, 比如, 中国, 俄罗斯, 欧洲, 等等, Ron Paul 对美联储的指责, 是很受用的.

但是, 如果站在美国国家利益的立场上来说,Ron Paul的理论和指责首先是Politically incorrect. 甚至有点 “端起碗吃肉, 放下碗骂人” 的架势. 其次,Ron Paul有不少的指责,甚至是Economically incorrect. 我会在下面详细讨论为什么.

第三, 我们看美联储的功过是非, 不能单独地看所发生的问题, 那只是问题的表面现象. 比如说什么时候发行了多少美元, 发多了还是发少了, 为什么把利率调低了? 调高了? 为什么要搞QE2? QE3? 等等.

如果把美联储的问题单独来看, 就会永远看不清, 甚至会得出片面的结论. 就是我们常说的: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所以, 我们的思维要跳到更高的层次, 才会把问题看得清楚.

那么, 什么是更高的层次呢?

就是要分析美联储的宪法责任, 也看看国会本身的责任, 再看看美国政府(财政部)的责任. 再往深一点, 看看资本主义社会的本质问题, 看看美国的全球根本利益问题. 就是说, 要看全盘(Whole picture)才会得出负责任的, 和有意义的结论.


(六) - 1要把美联储的功过是非讲清楚, 首先要看看国会赋予美联储的法律责任.


(A)追求最大的就业,稳定物价,保持长期温和的利率;

(B)管理银行系统, 保证银行和金融系统的安全性, 保证消费者的信用权益;

(C)保持金融系统的稳定, 并且控制可能从金融市场引发的系统风险;

(D)为存储机构, 美国政府和外国官方机构提供金融服务, 主要是担当全国支付中心的角色;

简单地讲,美联储其实就是掌管美国的货币政策(Monetary policy)的实施, 具体的手段,就是通过调整利率和调整货币的供应量,来影响经济活动. 这是非常重要的概念: 就是说美联储可以发放美元, 又可以回收美元, 通过一收一放来调节经济,或通过调高或调低利率来调节经济.

而财政部当然就是负责财政政策(Fiscal policy)的实施了, 具体是用税收和政府支出的办法,来影响经济活动, 就是通过调高或调低税率来影响经济, 或通过增加或减少政府支出来影响经济活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不是截然分开的,而是有很多关联的.两种政策经常交替使用,互为影响和补充.

首先, 我想澄清一点的,就是美联储不是一个盈利机构, 因为盈利不是美联储存在的目的, 尽管它在运作的过程中有盈利. 它的经营费用并非来自国会的拨款, 而是取自于它的盈利.

事实上, 在支付了它本身的营运费用后,每年美联储都会把它的绝大部分盈利全部交给财政部. 具体地说, 从1913年到现在的97年中, 平均来说, 它每年只是用5%的盈利来支付日常的运作费用, 而95%的盈利都上交给财政部.

上世纪90年代, 每年这95%的上交盈利大约是$250亿美元. 金融风暴后, 由于美联储收购的国债和证卷大增, 因此,它的年收益也大增. 例如,2009年,它的净收益是$534亿美元.2010年,它95%上缴给财政部的盈利达到$784亿美元.

2010年, 美联储下属12家地方联储行的经营费用是$43亿美元左右, 大概是它总收益的5%.

如果由财政部来发行美元, 同样会有发行成本. 所以,从收入和成本(Revenue & Costs)的角度来看,由美联储来发行美元,或由财政部自己来发行美元,其实是几乎一样的,这个事实和观点是非常重要的.

有人说, 这次QE2的$6,000亿美元, 是美联储从自己的盈利部分拿出来, 购买债卷, 这是毫无根据的. 成立97年来, 美联储的95%的盈利每年都已上交给了财政部.

把商业银行的概念套到中央银行上是行不通的.

不要忘了, 理论上美联储是有无限的发行美元的能力, 前提就是财政部提供国债. 或者它购买商业银行手中的国债或MBS等联邦债券, 它就可以创造出美元来.这是它的法律权利和功能.

所以, 它根本就不可能, 也不需要按照商业银行的模式来运作. 它可以 “瞬间” 就拿出亿万美元来.

简单的比喻, 只要财政部今天把$10,000亿价值的国债卖给美联储, 它今天 ”马上” 就可以把$10,000亿美元划到财政部的银行户头上. 根本就不需要等多少年, 等到 “筹够” 足够的赢利才把等值的货币交给财政部:不需要.

(未完待续)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