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宽

时易乾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能不听】: 一组由民歌钢琴改编的管弦室内乐plus

(2009-04-11 17:47:37) 下一个


【不能不听】: 一组由民歌钢琴改编的管弦室内乐plus


这是一组我珍藏已久,记载了人生轨迹的优美短曲。每次听到它们都会唤起遥远的记忆,酸甜苦辣尽在其中……


佛汉•威廉斯(
Vaughan Williams: “绿袖子幻想曲” (Fantasia on Greensleeves) 

《绿袖子》是文艺复兴时期英国的一首爱情民歌,据说是亨利八世所作。后来流传下来,成为英国民歌的一颗瑰宝,不知被多少乐人一遍遍地演绎。歌词忧伤动人,先由情人独唱,歌队再把他的心思重复一遍。此后钟情人每唱一个诗节,歌队都将该诗节再重复一遍。歌中的情人对恋人一往情深。他身为君王,却爱上了一个平民女子。他一生都在追求,但却未得应允。他甚至令宫廷上下都身穿绿衣,好让他每天想着恋人,但直到他死去,他的恋人都一直没有到来。 

这首民谣的旋律非常古典而优雅,似娓娓叙来一忧伤而美丽的爱情故事,听之,让你思绪万千。但它受到世人喜爱的层面却不仅仅局限在爱情的领域,有人将它换了歌词演唱、也有人将它作为圣诞歌曲,而它被改编为器乐演奏的版本也是多不胜数,有小品、有室内乐、有管弦乐…,而这其中又以上述的《乞丐歌剧》和英国作曲家佛汉威廉斯 (Vaughan illiams) 所写的《绿袖子幻想曲》(Fantasia on Greensleeves) 最具代表性。 

在《绿袖子》的诸多乐器版本中,最能表现此曲略为凄美的情境,除了最早的鲁特琴版本、吉他版本一直以其独特的音色而独树一帜。另一方面,在众多古典吉他改编的版本里,又以英国鲁特琴音乐家佛朗西斯•卡汀 (Francis Cutting) 所做的编曲最受大众所推崇和喜爱。 

此外,比较著名的版本尚有奥地利吉他家卡尔•夏伊 (Karl Scheit)为吉他二重奏所写的《绿袖子变奏曲》。 

《绿袖子幻想曲》是沃恩-威廉斯(Vaughan Williams)的代表作品。此曲意韵悠远,充满幻想的意趣,让人浮想联翩,又略带一丝忧伤,全曲听来缠绵而悠扬,优美而清亮,抒情性极浓。音乐让我们在“绿袖子幻想曲”里能够嗅到清新草原气息,见到辽阔的蓝天绿地,甚至还有几只羊儿无忧无虑地在湖边吃草—绿袖子的幻想就是如此清新可爱,远远地从天国似的地方来到你的耳际,如梦如幻,让人忘却一切烦忧,任思绪飘向不归地远方…… 

著名才女莲波曾将此英诗按诗经风格译成汉文。读之,令人赞叹不已。 

下面这篇译文是来自《读书人》 

《袖底风• 绿袖》 

我思断肠,伊人不臧. Alas my love, you do me wrong

弃我远去,抑郁难当. To cast me off discourteously

我心相属,日久月长. I have loved you all so long

与卿相依,地老天荒. Delighting in your company

绿袖招兮,我心欢朗. 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绿袖飘兮,我心痴狂. 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绿袖摇兮,我心流光.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绿袖永兮,非我新娘.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我即相偎,柔荑纤香. I have been ready at your hand

我自相许,舍身何妨. To grant whatever you would crave

欲求永年,此生归偿. I have both waged life and land

回首欢爱,四顾茫茫. Your love and good will for to have

伊人隔尘,我亦无望. Thou couldst desire no earthly thing

彼端箜篌,渐疏渐响. But still thou hadst it readily

人既永绝,心自飘霜. Thy music still to play and sing

斥欢斥爱,绿袖无常. And yet thou wouldst not love me

绿袖去矣,付与流觞. Greensleeves now farewell adieu

我燃心香,寄语上苍. God I pray to prosper thee

我心犹炽,不灭不伤. For I am still thy lover true

伫立垅间,待伊归乡. Come once again and love me 

绿袖子(Greensleeves)

阿九  

1
唉,我的爱,你心何忍,Alas my love, you do me wrong,

将我无情地抛去。To cast me off discourteously.

而我一直在深爱你,I have loved you all so long,  

在你身边我心欢喜。Delighting in your company. 

绿袖子就是我的欢乐,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绿袖子就是我的欣喜,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绿袖子就是我金子的心,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我的绿袖女郎孰能比。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2 

假如你是在轻看我, If you intend thus to disdain,

我会更加迷上你, It does the more enrapture me,

纵然如此,我依然, And even so, I still remain,

爱着你,做你的囚徒。A lover in captivity. 

绿袖子就是我的欢乐, 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绿袖子就是我的欣喜, 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绿袖子就是我金子的心,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我的绿袖女郎孰能比。 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3 

啊再见,绿袖,永别了,Ah, Greensleeves, now farewell, adieu,

我向天祈祷,赐福你,To God I pray to prosper thee,

因为我一生真爱你, For I am still thy lover true, 

求你再来,爱我一次。Come once again and love me. 

绿袖子就是我的欢乐,Greensleeves was all my joy,

绿袖子就是我的欣喜,Greensleeves was my delight,

绿袖子就是我金子的心, Greensleeves was my heart of gold,

我的绿袖女郎孰能比。And who but my Lady Greensleeves. 

格里格 Grieg: 《晨曲》 

格里格应邀为易卜生的诗剧 《培尔•金特》 写了配乐,完成于18741875年间,但他从配乐中选编的两套组曲(各分四段),却到18881891年才先后编出。这两部组曲都是曲作者格里格的代表作品。 

爱德华•格里格(Edvard Grieg (1843-1907), 挪威最杰出的作曲家。生于卑尔根,15岁时去德国莱比锡音乐学院学习。 后去哥本哈根从加德为师。1864年结识了作曲家里夏德•诺德拉克后,共同从事研究挪威民间音乐的工作。1867年创办了挪威音乐学校,根据挪威诗词创作了具有独特风格的抒情歌曲,整理改编民间歌曲。其妻歌唱家尼娜是他作品最好的解释者。 

格里格能巧妙地将主题用古典结构形式和现实的传统音调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而使它与真正的民间音乐难以分辨。在创作中,他经常突破一些清规戒律。1868年创作了《a小调钢琴协奏曲》,使他成为当时作曲家中的佼佼者。后期作品,一般都采用短小抒情形式,十分成功。代表作为交响组曲《培尔•金特》。 

柴科夫斯基、西贝柳斯、德彪西等都曾受到他的影响。他在挪威威望很高,逝世后受到国葬。 

《培尔•金特》取材于挪威民间故事。除了格里格之外,没有人能够为可怜的培尔•金特对山魔王的厅堂的访问写出这种富于表情的音乐,表现那里的那些好恶作剧的小侏儒扑在他身上掐他、咬他时的情景,或者那具耐心的索尔维格在那孤独的棚屋里等待着多年在世界上流浪的培尔•金特时唱的那首温柔的歌曲。甚至当格里格描写培尔在埃及和东方奇异的国家里的冒险行为时,他的音乐听起来在某种程度上几乎总是有“挪威风味”的。 

这首《晨曲》似乎更象一幅在令人愉快的挪威树林的黎明时光的音画, 而不是在摩洛哥沙漠里一个神秘的塑像在日出时说的话。成千上万从来也没听说过易卜生的话剧的人们,都在唱机和收音机里懂得并热爱格里格的音乐。 

维瓦尔蒂:《四季》 

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蒂是巴洛克晚期最为著名的三位代表人物之一,也被称作是巴洛克协奏曲之王。《四季》是维瓦尔蒂最脍炙人口的协奏曲作品,取自《和声与创意的实验 Op.8》中12首协奏曲中的前四首。这套作品由维瓦尔蒂在1725年创作完成,题献给波西米亚伯爵莫尔律。三百年来,《四季》以其自然、曼妙的构想和优美的歌唱性而被广为流传。 

维瓦尔第,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作品大约作于1725年,是维瓦尔第大约五十岁时出版的十二部协奏曲的第一号到第四号,合称《四季》。这部协奏曲以套曲的形式分《春》 、《夏》、《秋》、《冬》四个部分。而每部分又分为三个乐章。 

这四部协奏曲是维瓦尔第最著名的作品,其中的旋律至今仍长盛不衰。四部作品均采用三乐章协奏曲形式的正宗标题音乐,不仅照给定的十四行诗配上音乐,而且还运用了不少描写手法。维瓦尔第在总奏与主奏交替形成的复奏形式上,巧妙地配以标题。在维瓦尔第之前,还没有人以标题音乐的方式谱写过协奏曲。 

《四季》之所以能够在三百年后的今天拥有如此广泛的知名度,并能被广大听众所接受,与它鲜明的标题性和优美的歌唱性是密不可分的。《四季》所包含的四首作品分别被冠以《春》、《夏》、《秋》、《冬》的标题,每首作品包含三个乐章,构成四个相互独立、彼此间却藕断丝连的“整体”,实在是作曲家巧妙的构想。维瓦尔蒂为每个乐章都附上了一段诗词,以文字形式描绘每个乐章所力图表现的主题,起到“画外音”、“解说词”的作用。所以听众随着这些优美诗句的引导,非常容易进入作曲家所营造的音乐气氛中,或许这就是《四季》得以成为最受欢迎古典入门曲目的原因所在吧。事实上在很多人看来,就算没有这些文字,从音乐层面来领悟这部作品,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因为蕴含其中的主题,将随着精致、优雅的旋律源源不绝地流出,作曲家对四季变换细致入微的刻画早已深藏在音乐当中。不过,这里还是让我们来读一读维瓦尔蒂的诗句(每一段代表一个乐章): 

《春》

一、春天来了,无限欢欣。小鸟唱着欢乐之歌来迎春。微风轻拂清泉,泉水叮咚流淌。天空乌云笼罩,电光闪闪,雷声怒号。雷鸣电闪转瞬即逝,鸟儿重又婉转歌唱。

二、在鲜花盛开的草地上,在簌簌作响的草丛中,牧羊人在歇息,忠实的牧羊犬躺在一旁。

三、伴随着乡间风笛欢快的音响,在可爱春天的晴朗天空下,仙女们与牧羊人翩翩起舞。 

《夏》

一、夏日炎炎,畜群困倦,松林似火烧。斑鸠和金翅雀在声声歌唱。清新的微风迎面吹来,转瞬间阵阵北风劲吹。牧人惊恐,为自天而降的厄运而哭泣。

二、困倦的病体辗转难眠,更惧怕那电闪和雷鸣,畜群也为苍蝇所困扰。

三、啊!他的恐惧才刚开始:倾盆而降的冰雹,毁坏了他的庄稼。 

《秋》

一、农夫们载歌载舞,喜庆丰收多高兴。大伙儿举杯痛饮,以酣睡结束这场欢乐。

二、不少人离开了人群,到凉爽的空气中去散心。这季节吸引着人们,来享受那甜美的一觉。

三、猎人拂晓出发,带上号角、猎枪和猎狗,追赶那逃遁的野兽。猎狗狂吠,猎枪鸣响,受伤的野兽惊恐万状,东奔西窜,精疲力竭,最终被降伏而死亡。 

《冬》

一、北风凛冽,白雪皑皑,冰天雪地,战栗不止,顿足奔跑路途艰,牙齿咯咯直打战。

二、熊熊炉火暖身心,室外雨雪下不停。

三、冰上溜,慢慢行,谨防滑倒要小心,忽然急转而摔倒,爬起身来又急跑,不料滑到冰窟边。 

埃尔加:《爱的礼赞》Edward Elgar Salut d'Amour 

《爱的礼赞》亦译作《爱的问候》及《情人的问候》是埃尔加送给他妻子的曲子。题赠给新婚妻子的一首小品。原名Liebesgruss,出版了钢琴独奏、钢琴和小提琴、管弦乐改编曲三个版本,后改名为Salut d'Amour。整首曲子轻柔悠扬,平静中体会款款的亲情,友情,爱情! 

《爱的礼赞》是小提琴独奏曲。本曲是英国作曲家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18571934)的代表作之一,而且是小提琴独奏曲中的名篇。本曲具有典型的“小夜曲”风格,轻松而典雅,是极适用于舞会和沙龙等场合的音乐。 

爱德华•埃尔加(Edward Elgar,18571934),英国作曲家,自幼随父亲学钢琴与小提琴,异常勤奋,主要靠自学掌握了多种乐器的演奏,尤以小提琴见长。1885年承父业任伍斯特教堂风琴手。他的音乐真实自然,富于创新精神,对英国音乐的发展很有促进。其妻卡罗琳•艾丽丝•罗伯茨对他帮助极大,其成功之作几乎全是在婚后创作的,著名的有:大合唱《杰龙修斯之梦》、《b小调小提琴协奏》、《第一交响曲》、《第二交响曲》、《e小调大提琴协奏曲》、合唱曲《黑色骑士》和《奥拉夫国王》等等,他的艺术毫不偏狭,思维极为宽广,曾受德国浪漫主义的影响,风格庄严而淳朴,英国人民把他看作是英国的贝多芬。 

他一生忠心耿耿地为提高英国的音乐水平而努力,1904年曾封为爵士并获功绩勋章。此外,还获剑桥大学、牛津大学、坎脱勃莱及美国耶鲁大学音乐博士学位,1924年被聘为英王御前音乐教师。 


帕赫贝尔
:D大调卡农》Johann Pachelbel canon 

帕赫贝尔是17世纪后期的德国管风琴家和作曲家,是在巴赫前一代中伟大的管风琴家之一,风格融会南北特色,以他为代表形成了中德学派。曾在维也纳、斯图加特任管风琴师。 

1695年起任纽伦堡圣塞巴尔杜斯教堂管风琴师,在此终其一生。其作品有简朴的对位风格,同时显示出他对意大利曲式的精通。他的众讚歌前奏曲把北德宗教性较强的旋律移植到南德较为抒情的音乐气氛中去,自成一体。 但他最有名的作品还是《D大调卡农》。全名——D大调为三把小提琴和巴松管的卡农和吉格。 

【卡农(canon)】简介 

卡农(canon)起源于意大利与法国,约出现于十三、十四世纪。卡农的名称最早作“caccia”,古法语作“canon”,故一般认为其称谓来源于古法语,意思是“依靠”。(此说存疑,维基英文版的相关词条说古法语的“canon”意为“learned”博学的,学术的)(这一古法语的“canon”从语源上说来自于希腊语的“kanon”,意为“规律、法则”,因此一般认为卡农的原意为“规则”。)卡农曲在十五世纪上半期至十六世纪中期(尼德兰乐派(Netherland School)时期)迎来了它的黄金岁月。 

卡农(canon),是复调音乐的一种。一个声部的曲调自始至终为另一声部所摹倣,即严格的摹倣对位。帕赫贝尔的D大调卡农,现在已是大众名曲,在不到五分钟演奏长度里,所谓“顽固音型主题”一共出现28次,这样的安排听来一点都不感到腻。我们现在经常能够听到的这个作品形式其实已经不是帕尔贝尔的原作了,他是由著名巴洛克音乐学者也是亨德尔作品的开发和确定者Karl Franz Friedrich Chrysander18261901)的学生也是他的好朋友Max Seiffert所改编的,后者曾经同样也是研究巴洛克音乐的学者,并是JAN PIETERSZOON SWEELINCK (1562-1621)作品的研究者和版本确定者。 

卡农(canon)是一种音乐谱曲技法,和赋格一样是复调音乐的写作技法之一,也是利用对位法的模仿技法。卡农同时也指以此种技法创作出来的音乐作品,比如巴赫的《五首卡农变奏曲》。 

卡农的所有声部虽然都模仿一个声部,但不同高度的声部依一定间隔进入,造成一种此起彼伏,连绵不断的效果,轮唱也是一种卡农。在卡农中,最先出现的旋律是导句,以后模仿的是答句。 

根据各声部高度不同的音程差,可分为同度卡农,五度卡农,四度卡农等;根据间隔的时间长短,可分为一小节卡农,两小节卡农等;此外还有伴奏卡农,转位卡农,逆行卡农,反行卡农等各种手法。 

十九世纪的交响曲、奏鸣曲常用卡农手法,其中最著名者乃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 

今天我们最熟悉的卡农作品乃是帕赫贝尔(Johann Pachelbel)的《D大调卡农》(Canon and Gigue in D),也称作《帕赫贝尔的卡农》(Pachelbel's Canon)。 

此曲一般的演奏法是以大提琴启奏,三把小提琴间隔八拍先后加入。小提琴全部拉奏完全相同旋律,前后仅三段不同的旋律,每段仅两小节的旋律供重复拉奏;大提琴从头到尾也仅有两小节,重复达二十八次之多。这段音乐虽然不断回旋往复,但其旋律之美不让人觉得单调,反而感觉动听悦耳。 

此曲由于电影《凡夫俗子》采用它作为配乐而广为人知。韩国电影《我的野蛮女友》中采用了此曲的改编版乔治温斯顿(George Winston)的专辑《December》中的《帕赫贝尔的卡农变奏曲》(Variations on the Canon by Pachelbel),更使之风靡一时。 

此曲还作为代表人类文明的成就之一,被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通过人造卫星送入太空。 

斯凯岛船歌Skye boat song 

斯凯岛位于苏格兰西部。斯凯岛船歌Skye boat song是苏格兰很老的名曲,背景是王子海上逃难的故事。《skye boat song》的旋律在很久之前就出现于赫布里底群岛, 而其歌词直至19世纪才有。歌词大意讲述了Charlie王子于Culloden Moor战败之后,几个忠心的渔夫在风雨交加中帮助他渡过South Uist岛和Skye岛之间波涛汹涌的大海的故事。这首曲子也许是王子内心的独白:战场的失意,大海里的狂风暴雨,还有生死未卜的前程……据说开始没有歌词,后来根据故事加了歌词,根据故事意思翻译的歌词如下: 

Speed bonnie boat, like a bird on the wing,

Onward, the sailors cry

Carry the lad that’s born to be king

Over the sea to Skye

Loud the winds howl, loud the waves roar,

Thunder clouds rend the air;

Baffled our foe’s stand on the shore

Follow they will not dare

Though the waves leap, soft shall ye sleep

Ocean’s a royal bed

Rocked in the deep, Flora will keep

Watch by your weary head

Loud the winds howl, loud the waves roar,

Thunder clouds rend the air;

Baffled our foe’s stand on the shore

Follow they will not dare

Speed bonnie boat, like a bird on the wing,

Onward, the sailors cry

Carry the lad that’s born to be king

Over the sea to Skye. 

心爱的船在加速 象个鸟在飞行 

向前,船员在呼喊

带着刚生来做国王的小王子

穿过海洋到斯凯岛

狂风在呼叫,巨浪在咆哮

云雷撕破天空

我们的敌人受困在岸上

他们不能冒险追击

尽管海浪的拍打,仍能温柔的睡眠

海洋就是张豪华的床

深深地摇晃,弗洛拉依然睡着

守望在你疲倦的头旁边 

这首歌的原唱者是美国六七十年代相当出名的民谣歌手裘蒂•考林斯judy collins ,莎拉•布莱曼翻唱过。Paul schwartz 保罗 -苏瓦茨演唱的这首用的是大提琴,低沉迷茫,曲子是钢琴曲和风笛演奏的。 

勃拉姆斯: 一往情深摇篮曲 

勃拉姆斯曾经写过两首摇篮曲。一首是作品49号第四首,另一首是作品91号第二首。但是,这前一首比后一首流传得要广得多。人们通常提到勃拉姆斯的《摇篮曲》,都是指作品49号这一首。 

1864年,勃拉姆斯在汉堡遇见了一个维也纳的青年女歌手,名叫贝尔塔。奥地利姑娘特有的温柔妩媚和天真烂漫,比起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北方姑娘来,自有一种神秘的媚力。贝尔塔让他一见钟情了。从她身上,勃拉姆斯感到他注定要终老于此的奥地利土地是那么可爱。他写信给他的朋友约阿西姆(18311907)说:维也纳毕竟是音乐家的圣城,通过贝尔塔,使他感到这个音乐之都对他有着双重的吸引力。他曾跪倒在格累台纳夫人面前,求她发出邀请,让他和这个姑娘会面。他和贝尔塔的爱是两厢情愿的,但在谈婚论嫁的时候终于遭到了不可克服的障碍。 

十年以后,当勃拉姆斯知道她——法柏夫人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了,而那第二个孩子刚出生不久,勃拉姆斯就决定写一首《摇篮曲》送给法柏夫人。他没有忘记法柏夫人最喜欢维也纳风格的圆舞曲,于是他从阿尔尼姆和布兰丹诺的《儿童奇异的号角》诗集里,选出一首童谣,按维也纳圆舞曲情调写成了这首摇篮曲(作品494)。在这支曲子的伴奏部分里,他用了许多切分音,来表现妈妈摇着孩子睡觉的规律动作。将主旋律给左手弹奏,右手弹伴奏。这样,就造成一种恬静、安详的气氛。深切地表现了母亲温柔和慈爱的内心情感。“晚上好,夜里好,玫瑰花、丁香花都已闭上眼,你也快睡觉”的曲调,是一首用古老的奥地利方言吟唱的伦德勒舞曲的自由对位。在汉堡时,贝尔塔经常对勃拉姆斯唱这首舞曲。 

这首摇篮曲刚写成的时候是降E大调,后来人们在演唱时把它提高了一度,变成了F大调。所以,现在出版的歌谱都是F大调的。 

勃拉姆斯很喜欢他的这个曲调,十年之后,当他创作《D大调第二交响曲》时,《摇篮曲》的主题动机竟自然地出现在这部交响曲的第一乐章里。 

勃拉姆斯的这首《摇篮曲》经常出现在音乐会上,成为一些歌唱家的保留曲目。由于它的曲调优美动人,一些演奏家和乐队还把它改编成不同形式的器乐曲来演奏。 

奥芬巴赫:《威尼斯船歌》选自奥芬巴赫的代表作歌剧《霍夫曼的故事》第二幕。 

歌剧《霍夫曼的故事》共有三幕,叙述了主人公霍夫曼向友人讲述的三次爱情经历。第二幕叙述的是霍夫曼在威尼斯与美女朱利埃塔的恋爱故事。幕启,布景展示了威尼斯运河旁庭院里的繁华景象:琳琅满目的画廊面向着大运河,台阶上铺陈着带装饰图案的大地毯,各种花草在火炬的映照中显得异常鲜艳。容貌出众的名妓朱利埃塔一面招待宾客,一面与她的情人达彼图托一起唱起这首歌唱美丽的夜晚的"船歌"。歌曲从独唱到二重唱,后又加入合唱,以6/8拍荡漾的节奏描绘了威尼斯河上迷人的夜景。 

约克•奥芬巴赫 Jacques Offenbach,1819-1880),法国作曲家、古典轻歌剧创始人之一。原籍德国,科隆犹太教堂乐师之子。从小学习大提琴,1833年入巴黎音乐学院,一年后退学,到喜歌剧院任提琴手。1839年初次以戏剧音乐作曲家的身份出现。一生为巴黎各剧院写过一百零二部舞台音乐作品,大多数是轻歌剧,曾雄霸巴黎乐坛;有些还借题发挥,以巧妙的笔触对时政与第二帝国“上流社会”的资产阶级风尚进行讽刺。他被认为是一位真正懂音乐美,闪耀着音乐精神的罕见的作曲家。其代表作有轻歌剧《地狱中的奥菲欧》、《美丽的海伦》、《格罗什坦公爵夫人》以及浪漫歌剧《霍夫曼的故事》(遗作)等。 

阿尔华诺凡:慢板 

Berlioz 柏辽兹: 精灵之舞Dance of the Sylphs from《浮士德的沉沦》(La Damnation de Faust)

《精灵之舞》刻画了精灵们轻快的舞蹈,舞姿轻盈优美 

德彪西:《月光》(Claude Debussy - Claire de Lune) (弦乐)由钢琴曲改编 

这首钢琴曲我以前已经介绍过了,这里不再重复。 

Peter Warlock Pieds: en-L'Air from Capriol Suite 

Ravel-拉威尔:《死公主的孔雀舞》Pavane Pour Une Infante Défunte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