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adioNL的博客

意大利北部小镇布拉(Bra)是“慢餐文化”的发源地。夏日的午后,在这座拥有古老的民居、典雅的教堂和幽静的石子路的小镇上,所有的一切似乎都放慢了速度。
正文

在荷中国人的言论自由

(2009-09-11 01:43:36) 下一个
摘自:荷兰国际电台中文网

言论自由在荷兰非常重要,然而生活在这里的中国人却很怕公开发表自己的观点,担心会受华人圈子的排斥,或遭到来自原籍国的报复。而一些大胆直言的人则选择不再重返故土。
 

在荷的中国人都知道,他们在国外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会影响到他们在国内的处境。当然,这种情况在其他族群中也是无处不在。比如,去泰国找未成年人寻求性刺激的荷兰人,返回荷兰后有可能会被抓和被判刑;而今年七月在肯尼亚被捕的几名摩洛哥裔荷兰青年,目前仍因涉嫌参与恐怖组织而在荷兰被羁押。
 
对于生活在中国之外的华人来说,情况也是如此,但这却并不局限于直接的犯罪行为。中国人圈子里,人们很怕公开自己的政治观点,尤其不愿公开与大众路线不符的观点。然而, Petra Gao (29) 女士和王先生(36) (化名) 却愿意就他们的政治观点及荷兰的言论自由发表意见。
 
化名
当问及这篇文章中要不要使用一个化名时,Petra女士用熟练的荷兰语说:“你可以用我的真名,因为我真的再也不会去中国了。”目前,她已在荷兰生活了六年,并在一家国际企业有一份好工作。而王先生却倾向于使用化名:“我还没有回中国去的计划,但未来的事谁知道呢?”
 
这两人对他们的原籍国都有着十分明确的看法。他们认为,中国的共产党专制制度迫害人民,而那里缺乏言论自由的状况则更是十分糟糕。他们称,这一政治体制促成了人权被侵犯,而恐惧感也笼罩着中国。
 
而一些中国人的言行,则是他们眼中最大的弊病。王先生说:“他们打着爱国主义的旗号,对本不应该发生的事情视而不见。民族主义本来是为反抗帝国主义而产生的意识形态,反过来却又成为支持本民族对其它民族的帝国主义行为的帮凶,和迫害自由的辩护士。”Petra 女士补充说:“其实,所有的中国人都道德堕落,甚至连我父母也都在这一体制下随波逐流,对他人的痛苦视而不见,也不发表反对言论。”
 
讨论
荷兰人一向以对各种事物有强烈的看法而著称,但对于中国人来说,持有强烈异见是根本不可能的。尽管王先生很愿意通过参与网上论坛、登发邮件和文章等方式与其他中国人讨论,但用他自己的话说,还是小心为妙:“一方面是恐惧心理:我害怕回国后会被抓,所以,如果可能,我会尽量避免这一天的到来。我在中国的父母更不希望我回国。我在公共言论方面的积极使他们忧心忡忡, 所以我很少告诉他们我的事情。”
 
同时,王先生与众不同的观点也会导致他在社会上遭到孤立。他说,中国人还没有适应不同的政治观点和健康的讨论:“我对中国政府的看法甚至也被好友称作是缺乏爱国主义。每次与他们进行讨论,几句话没说就会产生一种吵架似的气氛,而这种情况对我妻子来说尤为不悦,因此,我经常被提醒适可而止,回避争议话题。”
 
Petra 对中国人很失望:“我之所以来到荷兰,是因为当时我想为自己寻求更多的自由。我觉得在荷中国人的民族主义情绪甚至超过中国国内的人。他们太骄傲了,或许也太愚蠢了。伊朗人至少还敢对政府的压制进行抗议,而中国人呢,他们根本就不想采取任何反抗行动。”
 
而决定此后将自己看成是反华人物,用她自己的话来说,是一种解放:“十六岁时,我还是一个民族主义者。虽然反对共产党专制,但我很爱国。在荷兰,我接触了更多的西方价值观,并开始钻研西方政论。与中国的古老传统如儒学相比,我觉得自己更认同这些观点。现在,我已不再为有关中国的什么而激动了,也不再去跟中国人进行讨论,因为他们反正也听不进异见。我也不愿意再回到那个国家去了。”说到这里,她笑了笑:“这样做的唯一缺点是我父母在未来的十年内不能生病。十年后,当他们达到一定年龄时,就可以来荷兰定居。那时,他们就可以跟我住在一起,由我来照顾。”
 
如果情况允许,王先生会尽量避免回国。“我不想冒被抓的风险,但如果工作需要,如果我父母生病,那我也会毫不犹豫地马上回去。”尽管惧怕回国后受到有可能的迫害,他仍坚持在荷兰进行活动,积极争取言论自由,而其与众不同的看法则导致了其他中国人对他的抨击,引来充满恶意的邮件,甚至包括人身威胁。
 
王先生说:“这篇文章发表后,或许也会引来那些认为我不爱国的读者的强烈不满。但我不想对发生在我的祖国的不幸视而不见,我很想发起讨论。”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