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安阳之一 —— 殷墟

(2009-10-30 12:09:24) 下一个

历史文化名城河南安阳之一 —— 殷墟

安阳地处河南省最北部,西依巍巍太行山,东接广阔平原,北邻悠悠漳河,南部则是伟大的母亲河黄河。安阳是个土地肥沃,气候温暖湿润,风景秀丽的中等城市,是甲骨文的发源地。

约3300多年前商的第20位国王盘庚为缓和当时的社会矛盾和减轻自然灾害将商的都城自奄(今山东曲阜)迁至荒芜但土肥水美的殷(今河南安阳),励精图治,使殷逐渐发展成为了十分繁荣的都市,到第23位王武丁时达到鼎盛时期,此时甲骨文发展成熟,青铜器冶炼技术炉火纯青,以后逐渐衰败,到殷最后一位国王商纣王时,他骄奢淫逸,凶残成性,终被周武王姬发打败,在惊恐绝望中自焚于鹿台(今河南淇县)而死,商朝就此灭亡。殷商历经8代12王共持续255年。周灭商后,殷都渐渐荒芜,被茫茫黄土掩埋沦为废墟,史称殷墟。

20世纪初,殷墟因甲骨文的发现而闻名于世,“一片甲骨惊天下”。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有考古学和甲骨文证实的商代晚期都城遗址,让古书中传说的商朝得以证实。2006年7月13日殷墟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殷墟位于安阳洹河两岸,如今的洹河依然是波光粼粼,蜿蜒东流。两岸杨柳垂青,绿树婆娑。


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块刻有“甲骨文发现地”石碑, 告诉我们这里三千多年前曾是中国最繁华的地方。


殷红而古朴的殷墟博物院的大门是根据甲骨文的象形文字“门”字设计建造的。三个甲骨文的“门”字排列在一起形成了殷墟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根据史书记载仿建的当时的宫殿,以夯土和木料为主,上面覆盖茅草,虽比不上以后宫殿的辉煌壮丽,但也质朴典雅。宫殿周围的路面都是用均匀的碎石子铺垫,人走动的沙沙声以提醒屋内的主人。


殷墟博物院一偶。


甲骨文碑林,是仿照精挑细选出来的甲骨片的形状制成的,正反两面分别刻写着甲骨文和它的当今文字对照。




真正的甲骨文,当今世界上用的最多的汉字的雏形。


车马坑出土的马车。殷时的马车车体造型美观,行驶灵活,轻巧实用。从车的宽度可以看出当时道路宽阔。远古的殷商已经有了现代的交通概念。


司母戊鼎,青铜器之冠,重832公斤。这个是仿建的,与出土的一模一样,原件司母戊鼎在中国国家博物馆。鼎的四周饰以精美的花纹。


汉白玉雕刻的中国的有文字记载的第一位女将军, 武丁的妻子妇好。她身穿盔甲,手持兵器,目光炯炯有神,英姿飒爽,威风凛凛。


妇好墓是迄今为止发掘的唯一未被盗过的商代王室成员墓。陪葬的青铜器和玉器让人们领略到商代的奢华。青铜器斑斓多彩,种类繁多,玉雕生动活泼,做工精巧。但她的棺椁早已腐烂殆尽。这里复原的陪葬品全是仿制的,真品都已被收藏。


陪葬坑,这里埋葬的都是残暴杀戮的奴隶。残断尸骨,触目惊心。




部分出土的精美的文物。








殷墟,不愧是东方文明行程中的重要驿站。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