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周恩来农村调查 农民说“过两三年你也会饿死”(组图)

(2010-02-05 12:38:30) 下一个

“说就说,我们吃不饱,没劲干活,地里打不上粮,没有粮食往上交。一年不交,有国库,两年不交,还有国库,三年不交,国库还有吗?当总理也要吃饭,国库没粮,你能不挨饿?”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二廷一口气说了一大堆。

为克服严重困难,1961年1月,中共中央先后召开了中央工作会议和八届九中全会,会议讨论和研究了农村政策的调整问题。毛泽东号召全党要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

国务院总理周恩来身体力行,带领调查组走出中南海,到农村、到工厂、到军队走访,调查搜集了大量的一手信息,纠正了许多不切实际的“左”的行为。摄影记者杜修贤理所当然在同行之列。

视察中,杜修贤的镜头中时时出现周恩来总理紧锁眉头的表情。这是在杜修贤任周恩来总理的专职摄影师以来所不多见的。这次视察,周恩来穿的是灰色棉布中山装,天热时总理也会敞开怀,就像当地的老农一样随意地撩起衣襟扇风。杜修贤平素看惯了周总理在与外宾会谈时的潇洒整洁,镜头里的这种形象多多少少让他有些不习惯。但当时他更不习惯的却是总理脸上时时流露的忧郁,杜修贤的心情也跟着沉重起来。

河北省武安县的伯延是由十多个自然村落组成的公社,办公共食堂较早,当时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1961年5月3日,调查组成员来到这里后,住在附近的部队营房里,早晚在部队用餐,午饭就在视察的村子里吃。


周恩来在河北省武安县农村向社会员了解公共食堂的情况 1961年5月5日《聚焦》134页

第一天中午,杜修贤跟随周恩来总理来到村里的公共食堂。社员们已经提前吃完饭走了,空荡荡的食堂里给总理准备的餐桌上有一碗猪肉和一盘炒鸡蛋。但周恩来没有吃,而是让工作人员把肉和鸡蛋都端走了。

为了摸清食堂真正的伙食情况,第二天周恩来没有事先通知就直接来到了食堂。可事不凑巧,社员们已吃完饭离开了。但炊事员慌忙盖锅盖的动作还是被周恩来发现了,他直接走到锅前,不顾炊事员和公社干部的劝阻,盛了一些锅里剩下的玉米糊糊吃。

在接下来的调查中,周恩来会趁大家不注意,悄悄地从大家的视线中消失。有一次,大家又发现总理不见了,连忙分头去找。杜修贤凭着自己对总理的理解,在一家烟囱冒烟的人家找到了周恩来。原来,当时大家都在食堂吃饭,很少有人家烟囱冒烟的,周恩来于是前去走访。



周恩来向老社会员了解社员对公共食堂的意见
1961年5月5日《红镜头》88页

杜修贤看到总理正在和这家的老汉聊天,就紧走了两步,摆好架势给他们拍照。周恩来见了却摆摆手说:“别跟着我,你那个‘咔嚓’把人家吓住了。”

杜修贤只好暂时放下照相机,走开一些,但他仍没有放过抓拍的时机。

周恩来随老汉进了屋,揭开他家冒着热气的锅盖看,屋里光线不好,锅里像是在烧开水。盖上锅盖后,他看见地上有榆树叶子,他似乎意识到了什么,再一次掀开锅盖,仔细观看,竟发现锅里是榆树叶子和粮食混合的稀糊糊!

这不明摆着社员在食堂吃不饱吗?

“这吃不饱的食堂要它干什么?”出门后,周恩来自言自语,声音还不小。

很快,周恩来主持召开了社员代表会议。会上,周总理亲切地询问到会的12名社员代表有关食堂的问题。虽然农民们看到周恩来衣着朴素,但是他们还是把周恩来当作“大官”,不敢随意讲话。你推推我,我看看你,没有人说话。

经过长时间的沉默之后,在周恩来的再三鼓励下,一个蹲在他身边的农民终于打破了沉寂。这位朴实而直率名叫“二廷”的农民站直了身子直着嗓子说:在食堂吃不饱!

随后,二廷又像竹筒倒豆子似的说出了原委。原来,在当时的困难时期,本来每天的定量就少,司务长和炊事员以及他们的亲戚多吃一点儿,干部又多吃一点儿,到了社员吃饭时就只有每人三四两了。这对于每天参加重体力劳动的农民来讲,填饱肚子是根本不可能的。

见二廷开了头,其他社员也纷纷倒出自己的苦水,会场里说食堂不好的声音多了起来。本来一个征求意见会,转眼间成了诉苦大会,一些社员说到激动处竟然泪水涟涟。周恩来的心收紧了,直往下沉。种地的社员们在食堂挨了饿,可他却一直被蒙在鼓里。杜修贤看到此时的周恩来脸上只有愧疚。

他诚恳地对大家说:“乡亲们,我的工作没有做好,我这个总理没有当好,让大家挨饿了。食堂办不好,就不办。”

半信半疑的二廷追问周恩来是否在糊弄他们。周总理告诉他“不是!”

此时,二廷又冒出了一句令在场的所有人都震惊的话来:“你要是糊弄我们,再过两三年,你也会饿死的。”



周恩来对二廷的真话表示非常感谢
1961年5月《聚焦》137页


这句话不仅使社员们惊呆了,就连周恩来这样在国际上堪称能言善辩的杰出外交家也一时语塞,会场又重新陷入了沉寂。

半晌,周恩来一拍桌子,大声对二廷说:“好!你说为什么两年连我也会饿死?”

“说就说,我们吃不饱,没劲干活,地里打不上粮,没有粮食往上交。一年不交,有国库,两年不交,还有国库,三年不交,国库还有吗?当总理也要吃饭,国库没粮,你能不挨饿?”不知哪里来的勇气,二廷一口气说了一大堆。

对于二廷的直言不讳,周恩来丝毫没有怪罪,他反倒感谢二廷讲了真话。饱含热泪的四目相对,总理的手和二廷的手紧紧握在了一起,总理和农民的心也紧紧贴在了一起。

第二天清晨,周恩来径直来到了二廷的家。当得知二廷的妻子没了,他只身带着四个孩子,日子过得很清苦。周恩来提出来帮他带最小的女儿,养大后再给他送回来。面对总理的关怀,二廷这个粗犷的庄稼汉子落泪了。他知道总理比他还累,还辛苦,他又怎么忍心增加总理的负担呢?二廷没有同意。

在伯延调查的4天中,周恩来先后召开了7次会议,与会者有干部、社员、农机站和修配厂的工作人员,调查范围非常广泛,了解到了当时农村的真实情况。经过详细的调查,周总理还获悉了吃食堂的另一个弊端:在食堂吃饭,大家有一种不吃白不吃的心理,收成好的时候不知道节省,遇到灾荒年景时收成减少了,却没有存粮。看来,农村办公共食堂的问题是该解决了。

5月6日,临离开伯延的时候,周恩来亲口告诉大家:伯延解散食堂!并通知食堂给社员发口粮,到10日之前要将农民生活基本安排妥当。社员们沸腾了,他们欢呼着,纷纷和总理握手。有一个老汉口呼“周大人”,双膝跪地,给周总理磕了一个响头。

本应把这一场景摄入镜头的杜修贤,当时却被老汉这一出乎意外的举动惊呆了,他说什么也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情景出现,他手里的相机失去了作用,作为摄影记者,他自感失职。

因为有会议正等着周恩来,所以他没有留下来和这个老汉仔细谈一谈,但周恩来责成秘书留下了解真实情况。

周恩来结束了考察。次日凌晨3点,整夜未眠的周恩来与在上海的毛泽东通了电话,把调查的结果对毛泽东进行了口头汇报。后来,周恩来又进行了总结,给毛泽东作了书面报告。所有这一切,都为第二年年初中央召开七千人大会提供了最直接的一手材料。

摘自《政坛高层珍贵影像:最后的传奇》
作者:杜修贤
摄影:刘丽峰 编著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