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ncel
cancel
cancel
cancel
正文

《“威”观巴西》系列 11-20

(2010-01-18 22:17:35) 下一个
《“威”观巴西》系列 11

[日期:2009-09-07]

以罚款促公益

巴西有关部门在一星期之内开出三张大额罚单,总金额高达近10亿雷亚尔。企业方面自然是叫苦不迭了,暗地里窃喜的除了这些受罚公司的竞争对手之外,还有一家公益事业基金会。

7月22日,全球最大啤酒商英博集团所属的美洲饮料公司被巴西反垄断机构――巴西经济保卫委员会(CADE)处以3.52亿雷亚尔的巨额罚款,“罪名”是采取不正当手段控制市场。这是巴西有史以来开出的金额最高的罚单。

一周不到,巴西司法部长塔尔索·任罗28日透露,CLARO和OI这两家电信公司的服务热线时常无人接听,明显损害客户权益,司法部将建议对它们各罚款3亿雷亚尔。

如果这些罚款如期上交的话,进入的不是国库,而是一家叫做FDD的小型基金会。这家基金会的主要使命是修葺教堂和为消费者权益保障机构提供设备,同时也为环保事业拨款,甚至还包括发掘和保护土著人的语言和文化。不过,基金会一直惨淡经营,今年只有800多万雷亚尔的经费可供支配,对于嗷嗷待哺的众多公益项目来说,只能算是“杯水车薪”。

FDD的董事局由10人组成,其中有巴西司法部、文化部、环境部、卫生部、财政部、经济保卫委员会、联邦检察院和三家非政府组织的代表,主席由司法部代表担任。现任主席叫做迪亚哥·法雷克,是来自司法部的一名处级公务员。

法雷克介绍说,基金会在审议项目时,主要是从计划的可执行性、有效性和可持续性三个方面进行考虑。近几年来,申请拨款的项目数量急剧增加,2007年达到了3600件,而基金会能支配的经费屈指可数,因此每每有力不从心的感觉。

三张天价罚单开出后,尽管同事们都欢欣雀跃,法雷克却不敢高兴地太早:“大家都在说,我们富了,有钱了。但是在我们还没有看到钱之前,我们还不敢以富人自居。”

基金会的资金来源主要是经济保卫委员会针对垄断企业开出的罚单,这部分资金占到基金会全部经费的90%。以2007年为例,经济保卫委员会为基金会贡献了4300万雷亚尔,但是有部分资金最后又被联邦政府拨为它用。在很多时候,被截留的资金甚至占到90%以上。比如2008年,经济保卫委员会从涉嫌垄断的企业手里得到1亿雷亚尔,但是只有1000万给了FDD基金会。“所以说,企业的口袋是瘪了不少,但是我们的口袋也没有多鼓几分”,法雷克有点无奈。

至于那三张罚单是否能够变现,仍存在相当多的变数。比如针对美洲饮料公司的处罚决定尚未在巴西联邦政府公报上刊登,而企业将等待正式刊登后才会采取上诉。而两家电信公司则已经向巴西利亚的联邦法庭提起上诉,按照巴西司法界的拖沓程序,这两场官司不知道猴年马月才能够了结。

《“威”观巴西》系列 12

[日期:2009-09-10]

法网恢恢 既疏且漏

不久前,无良的北京电视台做节目时,未经允许将我的电话聊天录了音,充作《天下天天谈》的记者访谈。我觉得,涉嫌组织犯罪团伙从事贩毒和杀人的电视台主持人一案十有八九最后会不了了之,但是所谓的嘉宾却认为,“事情闹得很大,肯定不会不了了之”。

事情闹得很大吗?亚马孙州不过只有几百万人口,黑河电视台也不过是当地一家小电视台。这一事件是“墙内开花墙外香”,在被国际媒体曝光之前鲜有巴西人知道。或者,巴西人对此司空见惯,不再大惊小怪。巴西发行量最大的《圣保罗报》,在报道这一事件的时候,仅仅只有几个豆腐块。

既是州议员又是电视台主持人的华莱士·苏萨,不说现在只是涉嫌,即便是承认指使人去杀人,恐怕也不会去坐牢。如果没坐几天牢,这样算不算也是不了了之?

2000年,巴西发生过一起比这个苏萨事件更轰动的杀人案,涉案人是巴西知名记者、《圣保罗州报》的编辑部主任皮孟达·内维斯,1937年生人。

当时,已经年过6旬的皮孟达·内维斯有个年轻漂亮的情人,是个记者同行,叫做桑德拉·戈米德。两人由地下而后地上,在一起达四年之久,尽管桑德拉的爸爸若昂总是抱怨:我女儿怎么找个年纪都可以做我老爹的人当男朋友。

2000年,桑德拉提出分手,但是皮孟达·内维斯不同意,两人几次吵架,皮孟达·内维斯起了杀害桑德拉的念头。这年8月20日,皮孟达·内维斯来到若昂位于圣保罗内陆的一处养马场,第一天跟个文明人一样,第二天就凶相暴露,从鞋筒里掏出枪,凶残地开枪打死了桑德拉,一枪打在肋骨上,再一枪从耳朵打进了脑袋。2006年,他被大众法庭宣判有罪。坐了7个月牢之后,他提出,桑德拉那时候是自杀,对着耳朵自己开了一枪。在法官重新调查的时候,他被暂时释放。事件至今仍未调查清楚,所以他一直在狱外逍遥,2008年9月甚至获得了律师资格。

著名报人罗杰里奥·让蒂利不久前在《圣保罗报》上评论:问题在于,时至今日有关案情从未得到审理。9年之后,皮孟达·内维斯仍然逍遥法外,这不仅是巴西司法体系的耻辱,也是巴西的耻辱。

怎么会这样?一位华侨朋友的亲身经历,也许可以解释其中玄机。

几年前,这位华侨朋友因为持假护照入境被发现,本该被立即遣送回国,但是有律师支招,“只要使点钱,案件就永无审理之日”。他半信半疑地付了费用,果然从此后相安无事。再之后,他在巴西娶妻生子,有了正式身份,再无被递解之虞。

这位朋友有三把枪用来防身,“只要自己有命在,你打死人也没事,只是一条要记住,杀人后赶紧跑,只要当场不被警察抓住就没事,事后你可以让律师去警局替你自首,接下来打官司宕日延时,你再从中做做工作,法官每天有那么多案子要审理,你的卷宗永远到不了台面来。”

如今,皮孟达·内维斯住在圣保罗内陆享清福,退休金一分都不少。

《“威”观巴西》系列 13

[日期:2009-09-15]

橡胶园人生

在巴西政坛上,玛丽娜·席尔瓦是位非常具有传奇色彩的政治家。女性、黑人、出身贫寒,16岁前甚至是个文盲。

近日,她在接受《亲爱朋友》杂志专访的时候,介绍了自己在巴西西部阿克雷州的橡胶园中的童年生活。

“橡胶园里的活儿可真不轻,从家里到工作地点,从周一到周五,每天需要走上14公里。因为我爸爸是干这个营生的,所以我和我的大姐,从大概10岁或者11岁的时候,也开始帮助爸爸去割橡胶。我们的父母都是好人,因此割橡胶虽然很累,但是也不乏高兴的事儿。天一热,蚊子就多,还有蜜蜂,于是我们就到附近的河里泡泡水,然后回家。不过你可别认为我们姐妹俩偷懒不干活,我们都非常勤快的。”

“记得那时候,我们一般5点就起床干活了,我爸爸起得还更早一点,大概4点,4点半的样子。我们基本上5点出门,因为天还黑着的话,可能还会有豹子出没。我们会一直干到大概下午1点左右。然后我们基本上就自由了,可以去伊瓜拉帕河里玩耍、洗衣服,然后带桶水回家。”

“童年给我留下了许多美好回忆。我还记得,那时候我有很多草帽,都是我奶奶给我编的。记得我有12顶草帽,每一顶我都给起了名,每一顶我都很爱惜,最厉害的一顶叫伊尔达,因为在我们家就是我妈妈说了算的。我奶奶说,伊尔达是我的草帽家族的族长。”

“我小时候从来没想过自己会嫁给什么样的人,因为我那时候的梦想是做一个修女。我奶奶笃信基督教,她是个文盲,给我看一本宗教漫画,里边甚至还有西斯廷教堂的图画。她告诉我很多教理,所以那时候我就告诉她,我长大了要做个修女。但是我奶奶说,‘我的乖孙女,文盲可当不了修女。’所以,为了能够当上修女,我就必须读书识字。”

16岁那年,玛丽娜得了一场肺炎,乡下缺医少药,一直好不了。她的身体日渐衰弱,不仅去不了橡胶园里干活,就连独自进餐都逐渐成了问题。于是,“读书习字做修女”的想法又浮上心头,玛丽娜终于去了州府里约布朗科,寄宿在一家教会办的慈善中心,同时在附近的小学读书。

“第一天上学的时候闹了一个大笑话。老师在课堂上点名,叫到我名字时候,本来应该回答‘到’,但我不懂,一直走到老师跟前,结果被老师说了一通。我的自尊心很强,第二天差点就不去上学了。不过后来还是又去了。因为我有点数学基础,年纪也大,所以比一般的学生学得快。到学年结束时,我参加了毕业测试,结果在全部46个学生中只有三个人通过,而我是这三个中的一个,因此就从小学毕业,进入中学读书了。”

“大概在我17、8岁的时候,劳工党有人来到里约布朗科办了个学习班,动员橡胶园工人捍卫自己的权利。我寄宿的慈善中心里有好多好心的嬷嬷,她们中有些人不问政治,但是也有人愿意为穷人做更多的事情,所以有个叫贝拉特里斯的嬷嬷就把我介绍给了他们,这以后,我就跟成为修女的梦想越走越远,而投身于政治了。”

《“威”观巴西》系列 14

[日期:2009-09-21]

如此教堂

在巴西众多的宗教机构中,最有势力的是一家教堂,叫做“众神国度之环球教堂”,简称环球教堂。这间教堂已经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堂,自1977年成立以来,它俨然已经发展成为一个组织或者说大集团,在巴西各地以及全球172个国家和地区中建有大约4500家分支教堂,信徒无数,其势力甚至进入了巴西国会。

教堂还成立了类似于企业董事会性质的管理机构。这个叫做“世界主教委员会”的机构共有30名成员,其中8名在巴西,22名在国外,最高领导是环球教堂创始人爱迪尔·马塞多主教。

2009年8月11日,巴西圣保罗州联邦检察院决定根据公诉状立案审理马塞多和其余9名骨干的可能罪行。这9人中,包括两名2005年在巴西利亚机场用7个箱子运送1000万雷亚尔现钞的一位知名媒体人士和一位议员。当时他们试图搭乘的小飞机就属于环球教堂名下。公诉状指出,教堂成立32年来,他们涉嫌结成犯罪集团,从事洗钱行为。

对一个教会组织的领导人展开调查,检察院手中必须得有十分确凿的证据。

从2007年开始,检察院下属的打击有组织犯罪特别行动小组进行了非常细致的调查取证工作。公诉状指出,包括信徒的捐赠和什一税在内,教堂每年进项达14亿雷亚尔,超过众多巴西上市企业的收益,

检察官们还发现,教堂领导人为了说服信徒捐赠,动用了繁多名目,包括在以色列购买圣油、支持教堂运行、在电视台转播弥撒、在报纸上刊登宗教致辞等等。信徒们有钱给钱,暂时没钱可以开支票,实在没钱还可以捐赠车辆和食品。

检察官们指出,问题的关键不在于教堂到底从信徒手里弄到了多少钱,而是这钱的去向和用途。拿了这么多钱之后,教堂领导人购买了大量房产和车辆,注册登记的名字不是教堂,而是自己的大名。也就是说,将“公款”用来买了“私产”,尽管这些主教本人应该不留分文,终身侍奉上帝。

如此敛财也就罢了,但是据调查,在10多年的时间里,教堂的主要领导人竟然挪用信徒捐赠,利用他们所控制的众多企业,将大量资产转移到境外的免税天堂,以避免向巴西税务机关申报,尽管教堂可以不纳税。之后,他们把钱洗干净之后,再从国外汇入巴西,进入到教堂中人用自己名字注册的公司中,用来购买新闻机构,甚至还拥有一家具有举足轻重影响的电视台。这些钱,在2001年至2008年间,总计达80亿雷亚尔之多。

环球教堂的所作所为,事实上民间早有所传闻。2007年12月15日,《圣保罗报》刊登了一篇报道,叫做《环球教堂30年“打造”商业帝国》,披露了环球教堂拥有众多盈利企业的事实。采写这篇报道的记者艾维拉·罗巴图还在第二年凭此获得了埃索新闻奖。

文章见报后,环球教堂在各地的信徒纷纷表示不满,认为这篇报道亵渎了他们对教会的信念,大受其辱,要求报纸赔偿精神损失费,结果在所有针对《圣保罗报》的107起诉讼案中,有84起已经结案,法官判决报纸无罪。至于剩下的23起则目前被暂缓审理。

  目前,巴西检察机关正请求涉及此案的国家提供司法协助。而环球教堂方面则声称受到“迫害”。

《“威”观巴西》系列 15

[日期:2009-09-25]

监守自盗

2006年,在为世界杯报道收集球员资料的时候,我发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从英格兰到法国到瑞士……众多球员最喜欢的作家竟然是来自巴西的保罗·科埃略。

说来惭愧,归功于读过几本文学史,那之前我知道有他这么一个人以及他那本著名的《炼金术士》,但是却从未读过他的书。一直到在巴西生活了一年半之后,才开始读中文和葡文的《炼金术士》。有心想采访他,却听说他老兄这些年一直住在法国。

科埃略1947年出生于里约热内卢,到了20世纪90年代初,已经是40好几的人了,但是他却与时俱进,成为互联网的坚实拥趸,据说每天在线时间在3个小时以上,收发电子邮件、上传照片以及整理他的多语种博客(http://www.paulocoelho.com.br/)。他的所有著作,读者们都可以第一时间在他的博客中读到片段。

作为巴西有史以来最畅销的作家,科埃略所写的14本短篇小说集和他那本著名的《炼金术士》被翻译成65种语言,在150个国家和地区出版发行,总计销量超过 1亿本,其中《炼金术士》不仅在巴西国内高居畅销榜首长达6年之久,再版了150多次,而且翻译成英语后,又长期霸占《纽约时报》读书榜的首位。

巴西的书很贵,我一直等到了书店大打折的时候《炼金术士》,才3折买到一本原价50多雷亚尔的书,但那也花了我14个雷亚尔,算起人民币要50块钱了。

科埃略也知道书很贵这个事情,所以他一直提倡盗版书,无数次向他的读者推荐,什么地方可以免费下载他的著作的电子版。据说他甚至在法国、西班牙、巴西、俄罗斯和土耳其等过聘请了10名枪手,请他们通过BT、电骡和其他下载方式,尽可能收集全世界各地网站上他本人著作的电子版。

2008年初,他在慕尼黑参加一个国际研讨会时,向与会者透露:他一直在积极推广自己的电子盗版书,将收藏有他著作电子版的网站信息告诉他的读者们,让他们可以去尽情下载。从2001年开始,他的各种语言的著作至少被下载了2000万次。他说:“我刚写作的时候,最开心的事情是有人看我的书。现在我还是这样,只要有人看我的书就好,即便他们看的是盗版。”

不过,科埃略这么做,在法律上没有丝毫问题,因为他与各个语种的出版商签署的只是纸质书的版权,他老人家作为电子时代的弄潮儿,未雨绸缪,将电子书的版权牢牢控制在自己手里,免得出现经济纠纷。

科埃略认为,泛滥于网上的电子书不仅不会影响到纸质书的销量,甚至还会有促进作用,“你把自己的著作放在网上,让读者有机会先试读一下,然后再决定是不是买,就像我们平常买东西一样,只要东西好,就不怕卖不掉。”

今年8月24日,科埃略过62岁生日。他的个人网站开放3部新作,供网友免费下载,以此作为生日庆典,实践他的“监守自盗”原则。

《“威”观巴西》系列 16

[日期:2009-09-28]

文化消费卡

巴西总统卢拉,虽然文化程度不高,学历不过高小,平常也只喜欢喝酒喜欢踢球,但是却愿意推广文化,恨不得让所有巴西人天天都能看上电影。

2009年7月,卢拉到圣保罗出差,当着众多巴西文化界精英,不留情面地批评巴西实行的以推广文化为目的的《罗安内特法》,认为这项法令根本没有改善广大巴西人民的文化生活。他接着提出了他的主张,那就是为每个工薪族发放一张“文化消费卡”,可以用来看电影、听音乐会、看歌剧,也可以用来买书、买CD、买DVD。

卢拉看不上《罗安内特法》,因为据巴西地理统计所的抽样调查,巴西人的文化生活乏善可陈,只有14%的巴西人经常看电影,96%的人从未去过博物馆,93%的人从未看过一次艺术展览,另有78%的人从未去剧场看过正式的舞蹈表演。

据说,类似于“文化消费卡”的主意最早就是罗安内特本人提出来的。卢拉2003年当上巴西总统的时候,也屡屡提及要促进全民参与文化事业,但是一直没能真正推行。

卢拉的文化部长茹卡·费雷拉介绍,这张卡的外观和运作方式就跟目前巴西企业间流行的交通卡、饭卡一样。每个月,企业往卡里注钱,没钱的可以注入几块钱,有钱的可以注入最多50雷亚尔。企业发放的这笔文化消费金,实际上还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最后由国家财政买单,因为企业给了这笔钱之后,可以申请免除最多达1%的盈利税。

据估计,目前巴西共有1200万人在各种能够实现盈利的企业上班,其中有900万人属于低收入阶层,月入不到5个最低工资(465雷亚尔)。巴西政府估计,如果每家企业都积极响应号召的话,政府每年将为文化事业放弃25亿雷亚尔的税款。但是据巴西文化部测算,这项计划实施后,巴西每年在文化产业领域的消费有望增加72亿雷亚尔。

不过,一些文化界人士对这个念头并不怎么看好。造型艺术家玛丽亚·波诺米认为,这笔艺术经费起码得翻三番才好,因为在圣保罗看一场演出,最便宜的门票也得80雷亚尔。每个月50块钱的文化消费金,充其量也就是夫妻俩一个月去看一场电影的钱。

尽管卢拉恨不得从明天开始,每个工人弟兄的口袋里就能多了50块看电影的钱。但是从梦想到现实,还有很长的一段路需要走。

卢拉在7月份里签了字,将法律草案送交国会讨论。即便议员们很给总统面子,将总统提交的法律草案提前审议,最早也得在8月份。众议员们经过45天后的审议期后,终于通过了草案,这时候肯定是在9月份了。随后,草案送交参议院讨论,等到通过时已经12月了。巴西工人阶级多半无法使用这张文化消费卡在电影院里过一个快乐的圣诞节了。

《“威”观巴西》系列 17

[日期:2009-10-05]
            
未来之国

  里约申奥成功了,巴西总统鲁拉掩面而泣。
  “我一直以为自己早就不会大喜大悲了,因为在我这一辈子里经历过如此多的事情,以为没有理由会再次落泪了,但是没想到我竟然是哭得最厉害的那一个,”鲁拉这么解释自己的当众落泪。
  老实说,在最后一轮投票前,虽然身在巴西,但是我并不怎么看好里约。主办一届奥运会,不仅需要热情,更需要实实在在的组织能力、需要充足的资金、需要完备的基础设施条件。这后三点,巴西几乎都不具备。更何况萨马兰奇那一番“天鹅哀鸣”般的陈述,使我更倾向于马德里。
  但是,对于鲁拉和他的巴西国民来说,巴西已经不再是一个传说中的“未来之国”,而正在成为一个冉冉升起的新兴(或新星)国家,一届世界杯尚不足以证明,还需要一届奥运会才能完全地向世人表明这一点。
  因此,从去年开始,巴西的申奥团队不遗余力地四处考察学习,鲁拉本人也身体力行,本来不计划去参加北京奥运会,但是最后不仅去了,而且还深入北京奥运村里里外外看了个够。今年以来,鲁拉更是在各种大大小小的国际场合为里约拉票。如果阿维兰热拉到了20票的话,鲁拉起码拉到了30票。
  于是,里约在未来数年内将成为全球最为瞩目的城市:2011年主办世界军人运动会,2013年主办联合会杯,2014年主办世界杯并将可能成为决赛城市,然后就是2016年奥运会。
  对了,生于里约、活在里约的著名记者兼作家胡伊•卡斯特罗还特意在《圣保罗报》他的专栏中提示:不要忘记了,在奥运圣火熊熊燃烧之前,里约还要主办7届狂欢节呢。
  北京奥运会,是中国改革开放30年成就向国际社会的完美展示。对于巴西人来说,里约奥运会,将是国际社会对巴西从“未来之国”过渡到“今日之国”的肯定。
  广袤的国土,丰富的自然资源,热情奔放的人民,以至于长眠于巴西大地的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曾经预言:“巴西是一片未来之土。”
  但是,在茨威格不忍目睹战争而服毒自尽以后,巴西却迟迟未能走上发展的轨道,先是几十年的有发展但是没人权的军政府统治,而后又是10多年的经济动荡物价飞涨的民主政治时代,一直到了工会领导人鲁拉当权,才真正迎来政治日益趋向清明、经济正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时代。
  当然,国际大环境对巴西的顺利发展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国际市场上基础商品价格的飞涨,使得资源丰富的巴西成为“世界矿山和农庄”。巴西与中国贸易关系的发展,使得两国的发展相得益彰,巴西人造了一个新词,“SINODEPENDENTE”(中国依赖),来表明两国之间的经济依存度。
  在里约申奥过程中,鲁拉是福星。在巴西发展过程中,鲁拉也是福星。
  就在里约申奥成功的当天下午,一个巴西人对我说:“我从没有投过鲁拉的票,现在看来,我错了。”

《“威”观巴西》系列 18

[日期:2009-10-05]

与超模一起成长

1995年,15岁的吉赛尔·邦臣刚被模特经纪人发掘的时候,体重还不到50公斤,被同学戏称“奥莉坞”(卡通人物大力水手的女朋友)。但是谁知道,“奥莉坞”成就一则T型台传奇故事,2007年更是登上《福布斯》模特收入排行榜首位,让无数巴西美少女艳羡不已。

邦臣身高1米80,体重据说只有52公斤。“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如今模特界流行高瘦风格,也导致不少模特患上厌食症,甚至丢掉了生命。比如2006年,一位名叫安娜·雷思东的21岁模特就因厌食而死,死时身高1米74,体重只有区区40公斤。

为了保障少女权利,防止又一个“雷西东”的出现。巴西检察院规定,在巴西最著名的圣保罗时装周走秀的模特,必须年满16岁,以防止成年人竞相与未发育成熟的少女比谁更瘦。

自那之后,众多巴西模特经纪公司就只与16岁以上的女孩子正式签约。但是为了不至于与未来的“邦臣”们擦肩而过,模特经纪公司想出了一个高招,那就是与11、2的女孩子建立联系,监督她们的发育情况,却不与她们签约,以免触犯巴西检察院。

在巴西模特界,有三家公司业内著名,为了国际接轨,都取了英文名,分别是福特(FORD),精英(ELITE)和道路(WAY)。邦臣当年就是由精英模特公司的人发掘出来的。

道路模特公司最近从邦臣的家乡找来了一帮女孩子接受简单培训,其中有11岁的路西安娜。根据她的描述,《圣保罗报》日前为读者披露了模特界的许多内幕。

第一步:模特经纪到南部(巴西超模似乎百分百来自南部)城市,深入大街小巷和学校发掘,随后安排有潜质的男孩女孩搭乘长途客车(坐飞机成本就贵了)到通常位于圣保罗或者里约的模特公司接受简单培训。有心做模特的孩子们也可以主动向这些模特公司寄照片。对于女孩子来说,身高至少要求1米69,腰围不超过62厘米,臀围不超过90厘米。如果具有交际能力,那就更好。男孩子要求身高至少1米82。

第二步:公司经过初步筛选之后,让这些孩子们带着一张写着注意事项的清单回家,这张单子包括:饮食注意事项,皮肤护理指南,牙齿保健指南,等等。每个月或者每个季度,孩子们,尤其是女孩子们,必须向公司邮寄一张照片,同时提供三围数字。当然,有时候也会发生数字造假或者PS照片事件,所以公司也不会轻信姑娘们自己提供的数字,隔三差五会派人上门测量。通常,女孩子必须等到年满14岁之后才可以接受公司的下一步培训。

第三步:14、5岁的女孩子开始接受公司的系统培训,但是不可能从公司支取薪水。她们的收入完全靠自己去争取,其中还得扣除经济费用。幸运的人还有机会参加在国外举行的选秀机会。尽管参加选秀也不一定意味着能够与公司正式签约。但是对于许多女孩子来说,能走到这一步,就已经距离实现自己的梦想不远了。

《“威”观巴西》系列 19

[日期:2009-10-20]

暴力地图

我以前一直觉得:巴西的治安问题仅仅集中在里约和圣保罗这两个大城市,如果去了小城镇,一定可以看到夜不闭户、路不拾遗、太平安详的田园生活。

事实证明,这是一个巨大的错觉。由拉美技术信息网络和巴西司法部和卫生部联合绘制的《2008巴西市镇暴力地图》于2009年7月份公布,统计数字显示,在接受调查的556个巴西市镇中,里约排在第205位,圣保罗更是只排在第491位。原来这两个城市在巴西还都算是安稳太平的都市了。

由于巴西人的工作效率问题,这份地图主要研究的是2003年到2006年的数字,一些主要城市包括有2008年的统计。通过对2003年到2006年这四年间有关统计数字的研究,专家们发现尽管凶杀死亡率下降了8.5%,但是每10万人中仍有23.7人死于凶杀,而在世界卫生组织的概念中,超过10人就算是“暴力犯罪肆虐”了。

统计数字表明,位于巴西和巴拉圭边境的萨普凯伊上校镇是全巴西暴力案件发生率最高的市镇,死亡率达每10万人中有107.2人。位于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边境的著名旅游胜地伊瓜苏也不遑多让,它是15岁至24岁人群中死亡率最高的市镇,比例为每10万人达61.3人。无怪乎美国人多次施压,要求巴西、巴拉圭和阿根廷加强在三国边境地区的监控工作,理由是这个区域的毒品和武器走私直接威胁到了美国的长治久安。

在巴西主要城市中,位于东北部的累西腓最为靠前,在全部市镇中排在第9位,每10万人中有90.5人死于暴力事件,主要问题是毒品、地下执法组织和酒后乱性。累西腓有片沙滩叫做鸡港,是名闻遐迩的休闲胜地,据说当地的龙虾和生蚝既鲜美又便宜。2009年7月上旬,正在鸡港休假的前世界拳王、加拿大人加蒂离奇地死在租住的公寓里,脖颈上有被击打痕迹。由此可见,此地端的凶险,就连打遍拳台罕有对手的拳王都把命送在了这里。

从2002年至2006年,里约共有13727人死于暴力事件,每年的比例为每10万人中有44.8人。在牺牲者中,绝大部分都是FAVELA(贫民区)的居民,其中25%死于与警察的冲突。在里约当警察,不比上战场轻松。里约警察外出执勤,从来都是防弹衣加冲锋枪,就算这样,报章上也会经常出现警察遭袭击致死的报道。里约观光业曾经盛行过一段时间从直升机上俯瞰贫民区的旅游项目,后来被市镇管理部门紧急叫停,原因是担心直升机被贫民区中黑帮的防空武器击中。

最新统计数字显示,如果里约警察针对贫民区的行动减少,则因暴力死亡的人数必定上升。根据2009年第一季度的统计数字,去年第一季度一共有1570人死于暴力事件,而今年第一季度则上升到1695人,其中死于与警方冲突的人数同比下降24%。

《“威”观巴西》系列 20

[日期:2009-10-20]

被拒绝的过渡期

通常,专家们在解释巴西的暴力问题时,总是简单地将问题归结为城市化过快造成城市贫民区飞速发展的产物,少有人深入地研究问题究竟出在什么地方。

我最近与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联系比较多,偶然得到该研究所主办的一本杂志,其中提到一本书,叫做《被拒绝的过渡期:巴西年轻人凶杀案调查》,作者是该研究所的赫德尔·费雷拉。这本书分析了巴西暴力事件为何层出不穷的几大原因,我觉得有些见地,整理其大致观点如下:

首先,一个重要的基本原因是市镇居民生活水平的落差,虽然一些专家对于这一点并不认同,但是不同否认的是,那些购买力水平相对较高的人群可以购买治安条件更好的街区,同时购买安全保障设备和服务,从而可以更好地保护自己。

另外一些导致产生暴力事件的原因还在于:众多处于社会底层的年轻人难以完成高中学业,因而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年轻人无法满足自己的物质需求而产生的失落心理;宗教的影响力日益减弱;家庭对于子女的教育和控制减弱。在一些单亲家庭中,母亲整天忙着挣钱糊口,忽视了对子女的教育。在缺乏家庭保护的情况下,许多小孩子终日在街头浪荡,最后禁不住教唆和诱惑,走上了犯罪道路。

其次,文化和居住环境的影响也不容忽视。在许多贫民区,年轻人讲究“男子气概”,为了表现这种“气概”,可以不分青红皂白地杀人。而城市化过快,导致城市贫民过分集中,容易为犯罪团伙所控制。贩毒带来的高额利润,让一些年轻人为之眼红,他们不仅可以因此获得财富,而且可以获得同伴的尊重。

再次,巴西不是一个禁枪国家,枪支泛滥导致暴力事件升级。此外,酗酒和无处发表言论也促进了“身体暴力”(VIOLENCIA FISICA)方式被许多人所推崇。

最后,国家管理的缺失,更是一个具有决定性的原因。在一些城市的郊区,政府没法向全体居民提供安全、卫生、娱乐、住房、就业和获得消费品的能力。在许多地方,根本就是法制的真空地带,因此地下执法组织横行。这些组织具有黑帮性质,你付一点钱它就为你杀人,导致的结果就是人人自危。

巴西在100多年前就取消了死刑,单项犯罪的最高刑期是39年有期徒刑。在我看来,这也是导致暴力事件不断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没有死亡的威胁,许多犯罪分子敢于铤而走险,就算进了监狱,只要表现地规规矩矩,也不排除几年后就能重出江湖的可能性。甚至,许多犯罪团伙的头目进了监狱后,居然能够好吃好喝,而且使用无线电设备对狱外同伙进行遥控。更为可笑的是,由于缺钱建监狱,巴西各地的监狱人满为患,条件十分恶劣,许多次监狱暴动的目的不是为了越狱,而只是为了能够有个宽松的狱中生活。

2007年,巴西第一大报《圣保罗报》进行过一次民意调查,结果许多接受调查者都认为不设死刑是导致暴力事件频仍的一个重要原因,有高达55%的民众支持恢复死刑,只有40%的人表示反对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