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 (2)
2008 (117)
2009 (95)
2010 (138)
2011 (89)
2017 (3)
2019 (1)
2022 (1)
在Experiential Group进行过程中,老师讲了一个故事。说是有一次开一个心理学的大会,组织者特意安排了一个小组讨论活动。参加的有精神科医生,心理学家,社会工作者,护士,后勤人员。大家都不许穿制服,也不许暴露身份。结果,30分钟下来,所有参加小组讨论的人都难受得不得了。因为,平时大家说话都是跟身份相应的,比如精神科医生被默认就是小组的领导,护士被默认就是需要执行医嘱。
现在,突然丧失了这种外在的身份,大家只能依据自己的性格来行事,一下子很不适应。比如,精神科医生虽然不爱言谈,但平时仍然被推到前台作决定,布置任务,大家都没有异议地服从。现在,没有了这么一个外在的身份,一下子就什么都不是了。再比如,一个社会工作者,能说会道的,在平时的工作中没有特别大的权威,今天却一下子成了大家的焦点。他当时虽然有点过瘾,但一想到等一会儿游戏结束,大家都公开身份,自己的风光就都成为昨日黄花,甚至成为可笑的表演,心里不由得不觉得黯然。
如果特别巧的是精神科医生是个象奥巴马那样能说会道的,那就完美了,成了和谐社会。我说,要是那个精神科医生没能成为领导,觉得失落,他可以假装说露了嘴,说“我给病人开药是有原则的。”或者说,“有一次我开医嘱。。。”老师笑了,“你那是破坏游戏规则。如果是那样的话,那个医生有自大狂人格障碍。”
我把上面这个故事写成了一篇文章,贴在我的博客。有读者觉得做博客如果提到自己的职业还不显写作的真本领,故意挑战我,“要不,咱们都注册新笔名,谁也不暴露工作,咋样?”我当时回答:“新笔名不就是马甲吗。那东西我有!问题是用上马甲,我在riverside的投资不就全白瞎了。写那么多东西,我容易吗?最主要的是,我的文章写出来要有人爱看,必须依托我的医学背景,写医学知识或医院医生故事。离开了这些,我的能量降低一半还要多。”还有读者认为,应该在生活中啥样,在网上就啥样,真实自然,不想改变。河边以为:“换不换面孔那是萝卜青菜,各有所好,都无可厚非。本来就是玩,哪有那么多规矩。自娱娱人而已。”
一年过去了,河边终于玩心大起,捡起一个原来一直没用过的笔名,彻底改变自己的职业,高矮肥瘦等标记,写了几篇文章。Guess what? 没有任何熟人,也不是版主了,以一个全新的ID出场,标题也不起眼,照样有人读,有人说好,令河边心中感觉无比满足啊。最有趣的是,喜欢我那个ID写的文章的那几个人,居然跟喜欢我河边博客里文章的人一样。这说明那几个人是真正喜欢我的文字,不是人情。
这事儿象不象一个人被认定已经死了,但是其实是尸体搞错了。他又溜回来看到自己的追悼会,看到不同人对他的评语。这些人因为知道他已经死了,所以不需要有太多顾虑,说话比当面说的要真实。
那个挑战我的家伙,你放马过来啊,你也整个新笔名,看看抛掉了原来笔名的光环和生活中的身份,读你文章的人还是那几个人吗。真的很好玩啊。我知道你正在写,只要换个办法贴出来就好啦。
嗯,作为版主,还要板起脸孔提醒一句,整出一个马甲来骂人或挖苦人是不对的。我那个ID,也有博客的。著名的淑女司令就有两个博客,一个写文,一个写诗,隐藏多年以后,她终于自己曝光。我将来弄好了,也可以弄两个不同风格的博客,过几年曝光给大家看。
本人最喜欢贵大人的作品还是那篇”波地梨歌姑娘“。
说得有道理。其实我也想到了,这个比喻不是太说明问题。但是,想不出来更好的比喻。
以前读到文章说是有人看见自己追悼会觉得特醒悟特震撼。
还以为是河东太太不让写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