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委主任宋健参观四通,右为王缉志(1988年,北京)..."> 科委主任宋健参观四通,右为王缉志(1988年,北京)..." />
2009 (131)
2010 (71)
2011 (150)
2012 (206)
2013 (162)
2023 (1)
第四章 经营创新
———————————————————————————————————————
四通故事(22)当倒爷
科委主任宋健参观四通,右为王缉志(1988年,北京)
四通的门市开张了,干什么?搞“倒卖”,当“倒爷”!
四通的创新是多方面的。不仅是门市装修,还有观念创新、组织创新、技术创新、产品创新……还有一种创新,却一直被人们认为是“倒买倒卖”,这就是经营模式的创新,或者说,服务方式的创新。
什么是经营模式的创新?例如麦当劳、例如星巴克,一个汉堡、一杯咖啡,都不是他们的发明。他们发明的是一种全新的服务方式。这种新的服务方式,改变了这个地球上相当一部分人的生活方式。
在四通门市开张的时候,王安时专门准备了几个百货公司里常见的玻璃柜台,把成系列的芯片、接插件、各种规格的电阻、电容、小型的数字化测试仪器,摆放在里面,让需要它们的科研人员可以像采买日用百货那样来挑挑拣拣。
这是了不起的经营模式的创新。这种全新的服务方式,改变了相当一部分科研人员的工作方式。其意义十分深远:节省了资源、缩短了科研工作的周期、提高了效率。
是王安时,也只有王安时,才想得出这样的点子。
老王长期在中科院自动化所做器材供应工作,深感原来的器材供应体制的弊病。一个科研人员,研究工作中需要一种芯片、几个电阻,要先打报告到器材处,器材处集中以后,上报到院物资局,统一采购后,分发下来,一拖就是几个月。如果需要进口,还要申请外汇指标,委托外贸谈判,报关进关,这样折腾下来,差不多就是一年。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许多器件到手后已时过境迁,黄花菜早就凉了,直接成了废品。科研人员也因为来之不易,生怕短缺,往往需一报三;一个系列的器件,最后需要的可能只是其中一、两个,为了保险,一申请就是整个系列,结果大部分成了废品。资源的浪费惊人,据老王粗略估计,光是科学院,一年得有几千万进了垃圾桶。
巨大的浪费,隐含了巨大的商机。王安时首创把原来漫长、浪费的科研器材采购流程,缩短为零。老王根据自己长期从事科技器材供应的经验,独具慧眼,知道大家需要什么,懂得如何拾零补缺,提前把它们采购进来,直接面对广大科研人员。
这种服务方式大受科研人员的欢迎。后来四通每到一个地方开分公司,就在那里复制一套这样的服务,好比麦当劳开了一个加盟店。而且,东施效颦的山寨店也遍地开花。这样一来,彻底把科研单位的器材供应工作社会化和市场化了。其社会意义和经济意义,怎么估计都不为过。
但却受到相当一部分人的指责:“四通是中关村一条街上最大的倒爷!”
听听科研人员是怎么说的吧。
1988年1月,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到四通来参观,我们的营业大厅里人头攒动、熙熙攘攘,像王府井百货大楼一样热闹。宋主任随机抓住了一位顾客。下面是他们的对话。
宋:“你是哪个单位的?”
顾客:“XX研究所的。”
宋:“来这里做什么?”
顾客:“买一些科研项目上需要的器件。”一边随手展示了一份长长的采购清单。
宋关心地:“都能买到吗?”
顾客:“如果在四通买不到,其它地方就肯定买不到了。”
宋:“呵,看来四通给你们提供了方便。”
顾客:“太方便啦!上午我们项目组刚确定方案,然后从财务那里申请了一张支票,中午来四通把这些东西买回去,下午我们就可以开干了。”
宋深深地点了一下头。
巨大的商机,也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原来要丢进垃圾桶的数千万元,悉数进了四通的腰包。我们的营业额当中,有三分之一到一半来源于这种“倒买倒卖”。四分之一世纪过去了,回顾王安时这一了不起的服务方式创新,依然觉得意义非凡。
王缉志、王安时(1986年,北京)
———————————————————————————————————————
看看后来盖的四通大厦,现在跟个体批发市场没有区别.而环境远不入旁边的新起的电子贸易大厦.
现在中关村还能算是创新的东西就是过去贴在电线杆子,墙上的小广告现在都贴到中关村各大街人行道上了,走道看路,想不看满地的小广告都不行,除非闭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