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塑佛看世界

大千世界,趣闻横生,细细品尝,回味无穷。
个人资料
雕塑佛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正文

老保安的回忆:建国初期办首长舞会,个别人不大检点

(2009-02-02 15:52:54) 下一个

朱汉雄1939年参加革命,日军的炮弹使他失去了半截胳膊。解放以后,他在担任武汉市公安局副局长的同时,还专事党和国家领导人、党政军高级干部、外国首脑及外籍友好人士莅临武汉、湖北期间的安全保卫和生活接待工作。长期“守口如瓶”的朱汉雄,有一天终于向他的外甥作家张一弓讲起他一生的传奇故事,其中谈到当年他当舞会的“总管”,如何维持舞会的 “革命秩序”——

新中国刚刚建立,姨父奉调由长沙到了武汉,负责安全保卫工作与外事接待和交际工作。

姨父上任伊始,就把交际和接待工作的重要活动放在大名鼎鼎的德明饭店(现名江汉饭店)。德明饭店的一个重要活动,就是每周举办一次有高级干部和高级统战人士参加的高规格舞会。建国初期,领导圈子里的重要交际、娱乐活动就是跳交际舞。姨父颇有些自豪地说,我管的舞会可不是一般的舞会,是毛泽东的舞会、刘少奇的舞会,周恩来、朱德的舞会,陈毅的舞会,还有江青的舞会。我有自己的乐队,有自己的舞厅,还有政治可靠、舞也跳得很好的舞伴,只要有人说首长要跳舞,我说,好,三下五除二,我一句话就到位了。

姨父说,开始举办舞会时,他遇到过一个难题,就是毛主席和江青喜欢的音乐不一样。毛主席喜欢我国的民乐,如他家乡的《浏阳河》;江青却喜欢西洋音乐,伦巴、探戈、华尔兹,都是带洋味或是上海外滩味的音乐。这两种音乐都需要一个演奏水平很高的乐队。武汉交际处虽然有一个很不错的专业乐队,却是旧社会留下的老班底,一些人在解放前的夜总会里干过,不敢起用他们,要用武汉人民艺术剧院的乐队。武汉人艺的前身是中南军区文工团,是四野留下的老底子,集中了一批政治上可以信赖的艺术人才。他们都是政治可靠的、有艺术身份、经得起审查的、也是好难侍候的、要派车接送的、要请吃夜宵的。而且,最重要的是,他们还要为群众演出,群众是买了票的,他们有演出任务的时候,是不能随便叫群众退票的。为了解决这个矛盾,姨父大胆、破例地起用了交际处的乐队。这个乐队一旦受到了信任就表现出了不同凡响的聪明,他们拿到了中南海乐队的录音带,就把乐谱全部抄下来了。哪些是毛主席喜欢的舞曲,哪些是江青喜欢的舞曲,哪些是其他中央首长喜欢的舞曲,都分得清清楚楚。谁来跳舞就用谁喜欢的舞曲伴奏。朱老总的舞步很简单,是散步式的,对舞曲没有特别的要求,不要用快步圆舞曲逼着朱老总转圈圈就是了。毛主席跳舞喜欢走大步,从来不按音乐节奏走。这个乐队就学会了让音乐跟着毛主席的脚步走,乐队指挥始终瞪着眼,盯着毛主席的脚。可能因为喜爱的乐曲不一样,毛主席和江青很少在一起跳舞,常常是毛主席走了,江青来了,乐队就马上换曲子。这个乐队成了姨父手下一支不可须臾缺少的“王牌”乐队。

姨父给自己规定了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为参加舞会的高级干部提供“安全保护”。所谓“安全保护”,就是要提防不三不四的女人进入舞厅,防止个别首长发生罗曼蒂克的越轨行为。姨父对首长的“安全保护”是从发放舞会入场券开始的。他当时还在中南公安部先后担任边防科、警卫科科长。他说,我这个科长权力大,拥有对每一个参加舞会的“舞伴”进行政治审查的权力,这就使得跳舞也具有了不可小觑的政治意义。你的政治表现如何,有没有复杂的社会关系,都要一个个地审查清楚,认定没有问题,才能把舞票发给你。你要是歪门邪道、社会关系复杂,对不起,我不把舞票发给你,你来了也要把你挡回去。

他手下有一个特别的卫队叫“政治保卫队”,简称“政保队”,是佩带短枪的便衣警卫。一次,有位首长一下小汽车,就披着大衣走过来,对靠在门口的女孩子招手说,来来来,跟我一起进去。把门的“政保队” 队员就按照姨父的命令,上前拦住说,有票的准进,没有票的不准进。首长丢了面子,发火说,我不怕你们腰里别的有枪!“政保队”队员却毫不让步,不给面子,照旧像门神一样堵着大门。那位首长没有办法,只好面红耳赤地独自进去了。

德明饭店楼下是舞厅,楼上是客房。首长们跳了舞,有人还要上楼洗澡,然后坐车回去。姨父发现了漏洞,立即派“政保队”队员把守楼梯口,下命令说,首长上去理发、洗澡,或是带着老婆、孩子上去,可以;带着姑娘上去,不行,你们必须给我拦住,不准任何一个姑娘上楼。姨父说,不要以为我多事呀!建国不久的时候,个别带兵打仗的老爷呀,说实在话,是不大检点的。他们跳了舞,就拉着舞伴,“喂,小李,跟我上楼,那儿有糖果。”到了楼梯跟前,姑娘就被“政保队”队员拦住了,那些老爷有苦说不出,干瞪眼儿。一楼是舞厅,你跳舞就在舞厅里好好跳嘛,我的舞厅里,茶水、毛巾都给你准备好了,你要带姑娘上楼干嘛事?楼上就是旅馆,推开门就是床,你说说笑笑,把姑娘拉到屋里,门一关,谁也看不见,谁能说得清楚?你要晓得,我是在保护你呀!所以,楼梯口必须把住。

德明饭店的高级舞会在健康的思想轨道和高雅的艺术氛围中兴旺发展,姨父的空袖筒威严而得意地随风飘荡。

(王宝梅转摘自3月25日《解放日报》,原载《阅读姨父》,作者张一弓,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