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文史

介绍云南文史,讲述自己的故事。
个人资料
正文

家乡的水烟筒

(2009-04-15 20:34:32) 下一个
    近来,友人拉我参加编写《楚雄烟草志》,其中有篇曰烟草文化,要求写水烟筒,于是查了一番网页,所见叙述皆简略,不能用,于是把我记忆中有关水烟筒的东西变成文字。编写中,想起罢了到边城时,在紫溪山农家初见水烟筒时的好奇神情,并以他一贯的作风,连续用水烟筒吸了两支香烟,而后因烟醉而恍惚的神态,甚觉好玩,于是把这篇《水烟筒》放入博客,用为纪念,以博网友一哂云。

                             
                          家乡的水烟筒


水烟筒是流行在祖国西南和两广的烟具,在楚雄州,俗称“闷筒”,无论城乡,许多家庭和餐馆都备有。客人来了,送上去,表示欢迎。烟筒多半用粗竹子做成,少数讲究的,用楠木制作,或用细篾条精编而成,精品的,镶包铜皮或银皮。近年流行铝制、塑料制的。铝制烟筒,冬天冰凉,所以用者不多。水烟筒大小长短不一,一般说,大的长约七八十厘米,径粗七八厘米;小的三四十厘米,径粗四五厘米。制作时,在烟筒中下部开一小孔,并在小孔中斜插进一条小竹管,其长约烟筒长度的五分之一。小竹管的上端称“哨子”,哨子通常是竹子的节部,故意存留着天然的竹梢,既美观,又可围护放在其中的烟丝。一般在哨子的洞眼上铺铁皮或铜皮,以为保护。哨子是点燃烟丝的地方。吸烟筒时,先向烟筒里灌清水,水的高度比哨子略低,那样,吸烟时觉得水饱满,舒服,而且在停吸时水不易从哨子涌出。然后把烟丝轻捻成团,放在哨子上,点燃。与此同时,嘴逗在烟筒上用劲吸,浓烟就被吸入肺部。吸烟筒的人认为,这样的烟清凉,并且通过过滤,可以减小对身体的危害。这成为烟筒流行的一个主要原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及以前,点烟多半用拈子。拈子用草纸条卷成,约筷子长,比筷子稍细,易燃。点燃拈子后,向点燃处轻吹一口气,明火变为暗火。点烟时,向点燃处轻吹一口气,暗火变成明火,可以点烟。这两种吹气,力度大小不一,要控制得当才能达到目的。这个技巧,吸烟人很注重。掌握不了的,被视为生手。此外,吸一口烟停止时,要略向烟筒里送一点气,让烟筒的气压恢复平衡,以免负压使水从哨子冲出。这也是一个技巧。吸烟筒最高的技巧是通过吐吸,利用气压的突变,使哨子上点燃的烟丝翻腾,像翻烧饼一样,可以使烟丝完全燃烧,旁人看来,也觉生动有趣。

水烟筒的保管很重要,一要常擦拭,保持干净,二要灌水,以免干裂。关于烟筒灌水,在楚雄流传一个真实故事。故事这样讲:若干年前,一位农村干部当选为楚雄州出席全国人大的代表,他好吸烟筒,每天不能离手,于是带着支小号烟筒到北京,住在政府安排的大酒店。他开会离开以后,酒店服务员查房,见烟筒而不知为何物,可能是为了表示精心服务,就把烟筒里的水倒掉,空着放在一边。这位代表回房后,发觉烟筒里无水,只好再灌。此后一连几天,每次回房,烟筒里都无水。他有点生气,就问服务员为什么把烟筒里的水倒掉。服务员见问,忙问那是什么东西。经这位代表解释,服务员才知那是云南人吸烟的“武器”,其中的水要常常保持。
                           边城秀才2009年4月16日

 




[ 打印 ]
阅读 ()评论 (2)
评论
小黑^^ 回复 悄悄话 最近才看到秀才兄在拙内小丫头博客里的留言。真是失迎兼失敬。万分抱歉,还望兄长海涵!

小丫头与我夫妇俩对于“边城秀才”是一点也不陌生。可说是久闻大名,如雷灌耳!对于兄长潜心做学问的人品也是极为钦佩。能让才高八斗满腹经纶的罢了如此推崇--无论是学问还是人品--兄长在人心浮动的中国可说是出污泥而不染的奇才了!

大儒当前,不敢謬言。待我细细拜读兄长的作品后再谈浅见。

敬祝安康!
罢了 回复 悄悄话 哈哈哈。。。 怪不得耳朵发热,原来秀才在侃我。 紫溪山农家风味馆给我留下的影响很深,这馆子的东西既干净又好吃,特别是我吃了大半盘,那个令人馋涎欲滴的野猪腊肉。 回想起当初就着小灶酒吃肉那劲儿,太神仙了!那天我确实喝得不少,但是没想到酒不醉人烟醉人,那两支水烟把土匪罢了搞得天旋地转,一头栽倒在车里,半天下不来。 一定是太逞强,抽猛了。 抽水烟确实需要技巧,首先要将脸不透风地斜压在水烟筒上,否则根本就吸不上来。 喜欢听吸水烟时咕噜咕噜水的声音,恍恍惚惚,觉得自己一下子成了刘文彩。 哈哈哈。。。。

紫溪山很干净,也很秀美。 山上有宋代银杏,还有满山遍野的野茶花,地上各种菌菇与灵芝随处可见。 第一次去楚雄,我就爱上了那里的人与景,且很有些一发不可收拾的样子。 小城人才济济,别有洞天,藏龙卧虎,小睨不得。

第二次去楚雄就熟门熟路多了,这水烟筒抽得也有模有样,有点水准了。 曾在河边古色古香的茶坊里一边抽着水烟筒,一边听秀才的表叔拉二胡古曲。一曲“还乡曲”听得我潮起潮落。。。

又想起楚雄小城里桌上铺满松针的风味馆,在那里边城秀才们当场作诗,当场吟唱,并由边城书法家随即做成扇面/扇子,赠送与我。 还有秀才朋友的农场也令我非常怀念,吃得是自己养种的鸡、鸭、鱼、肉、菜, 饭后在老槐树下面那么一坐,习习凉风中一边喝着普洱茶一边听朋友拉古曲,韵味无穷。

总之,楚雄是我极喜欢的一个地方,与边城朋友们在一起的时候我觉得自己也格外干净起来,还真有那么点读书人的样子。 楚雄是一个文人逸士的好去处,,因为那里干净,很清新,很淳朴,也很平和。

这真话怎么听上去像马屁? K!

哈哈哈。。。。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