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艺新复兴——义峻的原创文学

写出最好的作品,表达最动人的口才,弥合文化鸿沟,用激情给世界增色,让创意和想象力环绕宇宙,抵达心灵最深处,为人类未来打开天窗!
正文

东京大学教授为何不反省

(2009-05-01 09:31:14) 下一个

文/义峻

  这事大约在两年前了,在北大中文系的一个座谈会上,一位来自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的女教授进行一个主题演讲,然后听者们与其讨论。她大约有40岁以上了,很矮的个子很白净的面容,我就想如果她化妆成艺妓会否就是川端康成《雪国》里的驹子,不禁暗自好笑。而更有趣的是她的汉语,不是很好,半生不熟,说着说着就要停顿一下,想想下面的措词。唉,这真是造化弄人,她的想法很明了,但怎奈听者大都不懂日语,只好在生疏与熟悉的汉语间踌躇。

  她演讲的内容无非是对一个学术问题进行阐释和论证,让大家了解和接受她的观点。她很努力的在讲述,我们也很努力的听她那艰涩的中文。可能是觉得她太吃力了,也似乎是听出了一些门道,一位北大老师打断了她的讲话,打趣的笑着问她道:XX教授,刚刚你论述的这个观点,我们都听明白了,但是我觉得这个观点有些问题,你自己觉得有不对么?这位女教授有点惊讶。就是这一个小插曲,却让我们始料不及,接下来发生的一切——

  她翻着白眼,使劲向上看着天花板,好像是在用力的思考。而她的表情也非常好玩,像极了一个因为无意的淘气,犯了错而被家长批评的小孩子,在“认真的反省过失”——不过,似乎小孩子就是小孩子,他只知道家长说错了,就是错了,至于为何真的犯了错,他似乎就是想不通。这位女教授也是,一会抓抓头发,一会又喝口水,一会再搓搓手,就是百思不得其解——其间,我们中方的学者一再的调侃着提醒她可能的错误逻辑,还笑谈这在中国叫做批评与自我批评,做灵魂的深刻反省,不过她似乎就是充耳不闻,沉溺于自己的“反省”中。

  而这种“反省”,足足持续了将近十分钟——请注意,在一个座谈会上主讲人有10分钟的时间不发言,在那里抓耳挠腮的绞尽脑汁,作为听众来讲,按照相对论的道理,真是比一个世纪还要漫长和焦急!最终,她终于艰难的从嘴里蹦出几个字——没有问题。然后如释重负的笑了一下,这个举动把我们所有人都逗笑了。

  而就在一瞬间,我停住了笑容,心里突然对日本人为何不正视和反省那段侵华史有顿悟之感。我当时最直觉的想法是:就像这位“死不悔改”的东大教授一样,日本人似乎是少了一根神经——就是认为自己有错,进行反省的神经。他们的思维和逻辑,可能从这位教授的身上表露无遗:

  她很可能根本就是觉得——这是我的观点和看法,既然我经过思索和分析,提出了它来,那它就是我的观点。如果错了,我当初就不会通过它。所以,我就是对的。而对待历史问题的“不反省派”或许会这样认为,我当时这样做了,就是做了,怎么有错呢?他们都没有考虑旁者的逻辑和感受——这就像为何日本社会有一个很奇怪的现象,就是很多成年人喜欢捧着一本漫画书,津津有味旁若无人的读。他们的精神世界是格外的封闭,和专一,喜欢沉溺在这种自我陶醉的快感中,而对于周遭的现实,完全是扭曲的。或者也可以说,他们的思维和我们惯常认为的很不同,这也就是为何国人总会觉得日本人“很BT”。日本人有日本人自己的独特逻辑和性格,而这种特质却和这个大千世界尤其是我们的标准并不吻合。而问题还远没有这样简单,很可能他们还会认为,军国主义是对的,是日本民族生存与发展的必需。如果让我描述一下日本民族的心理特质的“异常之处”(很难说这是缺点),我想我会这样说:要么极端幼稚,要么极度野心膨胀,要么很虚妄的主观幻想,要么就是中间的暧昧不清。

  中国人在批判日本人不反省不认错的时候,往往是气愤至极,觉得这“日本人太坏了”,就是故意的不反省,歧视中华民族,想气死我们,想灭亡我们。而就像网上流传的那么多关于日本的流言——如果我们把某人想得那么坏,想到了一切他可能的坏招,想到了怎样报复他,那这样的话,在逻辑上来说,我们是不是就等同于和他有一样坏的心思,如果进而采取了行动,我们就也是一样的坏人——至少从对方的角度来说,就是这样的。于是一切都变成了弗洛伊德式的人性幻想与争斗,没有休止。

  中国人也很喜欢拿德国认错的做法来比较日本,但是这两个很相似的民族却有一点很不同,德国人很理智,尤其是很擅长于抽象逻辑思维,所以导致德国出了很多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而日本则是非常奇怪的一个民族,他们几乎没有一个数得着的思想家和哲学家,而反省又恰恰是形成对自我和世界深刻认知,进而构建思想体系的重要因素,因此日本没有思想家也正是因为这样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不会反省。而日本相比于德国的理性,却又是个激情过胜的民族,如果你看过某些日剧你会发现,里面的人物会在一些根本没必要的地方突然就很正式的哭了起来,让人无法理解。所以在这里面,我们又可以牵引出一个原因,就是日本人的情感逻辑。《菊与刀》作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归结日本人有一种“耻感文化”,就像他们古老的武士道精神,他输给你了,他就会觉得很丢人,所以他会老老实实的敬服美国人;而对中国,他们觉得没有战败,所以很难让他们发自内心的认输和反省——而即便是对美国,他们的“反省逻辑”也是美国很强大,很厉害,我们不是他的对手,但是要好好向美国学习——当80年代日本抓着美国的尾巴成为世界2号经济强国时,他们就又自信甚至狂妄的喊出了“日本可以对美国说不”。但是美国搞了个广场协议,撞了日元一下腰,造成日本经济低迷衰退,使日本人的腰板再次弯下去了。

  日本在侵华问题上不正视和认错,这似乎成了两国之间的一个死结。像个随时可以引爆的炸弹。如果真的是日本的民族性就是对待错误自有他们的“反省逻辑”——注意,我是在做逻辑层面的分析,而不是指态度和道德。那么,我们可以改变日本这个民族么?就像近现代以来,那么多的帝国列强侵略过中国,还有半殖民的统治,而就算是香港也好,台湾也罢,还是身居海外的无数华人,他们仍然是中华文化的思维方式和逻辑模式,没有改变脾性——所以,我们想通过义愤,漫骂,强力,来改变日本民族的性格和思维模式,这也是几乎不可能的事情。人无法改变一个人的个性,就像生活中,谁能够改变你呢,只有你自己,想改变的时候。内因是决定性的。   

  二战的失败,日本人觉得自己像“美国人的侏儒弟弟一样”,这种感受和行为不是装的,而是他真的就认为自己很不如美国;如果是中国战败,可能就是“越王勾践卧薪尝胆”,以图日后的东山再起,报仇雪恨。这样看来,或许日本人,比中国人还要单纯和直接一点。就像和西方人比起来,中国人的思维也常常被说成是圆圈式的。而直线比圆圈好么,还是圆圈比直线好?没有可比性。但正是因为有了直线,有了圆圈,才组合成丰富多彩的大千世界。直线不要刚直圆圈,圆圈也不要包围直线。都是不可能的事。

  今天,日本横须贺是美国在海外的唯一航母长驻基地,这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其实在心底里,美国对日本的疯狂品性很了解,他知道这样的坚船利炮就像如来佛的五指山,可以镇住这只“泼猴”。若想让一只猴子知道自己逻辑的错误,和改变他的个性。这真是比登天还难。不知,这只猴子,要多久,才可以省悟。更不知,中国是否可以,先他一步,修炼成佛,进而感化他。佛有道德,又有法力,胸怀宽广。(yijunmn@hotmail.com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白林 回复 悄悄话 对日本侵华,真正揭露罪行的文学作品太少。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