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如果人到中年,你会喜欢勃拉姆斯吗?

(2010-12-02 15:55:13) 下一个
勃拉姆斯(1833-1897)的音乐如同他的性格,内敛隐晦,欲说还休,可又偶尔透出明亮色彩和英雄气概。
他身处浪漫主义的狂峰时期,却执着恪守古典风格,视自己为伟大传统的保护者,只是无可奈何花落去,宛若喧闹时代中的孤独隐士。
他对舒曼的妻子,年长他14岁的克拉拉一生痴情,但又不断追求漂亮的女性,却最后终身未娶。
他外表鲁莽而内心细腻,他在室内乐里所表现的内心交流,超越了同时代的任何作曲家。
他无比接近贝多芬的精神,但在贝多芬的影子下痛苦挣扎,写出了在浪漫主义后期,在思想性上几乎无人可比的四首交响乐。
他的大部分音乐不是那种一听惊艳的通俗曲,而是要用心去咀嚼再三方可领悟一二。
其沧桑晦涩的音乐好比李商隐的《无题》诗歌般隐晦迷离,非毛头小子所能体会,但如果你已人到中年,生活阅历丰富,听了他的音乐后,你会喜欢勃拉姆斯吗?

不妨当夕阳落下之时,先一边喝着苦涩的咖啡,再一边听着勃拉姆斯的《第一号大提琴奏鸣曲》,情绪自然随曲起伏,人生冷暖自己知晓。

1881年58岁的勃拉姆斯精力衰退,很少创作新作品。当他去迈宁根旅行时听到理查德•穆菲尔德的单簧管演出,大受感动,因此写下优美得令人屏息的《b小调单簧管五重奏》。在第二乐章的柔板中,单簧管与弦乐轮流倾诉内心,哀而不伤地优雅歌唱,娓娓道来微妙的诗意交流,宁静开阔的胸怀一望无际。

勃拉姆斯晚期的钢琴作品间奏曲op.118步入贝多芬的晚期觉悟,那是人生最后的升华,铅华洗尽,萧瑟茫茫,和谐与不和谐融为一体,唯存大自然中的自我精神。


如果人到中年,你会与勃拉姆斯的音乐“心有灵犀一点通”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