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宽

时易乾坤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正文

【不能不听】管弦:莫扎特小夜曲和小提琴协奏曲精华

(2009-01-18 14:13:38) 下一个


【不能不听】管弦:莫扎特小夜曲和小提琴协奏曲精华


莫扎特小夜曲和小提琴协奏曲精华
 

我所听的第一部莫扎特作品就是他的《G大调第13号弦乐小夜曲》。当时在大学念书,一次国庆文艺汇演中年级的几个提琴手演奏了这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那以后,一提到莫扎特,我就会想到他的弦乐小夜曲。我相信,大多数朋友可能都很熟悉这首吧。

我细想这部作品之所以能成为莫扎特象征是有道理的——它的四个乐章恰恰浓缩了莫扎特音乐的所有特点。四个乐章中开头与结尾两个表现节奏的洒脱,中间两个乐章,先是一个从容的抒情,以中世纪一个美丽旋律氤氲发展,再将轻柔与轻灵结合成雅致高贵的第三乐章小步舞曲。其实音乐都是由节奏与抒情能力构成,节奏与抒情严格说也不能分开。在莫扎特音乐中,通过K525这个模板可以看到,抒情地歌唱是原发动力影响着节奏,节奏就像是轻妙地往前不断地走的两条腿。但莫扎特节奏的轻灵,在别的作曲家中却找不到,说明生命沉滞的引力在他身上几乎没有。情的能量在单纯,莫扎特抒情之最美,最没有杂质,别的作曲家竭尽一生之力也达不到。莫扎特的音乐,我总觉得是婴儿在温暖子宫里生长的那种温馨。

依我来看,莫扎特的伟大,就在像中国古人那样,真正天人合一,才没有冲突与纠缠,清亮得有了天籁般的音乐。除此,其他都解释不了他所创造的奇迹。莫扎特可能根本就没意识天地人是彼为关系,他那样活着,自然歌唱着就解决了天人关系。

我对莫扎特第5小协印象最深。记得读书期间有一天中午自己午睡过了头逃课,打开收音机,正好听到中央台一个音乐讲座讲他的第五小协,最后第3乐章让我听后一直不能遗忘。以后反复再听,总是使我感受到温暖、灿烂、和生命的活力。


莫扎特G大调弦乐小夜曲(第13号小夜曲)

莫扎特一生共写了十三首小夜曲,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1787年8月24日在维也纳创作的《G大调弦乐小夜曲》 K.525,以当时最时髦的德文用语Eine Kleine Nachtmusik(一首小夜曲)命名。这是一部轻快的乐曲,充满了淳朴、真挚的感情。由第一小提琴、第二小提琴、中提琴、大提琴及倍大提琴演奏。由于它是莫扎特全部小夜曲中唯一用弦乐演奏的,所以被称作《弦乐小夜曲》或《G大调弦乐小夜曲》。它堪称18世纪器乐小夜曲的典范。

这部作品原有五个乐章,后第二乐章因故失传,所以现存只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4/4拍,奏鸣曲式结构,具有进行曲风格。开始四小节的前奏为号角特征的引子乐句,音调明朗有力,充满信心。呈示部的主部主题清新、流畅,情绪饱满,颤音的出现更显得生机勃勃。副部主题由两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主题节奏鲜明,连奏、断奏音型交替出现。第二部分是连续反复的颤音和断奏,幽默而轻巧,蕴含一种自得其乐的情绪。展开部非常短小,主要以引子乐句和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音型展开。再现部按奏鸣曲式原则,副部主题的调性由属调转为主调,其它基本是呈示部的再现,最后是短小精悍的尾声。整个乐章节奏明快、旋律生动、简洁利落和富有推动力。

第二乐章:行板,C大调,2/2拍,抒情的浪漫曲,具有回旋曲式的特征。主题淳朴、抒情、典雅、宽广。第一插部旋律富于流动性,轻歌曼舞。第二插部跳音与连奏形成鲜明的对比。第三插部是全曲中唯一小调性的主题,它运用一个回音音型,连续不断地出现于小提琴与大提琴对答之中,形成高音部与低音部的对比,增加了乐曲的戏剧性。最后,整个乐章在宁静的气氛中结束。
第三乐章:小快板,G大调,3/4拍,短小、精致的小步舞曲,复三部曲式结构。第一部分主题由明快、有力和抒情、流畅两种富于对比性的旋律构成,带有舞曲风格。第二部分旋律甜美柔和,具有歌唱性。也由两种对比性旋律构成。第三部分反复第一部分的主题后,结束全乐章。

第四乐章:快板,G大调,4/4拍,回旋奏鸣曲式结构。呈示部含有两个主题,第一个主题是一首威尼斯流行歌曲,旋律活泼轻快,充满着青春的活力和生命的光辉,象征着幸福完美的爱情。这一主题在本乐章中重复五次,但调性每次有变化。第二主题优美、纤巧、生动,与第一乐章副部主题的第二部分近似,具有舞曲的风格。展开部是以主部主题为基础的调性变化与发展。再现部以副部主题在前、主部主题在后,倒置出现,从而加强了回旋曲特有的热烈情绪。G大调弦乐小夜曲在欢快、明朗、兴高采烈的气氛中结束。
 



D大调月下小夜曲,K239

这首编号为K.239、序号为No.6的小夜曲,创作于1776年1月,当年莫扎特正好20岁。D大调的K.239有一个“Serenata Nocturen”的别称,直译为“夜曲风格的小夜曲”,而人们也习惯称之为“月下小夜曲”。其实这个名称是由莫扎特的父亲里奥波德在誊写乐谱时加上的。作曲家创作时,除了弦乐器之外,特意在配器中加入了定音鼓,从而让整首作品听起来饱满而多彩,由此也可以断定这部作品是当年莫扎特为室内演奏特别写下的,并且成为户外小夜曲室内乐化的先声和代表。K.239有着较为强烈的复古色彩,作曲家在其中巧妙地运用了“巴洛克大协奏曲”的结构元素,并在此基础上加以全新的拓展。

乐曲由三个乐章构成。

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的庄严进行曲,雄壮而威武,而主奏小提琴的旋律却显得柔美而充满着调皮色彩,穿插其中与辉煌壮阔的大背景相映成趣。

第二乐章是小步舞曲,复合三段体结构,音乐在平和中透出一份雅致和轻松。

第三乐章是最令人着迷的,莫扎特在这首带有鲜明民歌曲调的回旋曲中,引入了类似歌剧宣叙调的表现手法,让终曲显得极富活力并充满着 典雅和优美的古典主义风范。因为这首“月下小夜曲”在短小精乾的篇幅中,充分显现出作曲家无穷的创作活力,音乐本身又无比动听,因此 成为莫扎特流传较为广泛的弦乐小夜曲之一。




D大调4乐队演奏的夜曲 (D大调第8号小夜曲) Serenade (Notturno) in D major, K. 286

1. 行板 I. Andante
2. 优美的小快板 II. Allegretto grazioso
3. 小步舞曲 III. Menuetto


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完成于1775年,时年作者十九岁,当年作者共完成了五部小提琴协奏曲。虽然还带有第一和第二协奏曲的痕迹, 但这部作品表明了莫扎特的艺术风格已经有了新的发展。 与前两部作品相比,第三协奏曲规模变大,技术更为精湛,表现的幅度以及艺术性都有飞速的进展,因而颇引人注目。此曲第一次强烈地展示了莫扎特独有的风格。例如主奏乐器与乐队之间对话式的特点,重用管乐器等,都十分明显。此曲也具有浓厚的法国色彩。例如第二乐章的慢板,可以说是直接来自于当时著名的法国协奏曲的徐缓乐章; 此外像终乐章, 几乎就是一种法国式的作品,而第一乐章单纯明快的旋律,同样与法国有直接的关系。此外,第一乐章开头的主题,与同年(一七七五年)四月二十三日初演的二幕音乐剧 《牧人之王》 每幕第三首阿敏达咏叹调的管弦乐开头相同。包括本曲的三首“萨尔兹堡协奏曲”,是迄今经常演奏的曲目,同时也常被用来作为教材。原因是它们形式完整、音色优美, 而且内容丰富。是当今被演奏最多的十大小提琴作品之一。这首协奏曲和第五小提琴协奏曲被称为莫扎特的小提琴协奏曲中最美丽的。

作品共分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快板,G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由乐队以强弱对比的方式,奏莫扎特自己创作的音乐剧《牧羊人之王》(Ⅱ Re Pastore,K208)第一幕第三首中咏叹调改编的第一主题,经过部后,在第一小提琴引导下,双簧管与圆号以主调弱奏第二主题。主奏小提琴在双簧管以属调奏第二主题后,主奏小提琴再重复。发展部由全合奏始,出现小调色彩后,主奏乐器加人,乐队中的小提琴与主奏小提琴形成美妙的对比,转调进展后,主奏小提琴奏新的旋律,在延长音上打住后,双簧管奏呈示部中用过的音型。再现部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以原型复现,双簧管与圆号弱奏第二主题,二声部小提琴伴奏,主奏小提琴继承。乐队合奏带向华彩,结尾部使用了乐章开头第一主题之后的经过句而结束。第一乐章旋律流畅,感情朴实明朗,富有朝气。

第二乐章:慢板,D大调,这个乐章长笛代替双簧管,先由第一小提琴奏主题,支持这个主题的是第二小提琴与中提琴的三连音,以及低音部弦乐拨奏。主奏小提琴反复主题后给予变奏,长笛与第一小提琴奏属调的副主题,主奏小提琴继承,再由双簧管与第一小提琴重复一次。发展部为主奏小提琴处理主要主题,为极美的部分,再现部第二主题回到主调,从延长音引出华彩,终结部使用了结束呈示部时用的音型,最后主奏小提琴以准备要奏第一主题的方式结束。第二乐章中加弱音器的第一小提琴织出的开始乐句十分美丽,使得这个乐章显得极其柔美。

第三乐章:回旋曲,快板,G大调。先由弦乐五声部表现主题,后半部加人双簧管与圆号,反复后,奏快速音群,第一小提琴奏活泼的曲调与管弦乐追逐,然后主奏小提琴才在小提琴二声部伴奏下,奏有几分悲情的副主题。主要主题回到主奏小提琴上后,主奏小提琴又奏副主题,在细碎音符为中心的快速音群后,再现副主题,然后又在小提琴二声部伴奏下奏主要主题。此时转为行板,G小调,以主奏乐器为中心,弦乐伴奏,管乐器在后半部介人,以长音符润饰。接着是小快板,G大调,民歌调,仍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小快板主题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后半部变成三连音拨奏的分解和弦,双簧管表现主题,主奏小提琴奏新音型,双簧管奏主题,主奏小提琴再以三连音分解和弦伴奏。小快板主题因接近斯特拉斯堡古老曲调,有人称此协奏曲为“斯特拉斯堡协奏曲”。这一乐章最后回到开头的快板,G大调,表现主奏小提琴与乐队的追逐,最后在双簧管与圆号的音响下平静地结束。这一乐章充满了日耳曼或奥地利民歌的韵味,中间突然出现阴影,速度放慢, 成为行板,但不祥之感很快一掠而过,天真无邪的大调旋律重新回来,最终在静悄悄中结束。



莫扎特D大调第四小提琴协奏曲K218

莫扎特的第四小提琴协奏曲,D大调,K218,作于1775年10月,据说莫扎特创作此曲时,曾以博凯里尼的小提琴协奏曲作为范本。因此曲第一乐章开头主题含军队进行曲节奏,故此曲有时被称为《军队》。又因莫扎特在给其父的信中提及他演奏自己的《斯特拉斯堡协奏曲》,有人推测《斯特拉斯堡协奏曲》为第三号,这首则是第四号。

此曲共3个乐章:

1. 快板,D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先由乐队合奏军队进行曲节奏主题,经过句后,小提琴弱奏奏出第二主题。双簧管重复后,又经经过句,主奏小提琴重复开头主题后,进人快速音群,然后在中提琴伴奏下。以属调奏第二主题。发展部由全合奏的呈示部支持局面,在第二主题后,主奏乐器根据经过句使用过的音型在高音域奏快速音群,然后再奏华丽的快速音群。再现部经过句音型,在华丽的快速音群进行中,第二主题由主奏小提琴以主调表现,经过句的快速音群又灿烂地发展,终结部使用了曾引出前奏的尾奏音型,最后以激烈的音响而告结束。

2. 如歌的行板,A大调。先以第一小提琴与双簧管为中心的全合奏,柔和地表现主题。主奏小提琴重复这个主题,与第一小提琴相叠三度作音阶化下行。弦乐伴奏后。主奏小提琴以属调表现副主题。第二段亦以主奏小提琴为中心,第一、第二小提琴与之三度相叠。副主题也用主调表现,主奏小提琴奏第一段音型,双簧管模仿,然后全合奏,以延长音告一段落后进人华彩。终结部亦以先奏小提琴为中心,重现第一段主奏出现前的音型,最后以主要主题后半部音型结束

3. 回旋曲,优雅的行板,D大调。先由主奏小提琴奏出回旋主题,经乐队合奏后,主奏小提琴与小提琴、低音弦乐构成对话,转不太快的快板,D大调,再转优雅的行板,再转不太快的快板。再转优雅的行板,如此反复。其中主奏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对话并构成三度重叠,双簧管和圆号又三度相叠。最后主奏小提琴以快板的第二主题开始,再重现第一主题,双簧管反复,主奏小提琴强调节奏润色后,这个主题后半部音型由主奏小提琴与第一小提琴表现而平静地结束。

莫扎特A大调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莫扎特的第五小提琴协奏曲,A大调,K219,作于1775年12月20日。此曲规模堂堂,作为一连串作品的最后十分相称。 这首乐曲德国色彩非常浓厚,令人侧目;其线条之流畅,贯通全曲,单纯而朝气蓬勃的作风,已预示了次年莫扎特所具有的新风格。在第一乐章里,全合奏的呈示部与紧跟其后的主奏呈示部之间,安插了主奏乐器的慢板序奏,这种新方法是值得注目的。此外,主奏的呈示部引子里,以曲首全乐队所奏的音形,作为主奏小提琴所奏的主题之对旋律,这也是很新鲜的。再者,以往采用回旋曲体的终乐章,都用了小步舞曲速度,况且小调的中段采用了土耳其型节奏,使得此曲面貌一新,所以其结构是耐人寻味的。总之,这首曲子不但很美妙,而且洋溢着年轻人的活力,充分表露出青年莫扎特的一种音乐典型。

1. 爽朗的快板,A大调,协奏型奏鸣曲式。由乐队强奏主和弦始,第一小提琴拨奏主和弦分解和弦后,主奏小提琴奏第一主题。乐队奏经过部,第一小提琴以主调奏第二主题,再经过乐队合奏的经过部,形成断奏的尾声音型。进人慢板部分,主奏小捉琴奏柔和的曲调,小提琴群以32分音符音型相随。回到快板,在对位声部下,主奏小提琴奏第二主题。后半部由双簧管表现后,主奏以快速音群,乐队合奏接替。发展部主奏小提琴奏出新旋律,在灿烂的主奏快速音群上,全合奏发展呈示部,进人经过部音型,主奏小提琴带着第一主题进人再现部,再现部第二主题以主调出现,其余按原型再现,华彩乐段后,以呈示部尾声的音型结尾。

2. 慢板,E大调。先以第一小提琴奏出第一主题,移至第二主题部分,以第一小提琴为中心,出现曲趣细腻的音型,全合奏接替后结束呈示部。主奏小提琴再现第一主题,再塑副主题的乐趣。发展部以第一主题音型开始,主奏小提琴予以变形,经第二、第一小提琴接替,副主题亦以主调再现。全合奏的尾声以原样音型结束。

3. 回旋曲,小步舞曲,A大调。小步舞曲的主题,在弦乐伴奏下由主奏小提琴呈示,全合奏重复一遍后,主奏小提琴奏新音型,灿烂的快速音群后,再现主题。主题第三次露面则由全合奏方式。中间部为快板,A小调,在全合奏引导下,主奏小提琴先奏快速音群,重复4遍后,以第一小提琴为中心的全合奏,奏吉普赛式活泼音型。半音阶进行后,主奏小提琴奏华丽的快速音群,乐队再演奏普赛式的音乐,如此反复。再回到小步舞曲,在长大的快速音群后,再奏小步舞曲主题,三连音引人注日。终结部使用结束小步舞曲主题的旋律的主奏音型,温暖地结束。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