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前不久去日本旅行了一次。所到之处、所见之事完全不同于我以前的经历。我明白,我所理解的日本绝不可能是一个真实的日本,但却真实地反映了一个短期游人眼中的日本,故将本文戏称为《日本镜像》
乘坐新干线到新大阪时已是下午 3 点 ,我们匆匆赶到我们原先住过的新大阪岐山酒店,打算在那里再住上一晚,就算结束我们在日本的旅行了。我的朋友还有一些礼物要买,因此必须留在大阪。而我则念念不忘来刚到日本第一天时没有好好地看一看神户。于是我们决定分道扬镳,好各自完成心中的夙愿。
虽然坐新干线可直达新神户,但是我担心会像在新横滨车站一样,必须转乘其它车辆才能到达目的地。我的计划是从新大阪坐日本国铁火车在神户站下车,然后沿着海港步行到元町的中华街。
出站以后,我经过一个有摩天轮的游乐场来到了海天一色的神户港。站在海滩上,身后是一排砖木结构的旧式骑楼,里面全是酒吧和餐馆。楼房外的黑色楼梯直通二楼的阳台,许多青年男女成双成对地坐在楼梯的台阶上或阳台上。前面的海水静静地从我脚下伸展,与远方的群山连成一片。这是一个彩色的港湾,一幢一百多米高的塔楼,像灯塔一样矗立在岸边,塔楼全身艳红,而且上下两头粗,中间细,远远地看过去,就像一个竖着的中国陕北腰鼓。远处,可以看到一条长桥横空出世,从神户港直达世界最大的人工岛。大桥的全身也被漆成鲜红色,与腰鼓形的红色塔楼遥相呼应。在我的眼里真是神户港的一个大手笔。
其实,神户港的魅力远不止于此。远处那馒头形的五星级东方大酒店( Oriental Hotel ),似乎全是用白色的花冈石砌成的,看上去雄壮而有力。近处的海洋博物馆就像一张刚刚出水的白色渔网,渔网的一角在海风的吹拂下,正在随着浪花飘逸。
还有那最能让我动容的神户地震纪念公园。那里的雕塑,图片和详细的文字说明揭示了一段神户曾经受到过的灾难。发生在 1995 年的神户大地震是日本近一个世纪以来的最大强度的地震,死亡人数达数千人,城市几乎瘫痪。然而经过几年的恢复,神户变得更加富有魅力。 这让我想起了几个月前( 2008 年 5 月 12 日)发生在中国四川汶川的大地震。这次地震无论从强度和损失都远远地超过了神户大地震,我相信在震后恢复的同时,我们也会理所当然地建造一座不亚于神户地震公园的纪念碑。
出了港口区,人流开始拥挤起来,从地图上看,这是通往中华街的必经之路。果然行走不久,就见一座亮着灯火的“长安门”横跨在一条窄窄的路口,迎接着四方来客。可是我在来的路上却没有发现神户的外国人旧居留地,于是决定返回去,继续寻找。
作为日本最早对外开放的门户,神户留下了浓浓的西洋风情。当我试着用英语问路时,出乎我的意料之外,被问到的好几位路人,均能采用流利的英语给我指路,足以显示出这个城市的开放程度。就这样我三转两绕,突然觉得这里的马路风格与伦敦骑士桥斯隆街( Slone Street , Knightbridge )十分相仿。街道两旁豪华经典的橱窗散发着这条街道所特有的时尚。一幢两层楼的西洋建筑静静地矗立在街道的拐角处,那正是我想寻觅的神户早期的异人馆。原来我行走在百年前外国人集中居留的地盘上。
等我再回到中华街时,华灯早已初上。大街小巷里热闹非凡,每一家餐馆的门前都回荡着招客的吆喝声。这种声音不仅在横滨中华街上听到过,而且在大阪和东京的食街上,也都撩人耳膜,不听都不行。
中华街的中心广场上有一座八角亭,八角亭的四周,摆放着一些祈福时用的石兽,这些石兽的形态各异,而且造型极其夸张,根本就辨不出是虎还是牛,是羊还是兔。但是它们却各自代表了早生贵子,长命百岁,福寿三多以及颈上加冠这些绝大部分中国人都期盼的福气。因此从来都是深受人们的喜爱。这种信仰已经融进了中国人的血液里,并且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必将千秋万代地延续下去。
下期预告:别了,日本
神户南京町夜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