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论中国人的崇古

(2010-04-14 16:40:23) 下一个

 

崇尚古老的东西在中国一直是一种美德,但是却害得我们空有了几千年的文明史,除去一点值得后人欣赏的文学创作外,除去所谓的四大发明外,我们对现代文明几乎一无建树,对我们生活在其中的大自然也几乎一无所知。就连与农业攸关的历法,在西方的太阳历传来之前,我们祖传的月历不知给历朝的天子们和社会精英们平添了多少麻烦。所以说,如果没有近代西方文明的传入,我们至今恐怕还停留在的“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时代。

 

对于又很好面子的我们来说,更令我们不安的是,除去崇古所造成的固步自封外,我们的落后是不是还另有原因?也就是说,是不是由于我们中国人不够聪明呢?所以自从西方文明被我们认识以来,关于中国人聪明不聪明的问题,一直是我们耿耿于怀的一个问题。不过除去一些浅薄的和好妄自尊大的中国人和一些不知出于什么目的的洋人不时提出于我们脸上有光的推断外,至今尚无定论。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用现代的科学手段的确还不能回答这一问题,同时另一方面也是由于它涉及到很敏感的人种问题。所以在这里,我们只能按下这个问题不谈,并假设我们和世界上其它各国人都一样聪明。何况差不多每隔上几年,就会传来让我们欢喜一阵子的消息,说在世界上又多了一个拿到诺贝尔奖的、并且身体里流着中国人的血液的人呢!

 

曾经有人把我们的落后归咎于自秦以来的中央集权统治和汉朝以后的独尊儒术。但是稍微对历史有所了解的人都会发现,除去那个令中国人一会儿恨一会儿爱的秦始皇搞了个焚书坑儒外,几乎没有一个皇帝特别下过禁令,不许老百姓对自然界进行科学地思考和研究。当然,这也许是由于我们自古以来就没有过“科学”这一概念,而秦始皇的焚书坑儒其实也不是对着科学来的。同时也几乎没有一个皇帝特别下过禁令不许老百姓用儒家学说以外的观点来解释自然界,因为儒家学说对解释自然界根本就不感兴趣。而恰恰相反,西方却有过这类的禁令。不要说欧洲中世纪的正教合一对科学研究的封杀和对科学家的迫害,就是到了非常后来的十九世纪,达尔文还曾为发表他的进化论而担忧过对宗教的冒犯。

 

另外一个看起来似乎很有些道理的说法是,中国自隋唐以来的科举制度把历代社会精英的才智都给绞杀了,因而也把本应当在中国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文艺复兴给葬送了。姑且不说科学的产生是人类献身精神的一种表现,和名利没有太大的关系,就算和名利有关,看一看我们历代的精英们对古人的崇拜和对古文的迷信的程度,也会使我们对上面这一说法失去信心。因而与其说是科举制度把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引入了歧途,倒不如说是中国人对古人的迷信把科举制度引入了歧途来得更恰当些。

 

我们对古人的迷信可以说到了无以复加和不可理喻的程度,简直是越古越奥妙,越古越接近绝对真理。加之我们的古文大都是一字多义,而且还经常好同音相借(实际上好多就是错别字),文法又是那么简陋,因而给后人留下了好多可以在里面越转越糊涂的迷魂阵。而又爱数典又不敢忘祖的后人们也就乐此不疲,令一代代的精英们的把大好的时光都消磨在这些迷魂阵里。比如在《三国志》和《三国演义》里都津津乐道地记述了这么一段故事,就是有两个人辩论天有没有头、有没有耳朵、有没有脚的问答。倒退一千七百多年,为了试探一个人的学问而问这样的问题应当算是很高明的。然而令历代读者欣赏和赞叹的,却是那个大学问家的回答,因为他非常聪明和巧妙地从古诗中找到了这些问题的答案。殊不知正是这种聪明和巧妙,造成了我们民族的巨大愚昧和悲哀,因为这说明中国历代的文人们,不但迷信朴质的古文里有包罗万象的真理,而且还能以巧妙地卖弄古文成为社会精英而沾沾自喜。只可惜当时的那位杰出的精英不知后世有相对论和量子力学,否则说不定他真能从中国的哪本古经中找出连现在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都不能解答的问题的答案呢!譬如现在仍有人说,“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所揭示的微观世界,比当今最尖端的高能物理所能揭示的微观的世界还不知要微观多少倍呢!

 

直到在内患外辱的双重压迫下五四运动爆发,我们才从崇古的迷魂阵里清醒过来一些,崇古之风才开始受到怀疑,进而受到觉悟起来的知识分子的反对。这些知识分子在高喊打倒列强的同时,也发出了“打倒孔老二”,“打倒孔家店”的口号,表示要彻底和崇古的恶习决裂。在新中国成立后,由于政治上的原因,我们需要崇拜一个不算很古的外国人,所以中国式的崇古就进一步受到了约束,然后受到了官方的批判,最后在文化大革命中便成了一项很大的罪恶。凡是崇过古的,或被怀疑崇过古的人都成了“牛鬼蛇神”,凡与古字沾边的东西都成了“四旧”,全都入了该被打倒和该被破除的另册,所以连没有思想也不会说话的文物和古迹也都跟着遭了殃。真正实现了“矫枉必须过正”的原则。

 

然而谁能想得到,通过文化大革命的这一番矫枉过正后,本以为在中国已经绝迹的崇古之风,竟随着行改革开放一下子又卷土重来了呢!而且随着经济一年年迅速地发展,随着国家和有钱人手里的钱不断迅速地增加,各种崇古活动有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了,而且越搞名堂越多,越搞规模越大。在五四运动后被打倒的,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批得体无完肤的孔老二也被平了反。而且这个反不平则已,一平就把孔老二连升了三级,他现在不单是中国的“万世师表”,也不但是东方文化诸国的“万世师表”,而且成了全世界的“万世师表”。所以山东曲阜的国际孔子文化节,办得一年比一年盛大,一年比一年热闹。同时带半官方性质的“孔子学院”也在全世界遍地开花。由于在西方愿意起中国哄的向来不乏其人,因此在孔子的众多贤徒中就又出现了一批高鼻子蓝眼睛的洋人。除去孔孟之道这个重头戏外,其他如老子啦,庄子啦,墨子啦等等,以及什么《易经》啦、《诗经》啦等等也全都纷纷走上了国际舞台,各种专门研究他们和它们的国际会议一场接一场地举行(不过看照片,参加这些国际会议的人几乎全是黄面孔,可能没有真正两下子的洋人不敢随便起这个哄),真是忙坏了各文化机构里的大小官员们,乐坏了各学府里的大小学术权威们,也累坏了穿着各朝古装的年轻而又漂亮的礼仪小姐们。

 

不过现在的崇古和五四运动前的崇古有着明显的不同,如果说以前的崇古是带着不可救药的迷信性质,那么现在的崇古则带有明显的商业性质和让社会更加和谐的政治目的。或者说得更明白一点,就是现在的崇古不是真的崇古,而是在把崇古当戏演。这句话虽然说起来不好听,但不能不说,这是我们在如何对待古代文化遗产问题上的一个大进步。因为如果仍旧像五四运动之前那样,让死人来统治我们,而不是我们去统治死人,那么哪里来的这么高的经济增长率?可是反过来,如果放着现成的文化遗产不知道去利用,不知道开发它的经济价值和政治价值,那么我们又何其愚蠢!所以把古人当成摇钱树也好,把古人当成统战工具也好,把古人当成能让社会和谐的神明也好,这一点都不能算错!何况早在毛泽东时代,我们就有过“古为今用”这一正面说法!不过我的看法是,我们的玩弄崇古应当适可为止,千万不要玩过了头!千万不要无止境地玩下去!譬如有的小学里开了《三字经》班,有的大学里开了风水课,作为一种点缀可以,但千万不要真地去推广下去!否则就会弄假成真。一旦弄假成真,不要说在政治信仰上我们难以自圆其说(因为我们的宪法上终究还明载着,我们要遵守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引),恐怕我们一再提倡的科学发展观也会大为走样,最后引起我们引以为傲的经济增长率大幅度下跌也说不定!可是不搞那么多的崇古活动,各级政府和有钱人手里的这部分闲钱又如何处置呢?这大可不必发愁,因为我们在大搞崇古活动的同时,我们的贫富差别也在飞快地加剧:大批的农民工为了糊口还在从事着非常危险的工作,地震区里的农家子弟还在摇摇欲坠的教室里上课,每天都有许多因缴不起医疗费的病人被赶出医院。把这些钱就用在他们身上吧!如果古人真的有灵,他们一定会赐福给你们这些善人的,阿门
[ 打印 ]
阅读 ()评论 (3)
评论
玄野 回复 悄悄话 农耕文明的根本在于准确的太阳历。问一句:先生可知夏至和冬至各自是在哪一天?二十四节气跟月历毫无关系,完全根据太阳黄经角度而定,这些天文成就起于春秋,成于战国。

全球通史中列了公元1500年之前中国和西方之间的技术交流,见于第十二章欧亚大陆文化高度发达的核心区。看来中国人对自己祖先的了解远远不及老外啊。

*__---
1620年,英国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写道: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人们将看到,这些发明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显著;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的起源,即使现在仍模糊不清,无人知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磁铁。因为这三大发明首先在文学方面,其次在战争方面,第三在航海方面,改变了整个世界许多事物的面貌和状态、并由此产生无数变化,以致似乎没有任何帝国、任何派别、任何星球,能比这些技术发明对人类事务产生更大的动力和影响。

表1技术和发明的传播

中国传入西方的技术与发明
大约与现在相隔的世纪

方板链泵
15

轮式碾磨机
13

水力轮式碾磨机
9

水力冶金鼓风机械
11

叶片式旋转风选机
14

活塞风箱
14

拉式纺机
4

手摇纺丝机械(11世纪出现的一种纺车上的均匀捻线锭翼,14世纪水力已应用于纺机)
3-13

独轮小车
9-10

航海运输
11

车式碾磨机
12

有效耕畜挽具;胸带(左马驭者)
8


6

石弓(单臂)
13

风筝
12

直升飞机螺旋浆(用绳索旋转)
14

活动连环画转筒(靠上升热气流转动)
19

深钻孔法
11

铸铁
10-12

卡丹式悬架
8-9

平圆拱桥
7

铁索桥
10-18

运河船闸闸门
7-17

航海制图法
10

船尾舵
4

火药
5-6

火药用于战争技术
4

磁罗盘(磁石匙)
11

磁针罗盘
4

磁罗盘用于航海
2


10

雕版印刷
6

活字印刷
4

金属活字印刷
1

瓷器
11-13


西方传入中国的技术与发明

螺钉
14

液体压力泵
18

曲轴
3

钟表装置
8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