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毛泽东身边不离的书(图)

(2009-08-14 12:10:21) 下一个

1951 年7月,毛泽东邀请老朋友周世钊、蒋竹如到中南海,在交谈中多次称赞《离骚》“有一读的价值。”1957年,他请身边工作的几位同志把各种版本的《楚辞》和屈原著作50余种收集来,在这段时间里集中阅读了这些书。1958年3月中央成都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提倡干部要讲真话时,说屈原是敢讲真话的人,敢为原则而斗争,虽然不得志。1958年张治中陪毛泽东在安徽视察工作时,毛泽东劝张治中读《楚辞》,并推荐说:“那是本好书,我介绍给你看看。”他在一封信里还写道:“我今晚又读了一遍《离骚》,有所领会,心中喜悦。”1959年、1961年他两次要《楚辞》,还特别指明要人民文学出版社影印的宋版《楚辞集注》。在此期间毛泽东外出带去的各种书籍中,也有《楚辞集注》和《屈宋古音义》。1961年秋,毛泽东专门写了一首《七绝屈原》:“屈子当年赋楚骚,手中握有杀人刀。艾萧太盛椒兰少,一跃冲向万里涛。”把屈原的《离骚》比作战斗的利剑,表达了毛泽东对屈原拇笪尬范氛??竦脑奚汀?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毛泽东把一套线装《楚辞集注》作为贵重礼物送给了他。在一本明人陈第撰的《屈宋古音义》中,毛泽东用红蓝铅笔,对《离骚》中的一些段落句子作了圈画。毛泽东曾用行书书写了“帝高阳之苗裔兮……夫惟捷径以窘步”。用小楷书写了“帝高阳之苗裔兮……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可见其对屈原楚辞的喜爱程度。

毛泽东终生喜爱屈原的《离骚》和以《离骚》为主的《楚辞》,对屈原的伟大爱国精神和天才的文学创作给予极高的评价。他说:“屈原不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伟大的爱国者,无私无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个中国人的脑海里。无论在国内外,屈原都是一个不朽的形象。我们就是他生命长存的见证。” 他评价屈原是继《诗经》之后“首屈一指”、“第一位有创作个性的诗人”。对《离骚》中抒发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和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毛泽东非常崇敬。


对于屈原的创作,司马迁曾评论说:“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旨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把屈原的作品价值同他的人生遭际和人格光辉联在一起来评价。毛泽东很同意司马迁的观点,并加以发挥。在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中说“屈原如果继续做官,他的文章就没有了。正因为开除了‘官籍’,‘下放劳动’,才有可能接近社会生活,才可能产生像《离骚》这样好的文学作品。”毛泽东的这一评论,不仅对研究屈原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对研究文学创作,也具有深刻的启示。

毛泽东本人就是一位杰出的诗人,他一生写下了不少气势磅礴,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现代古典诗词,尤其是那些想象奇特,颇具大家风范的诗词为人所称道。他的名篇之一《七律·答友人》前四句:“九嶷山上白云飞,帝子乘风下翠微。斑竹一枝千滴泪,红霞万朵百重衣。”即化用了屈原《九歌·湘夫人》的故事。“帝子乘风下翠微”,显然是由《九歌·湘夫人》首句“帝子降兮北渚”变化而来。“斑竹一枝千滴泪”也是化用湘夫人闻帝舜死于苍梧,十分悲痛,眼泪沾在青竹上,留下点点斑痕,而成斑竹的故事。

毛泽东在日常工作中也随时能联想到《楚辞》中的诗句,并用之于谈话中。1950年3月10日,毛泽东在勤政殿接受罗马尼亚首任驻华大使递交国书。按照周恩来的布置,让中国第一代驻外大使来勤政殿,在八扇红木屏风后静观呈递国书仪式。此前,毛泽东和周恩来曾接见过这些新中国的第一任大使,并与他们亲切交谈。当毛泽东走到黄镇面前,好像想起了什么,问道:“黄镇,你原来那个名字黄士元不是很好吗,改它做什么?”黄镇答道:“我的脾气不好,需要提醒自己‘镇静’。”毛泽东说:“黄镇这个名字也不错,《楚辞》中说,白玉兮为镇。玉可碎而不改其白,竹可黄而不可毁其节。派你出去,是要完璧归赵喽。你也做个蔺相如吧。”“白玉兮为镇”是屈原《九歌·湘夫人》中的一句,可见毛泽东对屈原作品的熟悉和运用自如。1954年10月 26日,印度总理尼赫鲁离京到外地访问,他到中南海勤政殿向毛泽东等中国领导人辞行。毛泽东当场吟诵了屈原《九歌·少司命》中的“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两句诗后说:“离别固然令人伤感,但有了新的知己,不又是一件高兴的事吗?”毛泽东对屈原的《天问》,也是爱之颇深。他特别肯定屈原《天问》在唯物主义思想方面的贡献。在一次讲话中他说:“柳子厚出入佛老,唯物主义。他的《天对》,从屈原的《天问》以来,几千年只有这么一人做了这一篇。”这同时也肯定了《天问》。1958年有一次中央在广西召开会议,一天晚上,毛泽东正在看书,突然停电。毛泽东对卫士长李银桥说:“你去把蜡烛给我点着。”蜡烛点燃了,毛泽东继续看书。他看的是《楚辞》,看得聚精会神,津津有味。会议期间,毛泽东批示印发《离骚》给与会者。在1月16日的讲话提纲中,他说学《楚辞》,要先学《离骚》。在1月21日结论提纲中,又用《离骚》中的词句来说明文件写作中的“概念”和“判断”的问题。

值得注意的是,在1958年前后,毛泽东读《离骚》等《楚辞》中的作品最勤,并说读后“有所领会”,还推荐给其他领导干部阅读,是颇耐人寻味的。这自然与他个人的欣赏趣味有关,但也未必没有其他深意。因为那是最富于幻想的火热的“大跃进”的年代,他所“领会”的,恐怕不仅仅只是文学欣赏方面的问题了。


[ 打印 ]
阅读 ()评论 (7)
评论
独坐听雨 回复 悄悄话 没听说读马列原著.
qatoday.com 回复 悄悄话 awesome, thanks for sharing
qatoday.com 回复 悄悄话 awesome, thanks for sharing
zerabook.com 回复 悄悄话 good article
盈袖2006 回复 悄悄话 我读到的是他最喜欢资治通鉴和二十四史,通读多遍。我想他是最擅长宫内争斗,从中国历史里得到的经验。
anahiyiyi 回复 悄悄话 他自己看那么多经典的书,为什么要老百姓只读他写的书呢?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