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韩国人对国家主权的反应 ZT
(2010-01-24 12:55:14)
下一个
2005年初,当韩国人要求中国人按照韩国“去汉化”的新规定,把"汉城”改译为“首尔”,否则就是不“放开胸襟”时,号称“东方早报评论专栏作家”、“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主任”、“博导”的“精英”立刻高调响应:“我们应该尊重韩国方面的决定”、“名从主人,是国际惯例,也是联合国确定和遵循的地名命名原则”、“如果其他人坚持用原来的名称,或者用自己的译法,或者不接受主人的意见,总会有什么特殊的、重要的原因,至少是不友好的表现”。“精英”的“话语权”发挥了作用。从此中国“放开胸襟”,放弃了地名翻译的自主权,停止使用了历史习惯的“汉城”译法,乖乖按照韩国人的意志“首尔”起来,不折不扣地“尊重韩国方面的决定”,没有半点“不友好的表现”。然而中国“精英”的“善意”换到的是什么?是在中国的领土上公然提出领土要求,公然宣布“白头山(长白山)是我们的领土”,公然挑战中国的主权。你讲“尊重”、“友好”,人家尿你吗?捞到了“汉城”,接着就要“长白山”。下一步呢?按照韩国“历史教科书”,整个东北、整个华北、整个华东连同上海历史上都是人家的。你以为人家在痴人说梦,人家可在一直扎扎实实教育下一代“收复失地”。只要觉得有机会,你以为人家不敢?几个毛丫头有多少历史知识?没有人长期训导,没有人背后撑腰,没有官方暗中纵容,就凭她们自己怎么可能想得出在中国领土上如此胡作非为?这表面是那几个臭娘们自作主张,实际是一次战略试探。上次 “汉城”改“首尔”是第一次战略试探,用“地名翻译权”来试探中国人对自己的主权敏感不敏感,坚决不坚决。试探结果:中国人都成了“唯物主义者”,为了经济利益处处息事宁人,整天就知道“尊重”、“友好”,对主权问题麻木不仁。那次试探的结果是韩国人普遍瞧不起中国人,根本不把中国的主权当回事。这次是更进一步的试探:看中国人的民气如何,对公然挑战领土主权反应强烈不强烈。试探结果:中国人没什么了不起。在光天化日之下、大厅广众之间公然挑战中国的主权,在场那么多中国人竟然反应迟钝,不知所措,甚至无动于衷,事后才由官方出面不疼不痒抗议了事。可见中国人对国家主权一不敏感,二不坚定,三不强烈,四不齐心,五不机断。就凭这样的结论,今后类似的进一步的试探挑衅决少不了。 鲁迅说:“一个知县的寿辰,因为他是子年生,属鼠的,属员们便集资铸了一个金老鼠去作贺礼。知县收受之后,另寻了机会对大众说道:明年又恰巧是贱内的整寿;她比我小一岁,是属牛的。其实,如果大家先不送金老鼠,他决不敢想金牛。一送开手,可就难于收拾了,无论金牛无力致送,即使送了,怕他的姨太太也会属象。象不在十二生肖之内,似乎不近情理罢,但这是我替他设想的法子罢了,知县当然别有我们所莫测高深的妙法在。” “最奇怪的是北几省的河道,竟捧得河身比屋顶高得多了。当初自然是防其溃决,所以壅上一点土;殊不料愈壅愈高,一旦溃决,那祸害就更大。于是就‘抢堤’ 咧,‘护堤’咧,‘严防决堤’咧,花色繁多,大家吃苦。如果当初见河水泛滥,不去增堤,却去挖底,我以为决不至于这样。”“有贪图金牛者,不但金老鼠,便是死老鼠也不给。那么,此辈也就连生日都未必做了。单是省却拜寿,已经是一件大快事。” “中国人的自讨苦吃的根苗在于捧,‘自求多福’之道却在于挖。其实,劳力之量是差不多的,但从惰性太多的人们看来,却以为还是捧省力。” 对韩国人的挑衅根本就应该“针锋相对,寸土必争”,“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官来官挡,民来民对,只要敢出头,照头就是一闷棍,绝不手软,绝不客气。胆敢在中国领土上胡作非为,就应该当场一拥而上狠揍,老实不客气。闹大就闹大,闹大了才好,闹大了才能让这些疯子长长记性:电门触不得,火玩不得。对只认拳头的就只能以拳相对。记住毛泽东决策抗美援朝时的话:“打得一拳开,防得百拳来”。现在动拳头,好过将来动枪炮。现在揍狠了才能让他们认识到中国人的民心民气,才能明白挑衅中国的主权不是闹着玩的,是要付代价的,是后果极其严重的,是要打仗的,是要死人的。现在大打出手,却能避免将来兵戎相见。否则“小洞不补,大洞叫苦” “当断不断,必受其乱”。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韩国也修改历史教科书。中国修改历史教科书改来改去改得“上海三成中学生不想当中国人”;韩国修改历史教科书改来改去改得在中国领土上公然宣布“白头山(长白山)是我们的领土”。就凭这两种不同的修改,不同的结果,你是在赢得别人的尊重,还是在鼓励别人的轻蔑和侵略? “汉城”变“首尔”,结果轮到了长白山。再委曲求全讲“友好”、“尊重”,下一次将是什么? (作者曾为陆军学院学员、国防大学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