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隍”字,《辞海》中注释为“没有水的护城壕”,而“城隍”,释为“护城河”。但后来,城隍已变成了坐镇一方的神。也是根据《辞海》,最早见于记载的为芜湖城隍庙,建于三国时期的吴赤乌二年(公元239年),唐代以来郡县皆祭城隍,至明朝,朱元璋甚至发红头文件正式规定各府州县的城隍神,并加以祭祀。为什么这么隆重其事?因为城隍、土地、灶君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最密切的神,统治者正可以用这些神和神话统一老百姓的思想,这就是郑板桥在《城隍庙碑记》一文中所言“方知古帝王神道设教不虚也”。
神本无权,唯人授之。城隍庙里供奉的城隍老爷名字各不相同,职权倒是一样的,除了除恶治贪外,还掌管着人们的生死祸福。人死之后,须先到城隍老爷那里去挂个号的。以上这些,都是我手头正在看的一本《汪曾祺集》中的一篇散文所写。他写到他小时候,过继给他二伯母,后来二伯母病重了,有天夜里他二伯母的娘就在半夜里把他领到城隍庙。去干什么?去“借寿”。拜求城隍老爷把孩子的寿数借给病人,让病人多活几年。乡风民俗,都有成规。神的意向一旦为老百姓掌握,就成了一种自觉的、宗教性的、固执的力量。
汪曾祺写到,他的家乡江苏高邮县里的城隍庙历史悠久,正殿上有几块匾,除了“威灵显赫”之类的外,还有一块白话文的特大的匾,写的是“你也来了”。读到这里,我恍然明白,原来城隍庙里还真有挂这种匾的。今年年初我和女儿到西安,第二天晚上由女儿的同事接着,他带我们去了西安的都城隍庙。我们抬头见着“你来了吗”这么一块匾高悬殿前,把它看作“热烈欢迎”的意思了,觉得太有趣了,当时都笑弯了腰。我们笑,说明我们的无知。现在明白了,城隍老爷掌管着生死,人总有向城隍老爷报到的时候(就像我们平时嘴里常说的向阎罗王报到或像马克思报到一样)。那匾分明是在提醒大家生命的无常,让我们活着时,好好珍惜。
比之城隍小的,是土地爷。土地即社神,所管面积不大。有的乡下,随便哪个田头都可立一个土地庙的,当然庙小香火也冷。比土地大一级的是都土地,再上一级是城隍,城隍的上头还有都城隍,西安的就是。都城隍相当于省级城隍,但不是每省都有。杭州吴山上的那个也是都城隍庙,我也去过,没见着那种匾。都城隍的上级呢,没有了,那么是一直通到玉皇大帝那儿去了。 2009.0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