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意大利的第一个感觉:真热啊!摄氏四十度!也就是说把温度计举在空中比插在掖下指数还要高。南欧毕竟是南欧,
比起去年此时我们去北欧完全不同。
从港口乘车到罗马要一个多小时。在欧洲高速公路被称之为motorway,这是随英国的说法。但我们所见到的motorway
顶多是双行线,完全不是美国highway的概念。欧洲人开小型车居多,我们见到很多wagon,但很少见到SUV和minivan,
大概是为了省油吧。欧洲以升(liter)计算。我们见到最普通汽油的每升大概1.10欧元,无论在罗马市内还是我们以后去的
西班牙小山村,都差不多是这个价格。这一点让我们好奇,也许欧盟对油价有统一的控制吧。如今在纽约一加仑(gallon)
普通汽油大概2.7美元。一加仑约等于3.785升。这样算来,一加仑汽油在欧洲要美元六块多。这对美国人来说有些不可思议。
如果某天早上美国人一觉醒来发现汽油涨到六块多,欧巴马的总统大概是做不成了。
(罗马城里的加油站。欧洲的加油站比起美国的显得小巧玲珑。)
从港口到罗马的一路上有点荒无人烟的样子,只看到一些无精打采的向日葵田地。欧洲人好像很喜欢向日葵,这一点待我日后再讲。
到了罗马市内才发现也好像万人空巷,只有游客到处乱晃,原来意大利人都跑去避暑了。就连到了梵蒂冈,
导游也对我们说:“教皇今天不在家,避暑去了。”
这倒使我们没有感受到罗马听说很糟糕的交通。罗马只有两条地铁,新开发的线路也进展极为缓慢,不断推迟完工日期。听导游说,
这因为在挖掘过程中不时会碰到古迹遗址什么的,就要停下来,等待各方的研究和批准。
也许随便一个建筑都是不可动的古迹,所以我们没有看到罗马城里有什么新建筑。罗马,这个具有两千五百年历史的西方文明的
基点,直到近代一向是世界上人口最多、建筑最多的城市。所以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罗马不是一天建起来的。
(罗马街景。罗马是欧洲屈指可数的未受二战严重破坏的大城市之一。)
罗马观光的第一站当然是角斗场,去角斗场就先得经过这座君士坦丁门-Arch of Cnstantine。
这就是大名鼎鼎的当今世界七大景观之一的罗马角斗场(Colosseum)啊!
角斗场从里到外从上到下都被每天近万名的游客所占领。
有近两千年历史的角斗场早先可容纳五万观众。虽说当时罗马的总人口已达一百万,我们仍然能够想象当年场外万人空巷、场内座无虚席的盛景。
据历史学家估计,死在角斗场里的有奴隶五十万、野兽一百万!也许正因为这样血腥的数字,角斗场如今成为反杀戮的象征,反对
死刑的世界组织以此作为标志。意大利早在1948年就废除死刑。今天如果世界上有某一个死刑犯被改判,当天夜晚照射角斗场的
灯光就将白色改为金黄色。
角斗场外的现代雕塑。这里经常举办以角斗场为背景的大型音乐会。
这里有不少扮装成角斗士拉的人拉游客照相,他们很会看人要价。当地人两欧元,欧美人五欧元,日本人八欧元。导游对我说:“虽然你不像日本人,要你八欧元没商量。”
这里还有不少供游客的马车。马匹一动不动地站在烈日下,很少有生意可做,连赶车的都找个荫凉歇了。女儿说:“这些大马真可怜。”
我和儿子绕着角斗场跑了一圈,仿佛想听到场内两千年前的虎啸龙吟。
万神殿(Pantheon)。
罗马论坛(Roman Forum),古罗马文明的发祥地,也是当年罗马政治、文化、经济的中心。
连当年的监狱也在这儿。
到处是历史的厚重。
在罗马,没准儿不小心会被千年古迹绊个跟头。
跨过蒂博河就要到梵蒂冈了。
从这里就要进入另一个国度 - 梵蒂冈。说来挺有意思,我们这次旅行到访了世界上两个最小的国家:梵蒂冈和几天后的摩纳哥。
一进入圣彼得广场,豁然开朗。从世界各地纷纷而来的的人们,无论是虔诚的朝圣者,还是观光的游客,都在这里迎八面来风。
你可以持任何一国护照,操任何一种语言,这里无需签证,没有门栏,也不收门票。
持伞的老太太是我们的导游。
梵蒂冈清一色的瑞士警卫,穿着最独特的制服。
就要进入圣彼得大教堂了。
大教堂内部光线较暗,虽然可使用闪光灯(所有艺术品都是石头的),但照片大部分不理想。
这是教皇的宝座,每年圣诞节,教皇就坐在这里向全世界发表圣诞祝福。
这张鸟瞰圣彼得广场的照片来自梵蒂冈的官方资料(我不可能爬到大教堂顶上拍这张照片)。它实在太漂亮,梵蒂冈和罗马一览无余,故贴在最后供大家欣赏。
我们的下一站:佛罗伦萨和比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