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参学琐谈--听真华长老讲故事(2-15)--慈航菩萨的求学与治学

(2009-06-14 19:54:00) 下一个

二十八慈航菩萨
  慈航菩萨,即是德高望重、中外皆知的慈航大师。因为他圆寂五周年后开缸肉体不坏,人们都说他老人家是肉身菩萨,所以,我也以菩萨称之。其实,就是他的肉体坏了,菩萨二字,他老人家也是当之无愧的!
  菩萨俗姓艾,字继荣,别号彦才,福建建宁人,生于一八九四年,寂于一九五四年,僧腊、戒腊皆四十三,世寿整整六十。
  菩萨未出家之前,因为父亲早逝,家境穷困,只在私塾里读了一本《三字经》,一本《六言杂字》,一本《论语》(未读完),就辍学去学裁缝了!出家后,虽然到处参学,亲近名德,因为“天资欠敏”,到了三十多岁,文字仍无法写得通顺,佛经也看不懂。但由于求知欲强,终于以“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般的毅力,克服了天资欠敏的缺点,完成了一百二十余万言的巨著,弘法海内外,成为一代高僧。
  道安法师曾在《发扬慈航法师的三大精神》一文中(见《慈航法师圆寂三周年纪念特刊》),把菩萨“学而不厌”的精神,“诲人不倦”的精神,“慈悲喜舍”的精神,说得非常详细,也非常动人,现在分别节录在下面:?
  一、“学而不厌”。道安法师说:“一九一二年,慈师十八岁,随其剃度师自忠上人,赴九江能仁寺求具足戒,其师爱之不能舍,慈师苦之,数次逃走,始脱其缠,遂得游历九华山,次第参学于常州崇法寺、天宁寺,苏州之戒幢寺,天台山之观宗寺,南京之香林寺,杨州之高旻寺等处,亲近谛闲、度厄、圆瑛、太虚诸大师。一九二七年三月,往厦门南普陀之闽南佛学院研究佛学,其文字尚未通顺。已圆寂之大醒法师当时为闽院教务主任,对慈师批评颇不客气,慈师对余述醒师斥言曰:‘看汝外表甚魁伟,像个人;年龄亦已三十余岁,为何文字一窍不通耶?’”
  “慈师另有一次,对我讲他‘在一九二九年,任安徽迎江寺方丈时,仍无法看懂佛学书籍。身为一寺之主,四众的领袖,不能理解佛学的哲理,心中非常急愧!再想入佛学院,年大而学浅,闽南三个月的教训,已使我殊觉头昏,不敢尝试佛学院的滋味了!年虽三十五岁,上进的志并未灰。正在此时,法舫法师与唐大圆居士,在武昌办佛学函授班,欢喜之余,立即汇款、报名参加函授班,缴了壹元五角银洋学费,换得一本看不懂的《唯识讲义》。讲义虽然尽管看不懂,但无论如何,不愿就此灰心丢掉它,同时更加上不服气的心理,以为别人能写能教能卖钱,我连看也看不懂,这是多么可耻的一回事。’慈师继续说:‘因为不服气,所以人到哪里,也把这份讲义带到哪里,在心内总不能白白地把它忘掉!后来一直把它带到香港,带到缅甸,带到新加坡,不论是在船上车上,差不多每日或隔几天必须看看它。结果,在星洲时,终于完全了解了!我的唯识学就从此打下了根底。’慈师有了这种学而不舍的精神,焉有不成功的道理?”
  二、“诲人不倦”。道安法师接着又说:“慈师身体魁梧,气魄充沛,精神饱满,加以度世心切的宏愿,故能产生其传教说法、诲人不倦的美德。他在南洋、缅甸、国内,都保持他始终如一的诲人不倦精神。他每日能讲八小时课,不加休息;一到不讲课,立即又拿起笔,不是写文,便是编书。他圆寂的当天上午还在上课,中午才吃完饭,没有休息,又提笔在编藏经目录。笔放下,便圆寂了!最难的是不分人多少,知识有无,一个人要他讲一部经,他也照常讲下去。这种伟大的利他精神,实千古难得一人也!我们把他自定的功课时间表一看,就知道他的学、诲精神,诚足为我们年轻人和年老人的模范了!”
  晨五时至六时半——诵经礼拜
  七时至八时——读英文
  八时至九时——讲经
  九时至十时——讲经
  十时至十二时——编书
  午睡后二时至三时——讲经
  三时至四时——讲经
  四时至五时——讲经
  五时至六时——编书
  晚上八时至九时——讲经
  九时至十时——编书
  十时后礼佛、静坐、就寝
  “他这种精勤的精神,在佛教界的大德中,殊不可多得。我只能用梁任公赞玄奘大师的话移来赞慈师:‘勇士当死于战场,学者当死于讲坛’。慈师圆寂前三小时,还在讲课,真可谓‘学者当死于讲坛’的模范了!”
  三、“慈悲喜舍”。道安法师又说:“慈师福报甚厚,须做事,弟子无不竭力供养者,故其财物供之不虞匮乏。然亦有弟子知其喜舍心重而勤加供养之者,亦有因之贪其财者,慈师皆不计,左手入,右手立即流出,家无隔宿之钱;入一元,出一元;入一万元,出一万元。常保其‘空手而来,空手而去’之态度。有知其于金钱之态度如此,贪者愈贪,拆其信,预知某日有某弟子供养其钱者,预时必等候之,送钱者至,则曰:‘师父!我缺钱用,请借之!’慈师决无吝色,左手接之,右手施之,晏如也。慈师自号‘慈氏’、又号‘普门子’,观其言,察其行,真乘愿再来者。……‘诸供养中,法供养最’,财法二施,慈师皆能做到,岂非菩萨维何?……尤其爱护僧青年,胜过他自己的生命。当一九四九年至一九五一年,大陆僧青年入台而无衣无食时,他那奋勇的热情,驱使他为救护僧青年如热锅上的蚂蚁!皇天不负苦心人,终于建立了弥勒内院,安插了二十多位求学若渴的僧青年。……”
  上面的三点,都是引用道安法师《发扬慈航法师三大精神》文中的,这三点是道安法师对菩萨的认识,因为我也有同样的感想,所以把它录出,作为我对菩萨的怀念。我在菩萨圆寂三周年的时候,也曾写了一篇《岁月易逝,师德难忘》的小文,略述菩萨的嘉言懿行,现在不再噜苏了,兹恭录菩萨的遗训于后,作为本文的结束:
 “奉劝一切徒众,
  时时反省为要;
  每日动念行为,
  检点功过多少。
  只要自觉心安,
  东西南北都好;
  如有一人未度,
  切莫自己逃了!
  法性本来空寂,
  因果丝毫不少;
  自作还是自受,
  谁也替你不了!
  空花水月道场,
  处处时时建好;
  望尔广结佛缘,
  自度度他宜早。”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