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落西河

本博客所有博文均为原创,版权所有,请勿转载,多谢合作。
个人资料
正文

儿子学琴的故事(下)

(2010-12-19 08:59:22) 下一个

几年的学琴让我发现这里教授音乐,老师并不介绍曲子的一些背景,或者作曲者的背景,所以小孩子根本不理解曲子,这样怎么能用心的表现好它呢?于是我经常跑到网上去查找作曲家的介绍,如果听到一些我熟悉的曲子,我也会和孩子讲一些故事,像孩子在弹“绿袖子”时,我就告诉他,我听过这首曲子,它的来历和曲子所表现的情感是什么,儿子听了后,果然很快便掌握了节奏和表现力,那一年,他凭着这首曲子,还拿了个音乐节的第一名。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学过一段吉他,所以在儿子刚开始学的时候,我还能拿着谱子看出他的指法,也能看出他弹的错误,在我小小的帮助下,孩子头一两级的RCM学得还很扎实,考试的分数也不错。可是等到过了二级以后,我就没本事再辅导了,那密密麻麻的曲谱我是压根儿也看不懂了,于是我便每次认真地听他弹曲子,有时我也会到网上听一下别人弹的,反复听,在儿子弹的时候,我便能识别出他弹错的地方,有的时候,儿子不认可,我们便作下记号,然后再去问一下老师,就这样,我又对付了几年,帮了他不少。

一点一滴的帮助对他还是有些作用,可是后来我便意识到,我这个外行该歇菜了,有一次比赛,老师安排了一个他弹的很不熟的曲子,我便让孩子换成另一首大家很熟悉的名曲,结果比赛时,一共有四位选手弹这个曲子,虽然儿子是那里面弹得最好的,可最后评委一个也没有认可,把奖牌发给平时没有儿子弹得好的他的师兄,因为那位师兄选了一个谁也没有听过的曲子,这让我明白,选曲也是非常重要的,我这个二百五还是别跟着掺呼了,一切都听老师的。

从最一开始练琴时,老师便建议儿子去参加比赛,那时我并没有真正理解比赛的目的,以为老师认为儿子弹得不错,去拿个名次什么的。可是去了几年,我便发现其实比赛的真正目的并不是名次,而是对孩子的一种锻炼,而且好处多多。

好处一:拿到名次,是对孩子一年苦练的肯定。好处二:没有拿到名次,也让孩子感受到竞争,从而能激励孩子更努力地练习。好处三:通过比赛,还可以学习其他选手的长处,以琴会友,取长补短。好处四:评委的点评很重要,让我知道了不少吉他老师的弱点,以及孩子存在的问题,对孩子后面的练习绝对是有帮助的。

时间过的飞快,一晃孩子已经学了七年,琴也学到了七级(吉他共有八级),这七年他和吉他老师建立了很良好的友谊,在他看来,吉他老师就像他人生中另一个很重要的人,我不敢说他的吉他老师水平有多高,事实上,我也曾经想为他换老师,可是儿子就是不肯,他很喜欢那位老师,喜欢的没有任何理由。老师也很敬业,在每次比赛,他都会自己请假,自费到现场为他所有的学生加油,这让我们很感动。儿子似乎也很崇拜他,这也许是他学琴的另一个动力吧,儿子经常会提醒我给老师买杯咖啡什么的,看来比孝敬我们更上心,不过通过学琴,儿子也学会尊敬老师,这也是一份好的品格。

这么多年下来,也让我了解儿子其实没有什么过高的天赋,也不像有的孩子那样突飞猛进,很多人认为我们这七年多花了不少冤枉钱,应该让孩子大一些再学。可是我没有后悔过,这七年的学琴,不仅仅让孩子在音乐上有所造就,更主要的是,他学会了坚持,他懂得努力付出,便会有收获的道理。他已经能从不自觉的练习,到现在的主动去练习;从被动地去比赛,到现在主动去参加各种比赛;从我给他上网找曲子,到现在他自己到网上找曲子,跟着学、练。而且这么多年来,从没有说过放弃,这是一种品德的培养,是花多少钱都值的。

现在的我,不再做梦,梦到儿子成为什么吉他大师,因为在我看来,他已经弹得很不错,已经是我心目中的大师了。而且他也没有把弹吉他当作他的什么职业,他有他自己的爱好,有他自己的思想,也有他自己的理想了,不管今后他做什么,我想有过这段学琴的经历,对他今后的人生一定会有一些启迪,在他遇到挫折时,他会去坚持;当他不开心时,他也许会拿起他心爱的吉他,弹上一曲。

想想这么多年的经历,鼓励、勤奋、坚持,这些都是练琴所要具备的,也是通往成功大门的金钥匙。用音乐陶冶情操,乐观面对生活,这便是我们让他学琴的初衷,也是我们能给予他的最好礼物吧。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