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棵树

看四季变幻, 听乐音回荡, 赋古今悲喜, 尽人生沉浮
个人资料
正文

蒙蒂的《查尔达什》(Czardas)舞曲 (各版本)

(2010-10-03 19:17:44) 下一个
维托里奥•蒙蒂 (Vittorio Monti 1868-1922), 意大利作曲家、小提琴家。1868年1月6日出生于那不勒斯。早年在圣彼得音乐学校接受音乐教育,随平托(F. Pinto)学习小提琴、随塞劳(Paolo Serrao)学习作曲。1886年至巴黎随西沃里(Camillo Sivori)继续深造小提琴,并担任了多年拉穆勒乐团首席小提琴手。1891年开始出版芭蕾和小歌剧作品。1900年成为巴黎音乐会音乐厅的指挥,从此他的作品也开始广为流传,此后他创作了许多舞台音乐作品。他还曾一度放弃指挥,专心于器乐曲、声乐、小提琴曲的创作,以及小提琴、曼陀林的教学,并出版过一部那不勒斯曼陀林的教程。他小提琴与乐队曲《查尔达什》(Csárdás)是流传广泛和最为知名的作品,曾被改编成多种其他乐器的独奏曲。蒙蒂于1922年6月20日逝世于那不勒斯.

《查尔达什》是蒙蒂的最著名的两首小提琴曲之一(另一首为《爱的晨曲》)。查尔达什为匈牙利的一种民间舞蹈,其音乐由两部分组成:第一部分称“拉绍”,速度徐缓而富于歌唱性;第二部分称“弗里斯”,速度迅急,情绪热烈。本曲即以这一舞曲的典型特点写成。 乐曲一开始先呈示出充满激情的引子,然后奏出深沉而略含忧愁的主题,并由这一主题组成了查尔达什舞曲特有的“拉绍”段落。在这一小调色彩的抒情旋律发展之后,又出现另一支流畅而华丽的小调旋律。这两支旋律都具有鲜明的匈牙利及吉普赛音乐的特点。接着,乐曲转入查尔达什舞曲快速而活泼的“弗里斯”段落 ,形成欢快而奔放的气氛。这段舞曲音乐越来越热烈,由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乐句频繁出现,使乐曲趋向高潮。接着,音乐突然平静下来,缓缓奏出柔和而委婉的歌唱性主题旋律。这一纯朴甜美的旋律经过小提琴泛音再现,形成一种幽谷回声的动人效果。乐曲再现十六分音符组成的乐句,并用切分节奏的处理,将乐曲推向热烈的高潮后结束全曲。

Orchestra (by James Last 詹姆斯拉斯特)


Piano (by Richard Clayderman 克萊德曼)


Violin


Clarinet


Flut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