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55)
2011 (364)
2012 (478)
2013 (771)
2014 (821)
2015 (202)
2016 (192)
2017 (90)
2018 (89)
2022 (291)
打开电视、报刊、网站,我们会发现有很多关于对某人某事的评论、评价、批评、点评、论证、论述等等一类的文章或者说词。而从事这一职业者,就是评论家(评论员)了。有的人认为这样的评论家,就是艺术家、思想家、哲学家;而有的人认为这样的评论员,则是钻牛角尖者、磨嘴皮子者、思维误导者。之所以有这样的差别,关键就在于评论家的观点或说词是否具有客观性和普遍性。
人的思维方式有差别,意识形态有不同,知识结构有不同,都是基于人的教育背景、生活环境、生活经历、自我修养以及主观信仰等方面的差别而不同。要做一个大众认可的评论家,必须具备以下几种能力:
1,客观的思维方式:就是被观察事物(或人物)的性质和规律不随观察者的意愿而改变。
2,中庸的基本态度:就是对被观察事物(或人物)用平衡的智能去观察,约束自己的感情。
3,开阔的道德视野:就是运用自己广博的知识面、阅读量和信息源,从不同角度来审视被观察事物(或人物)。
有的评论是从自己的亲身经历来说事,这就是主观的;有的评论一开始就断定他人它事就是错误的,这就是感情的;有的评论是从自己的职业来点评,这就是思维狭隘的。
无论是在时事、财经、政治、军事,还是在科技、体育、文化、娱乐等方面,一个具有影响力、公信力和穿透力的精彩评论,都应当是对事物的深度解读和全面分析,而不是肤浅和片面的只词片语;都应当是积极向上、提出见解、用词恰当的评论,而不是消极负面、谩骂攻击、口出恶言的狂语。
从无神论者来看,借用主观与客观的一些观点,所有客观的事物都可以被“测量”,但不可以被“评估”;所有主观的事物都不可以被测量,但可以被“评估”。因此,一个评论家所做出的评论应该是具有普遍性的。然而,客观和中庸的观点却认为:对与错、好与坏、善与恶都是相对的,所以,这种普遍性还是有限制的,因而,评论家的点评是有所保留、有适用范围的。
我们每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个人利益不同、自我意识也不同,当我们在阅读或倾听一个评论时,也是基于自己的角度来理解和判断。评论家的评论就需要用换位思考的模式以及无私的境界、宽广的胸怀和感情的约束,来避免对读者或听众造成误解,从而获得大众的接受。这样的评论才是具有影响力、公信力和穿透力的精彩评论!
评论家的价值取向决定了他评论的观点和立场。
中庸等于废话。
大众的判断不是靠评论家左右的。
大陆则不同,大众每天被中宣部认可的评论家洗脑
不黑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