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 (138)
2013 (57)
2014 (46)
2016 (52)
2025 (2)
学会欣赏孤独
木愉
要在美国身心健康地生活,头一个最需要的基本功便是欣赏孤独。孤独是美国社会里一个不争的事实,因而倘若要保持一种安之若素的心境,就必须学会以欣赏的态度去接受孤独,不然就只有被孤独所统治、所摆布、所摧毁。
到工作的单位上班,大概就是每一个美国人所可以获得的社会生活的主要部分。上班的时候,美国人也是极喜欢聊天的,天南海北,东家长、李家短,上班时候都纷纷往外抖。工作场所实在不仅是一个赚钱谋生的场所,而且更是人们与社会的结合点。近些年来,由于电脑的应用范围日益广泛,也由于公司削减办公开支,在家里工作的人越来越多。表面上看来,他们不用每天开车上班,既节省了家庭开支,也节省了大量时间,同时更拥有了相当灵活的作息时间表;但于心底里,许多这样活着的人相当苦闷,非常怀念昔日与同事在上班时嚼碎嘴的甜蜜时光,深深意识到自己几乎成为了游离于社会之外的“孤魂野鬼”。除了上班时分,美国人的社会生活就真是太苍白、太单调了。下了班,同事之间就极少联络和串门,因而,同事之间的关系其实是极脆弱的,离开了工作单位差不多也就意味着抛弃了一个小社会。
邻居之间时常相见,都是友好而诚挚地问个好,但彼此绝不串门。大家虽然同住一个社区,却又在确保隐私的美名之下拥有一个个彼此隔绝的小世界,那个小世界里酝酿着什么、发生着什么、死亡着什么都掩盖在紧闭的大门之后。因此,房主死后数日才被发现并非是耸人听闻的事件,而是一个合乎逻辑的必然结果。
街市在中国是一个五光十色、热热闹闹的场所,看橱窗、看杂志、看形形色色的人们,听叫卖声、听商店和民居里袅袅飘荡而来的音乐,让寻常人们的生活变得暖意融融。然而美国的街市是一片寂静,寂静得仿佛太平间一样,尤其在月黑风高的晚上。街市在美国的意义仅在于它是城市里的通道,即或在白天它可能会多一点生气,但那并不是植根于内而发之于外的,正像月亮有光辉而依然清冷一样。因此,在家里呆着孤独,到街上也一样脱不了孤独,孤独仿佛一个影子时时追随着你。
如果说儿童可以得到父母的呵护,青年人、中年人可以介入社会甚而驾驭社会而与社会保持着联系的话,那么老年人则显然是美国这个奔忙的社会所顾不及的群落。虽然进博物馆、公园以及其他公共场所都可能会享受到一些优惠,但毕竟日日夜夜、分分秒秒不是靠到这些场合来打发的,其余的大块时间,老年人就实在真是无人问津了。儿女大抵都不与老年人住在一起,能够不时打个电话嘘寒问暖就已不错。儿女尚且如此,就不能指望邻居会来时时问安。美国的老人真是把风烛残年的那点时光整个交给孤独去主宰了。大概就是因为美国人孤独的生活基调,教堂才会有如此旺盛的生命力。周末的礼拜成为了许多人一周的寄托,到那里去听布道、学圣经也许仅只是个冠冕堂皇的借口,隐藏在到教堂这个行为后面的是人们力图去寻找温暖,去寻找友情,或者就是简单地去寻找交际机会。
既然孤独是这个社会中人们所面临着的不可更改的处境,那么与其去厌恶孤独,还不如去改变自己对孤独的态度,也就是说,学会以肯定性的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孤独。在一片寂寥中随心所欲地、按部就班地从事活动,比如劳作、看书、旅游、写作、冥思、做家务……一旦自己从这些活动中发现了意义,体味到了乐趣,就不仅不会惧怕孤独,相反会窃喜孤独给予了自己莫大的空间和自由去完善自己、提升自 己。大抵因了孤独可以予人们这种恩惠,所以才有了尼采那句著名的话:伟大的灵魂是不怕孤独的。我们尽管不是伟大的灵魂,也尽可以学着伟大的灵魂去接纳孤独,建构一个快乐康泰的人生。
孤独是别人看不见的,那是精神上无所寄托造成的.
有时侯我们被众人围着,虽然一点儿不觉得孤单,可依然倍感孤独.
有时侯我们手捧一本好书孤单单一个人独处,却毫无孤独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