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怡然博客

观潮起潮落洒脱,看云卷云舒怡然
个人资料
舒怡然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逛遍京城吃面条

(2009-09-11 11:49:59) 下一个

本来是个北方人,却不喜欢吃面条。这事儿听起来有点奇怪。但确是事出有因的。听我妈妈讲,在我四岁那年,姐姐因扁桃体发炎,需要住院做切除手术,在今天这种手术已经成为门诊手术,但那时候可不得了,不光是住院,手术时还要全麻(全身麻醉),术后要一个礼拜才能出院。姐姐住院,妈妈毫无疑问地要陪着她。剩下我和爸爸在家。这下可惨了。我爸爸那时还不会做饭。唯一他能够做的就是面条,而且是连汤面,就是把汤和面条搅和在一起的那种面。爸爸就上顿下顿地给我煮这种面条。把我给吃的呀。等姐姐出院了,我也和面条诀别了。不要说吃面条,我想起面条就想吐。妈妈说,就这样我就落下了个毛病,不能吃面条。

平日里不吃面条也并不碍事,只是妈妈辛苦一点,给大家做面条时,单为我做点别的。但是每年的生日面条是非吃不可的,这是家里的传统,凡是传统的东西总不好轻易打破。每次过生日,妈妈把面条煮好,总是半哄半劝地说:“吃吧,吃长寿面好,吃两口意思意思也好。”我还算听话的孩子,总是先把打卤面的汤喝下去,再吃上两口面条,真的只是“两口”,多了一点儿都不吃。

这毛病一直到上大学都没改。记得大学期间和我最要好的女孩儿是山西人。她的最爱是山西刀削面。每次一起去逛街,她都极力主张去吃刀削面。朋友之愿不好违。平安里那家山西刀削面馆就成了我们经常光顾的地方。看着她大口大口地把那又宽又大的面条吃下去,不觉心生羡慕。于是也学着她的样子,吃起了刀削面。你还别说,这刀削面虽然看上去粗旷,口感还是不错的,它滑爽筋道有嚼头。可就是那刀削面的汤有点受用不了,它太浓太咸。我的女友告诉我,吃刀削面就是要喝汤。北京这些面馆做的汤还不够味,正宗的刀削面要到山西去吃,那儿做的汤又咸又酸,那才叫到“味”。噢,我明白了为什么陕西人喜欢吃羊肉泡馍,东北人喜欢吃小鸡蘑菇炖粉条,这就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哪。

相比之下,我更能接受的是上海的阳春面。只去过一次上海,也没找到机会去尝尝正宗的阳春面。我吃过的阳春面都是在北京。印象最深的是新街口的那家上海面馆,那里面除了面条,还有小笼蒸包,当然也是江南风味。每次路过新街口,都不自觉地走进这家餐馆,要上一碗阳春面。那面条软而不烂,汤甜中带香,好象正和我的胃口。赶上很饿的时候,再点上一笼屉小包子,其味道真是美不可言。那儿的小笼蒸包一点都不比临街的“杭州知味观”逊色。

可不知什么缘故,那家上海面馆在八十年代末就给关了。为寻找南方风味的面条,我还真动过不少心思。嗨,功夫不负苦心人,还真就给我找到了。那就是坐落在西四的老字号“奎元馆”。这家餐馆主营杭州宁波风味的面条,它的拿手戏是宁波膳丝面。品尝过的人无不交手称赞。的确是棒!味道正宗。就连它的蘑菇三鲜面,鲜辣鸡子面以及肉丝榨菜面,也是那样的味香可口,令人百尝不厌。我自然又成了“奎元馆”的常客。两年前回北京,发现这间老字号也不见了,心中不免有些遗憾。

大学四年下来,别的收获不说,这不吃面条的毛病算是给改了,我妈妈倒是很高兴,这下可以好好地吃长寿面了。

据考证,面条的名称是宋代以后才有的,宋以前称其为汤饼,其实就是面片,后来又演化出“索饼”,那很像今天的宽面条。到了晋朝,汤饼就有了细条状的,到了宋代,才开始有了面条的称呼,而且做面的方式也多样化了,除了煮之外,还有炒,煎,焖,作为面条的卤子用料也大有扩展,各种荤素菜皆可拌面而食。

说起来炸酱面应该算是北京的一道风味食品。可是我总有些吃不惯。倒不是面条不好吃,而是没有汤让我受不了。所以给自己下了个结论,没汤的面不要吃。可吃了担担面我才发现,也不是什么面条汤都可以喝下去的。记得八九年去成都开会,空闲时就去品尝那些个成都小吃,担担面当然不会错过。进了店,先声明少放辣椒,店主人满口应承:“没辣子,没辣子”。可面条端上来了,还是红彤彤的一碗。第一口吃下去,嗯,辣得够劲,而且辣中带麻,辣得有层次。面是吃下去了,可那半碗漂着红油的汤是断然不敢碰的,因为汤比面似乎更辣。后来也去过北京前门的担担面馆,但那儿的面总让人感到少了点味道,同样是辣,没了那个层次,吃起来就没那个爽劲了。

说起在北京吃面,有两种面是不能不提的。一是八十年代曾一度盛行的兰州拉面。记得当时几乎每条主要街道上都有兰州拉面馆。光是从北太平庄到西单这条大街上,大大小小少说也有十几家。这些店铺多半装修简单,摆着十几张桌子,挂上个“兰州拉面”的招牌,就开张招揽顾客了。总的感觉北京的兰州拉面没那么精致,面条的确是拉出来的,这有别于擀面,煮好之后,浇上煮牛肉的水(有些店家全拿白开水来代替),每个碗里撒一点点牛肉末和香菜末,这便是兰州拉面了。至于味道到底是不是正宗,就说不好了。因为从未去过兰州,当然也无缘品尝真正的兰州拉面。但是这些面馆看上去生意都不错,虽然谈不上什么回头客,光是那些个闲逛街的人们为添饱肚子就足够了。当时北京还没有如今的洋快餐,象肯塔鸡,麦当劳什么的,而流动人口却在不断增加,也许这众多的兰州拉面馆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

另一种非提不可的面就是大名鼎鼎的“美国加州牛肉大王面”。光这名字的魅力就非同一般,它会焕发出你多少想象力,来自美国加州,还是牛肉大王,想必那面定然带有异国情调,为何不去一尝为快呢?我也是怀着这番心理,推开了美国加州牛肉大王面馆的门,这是最早一家开在东四的面馆。店面并不大,大概就能容下五六十位顾客。但店家做的面条,在当时真可称为上乘。先说盛面的碗是那种最大号的,面条做得精致,滑而不硬,汤味浓郁,是北方人喜欢的那种,但咸得不过分。更值得一提的是面条上覆盖的满满的一层牛肉,那种大块大块的,男士吃起来一定过瘾。真的是名副其实的牛肉大王面。不过价格也不菲,记得是十块钱一碗,大概是兰州拉面的三倍还不止。即便这样儿,这家面馆也整天是门庭若市。如果赶上午饭时间,经常是排起了长队。生意如此之好,连锁店自然就接二连三地满京城开起来。九十年代初成了北京街头的一大风景,那一间间有着红白相间装饰的店面,一看就知道准是“加州牛肉大王面”。面条好吃没得说,就是这名字常常令人狐疑。美国真有这样的面吗?曾问过回国的同学,从她那满脸茫然的神态,便猜出了一二。也可能“美国加州”只是一种商业炒作罢了。不过,只要面条好吃,叫什么名字又有何妨。后来人到了美国,还真留意过,没见过一家这样的连锁店。也许真的在加州吧,也未可知。

这面条吃遍京城的角角落落,尝遍大江南北各地风味,南甜北咸,东辣西酸,真可谓多姿多味。咱中华美食的魅力也尽显其中。你瞧,就连像我这样的几乎与面条绝缘的食客,也在不知不觉中,喜欢上面条这个方便快捷的食品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9)
评论
rlsrls08 回复 悄悄话 厚厚,兰州拉面和加州牛肉面大王都是我当年最爱吃的东东。
cmucaptain 回复 悄悄话 回复大米虫虫的评论:
汤里一定加鸦片了
el 回复 悄悄话 秀水对面的“刘大碗”的牛肉面非常筋道特好吃,像是手杆面。
大米虫虫 回复 悄悄话 还有和平里那里有一家“一碗香”的牛肉拉面可好吃了,过去每周不去吃上一次,都想的流口水。
笨鸟闲飛 回复 悄悄话 咔咔。。。想念兰州拉面!!!。。。这次回去已经没有了~~
mm走西口 回复 悄悄话 加州牛肉面大王在东四有一家,那是二十多年前了,全北京不知是否就那一家,味道还不错,八块钱一碗,够贵了,而兰州拉面味道更香够辣,又很便宜,好象才一两块吧。
qiwawa 回复 悄悄话 加州牛肉面大王好像是一美国海归十多年前在南京创立的
SUNNE 回复 悄悄话 曾经和你有同样的原因而讨厌面条。后来嫁给北方人才知道面条并不是时分难吃。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