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经历雷曼末日

(2008-11-02 15:12:23) 下一个

本人去年(07)五月混入雷曼 (英国),我们项目组的大部分同事都是去年下半年才进来的,开发一个新系统以替换日前处理能力接近极限的老系统。去年金融信贷危机出现后,同事们就在议论年底奖金肯定会受影响。果然,年底时公司的主管们给员工通知奖金时,说今年年景不好,歉收,所以奖金也不是很理想。因为我们这组都是新员工,倒也不是特别失望,因为毕竟才来半年左右,虽然经常加班加点,而且几个月来周末都在干。。。

一裁

三月的一天上午,在过道碰到同一部门但在另一项目组的一位华人老弟,他神色严峻,对我说道,太狠了、太狠了。我听得有些没头没脑,问他什么太狠了。他说今天上午他们组有两位同事被叫进部门主管的办公室,出来后便收拾东西,跟大家简单告别后就离开了。从明天开始,他们下面一个月在家“工作”,不用来上班了。这两位一个在雷曼干了近十年,另一个也已经干了七年了。后来得知那个组还有两个合同工(contractors) 也被干掉了。

下午两三点钟,部门主管把大家都叫到会议室作了一个简报。大致是说经济情况不好,所以公司也得作一些资源调整。英国这边的调整已经结束了(也就是说在场的诸位都没事了),美国那边还正在进行,所有的过程都会在纽约时间下午三点钟完成。这次裁员,IT被砍掉10%,各部门平摊。听得不禁背上有些冒凉气。

二裁

进入五月份,风声又紧了起来。自从三月份贝尔斯登(Bear Stern)垮了之后,雷曼被认为也有和贝尔斯登相同的问题,股票一路下坡。五月初有同事在网上找到一篇文章说雷曼和另一家银行近期又要裁员,雷曼和那家银行发言人都拒绝置评。这样一来,大家是人心惶惶。五月十二日,四川大地震,担心在成都的家人,上班定不下心来,下班看新闻和网上各种地震的消息和图片,常常是看得泪流满面。

五月二十日上班后首先发现和我们坐在一起的另一个项目组,大概将近二十个座位全空了。一打听,说他们的项目被砍掉了,整个组只留下两个人。不禁心中一沉,看看我们组好像还没什么事,定下心来工作吧。我们的系统正在进行总体测试,我发现系统数据流不太正常,便跑到主管那部分的系统组去请他们帮忙解决。回来后发现我们项目的技术经理没在,同事说是被我们的部门主管给叫出去了。大家顿时知道是怎么回事了。过了一会,他们两人回来,我们的技术经理手里拿着一个信封,见我们第一句话就是,我被裁了,我们的项目交付使用就靠诸位了。我当时虽然早已有心理准备,但还是觉得一阵悲凉涌上心头。大概是那几天因为地震,整个人感情变得特别脆弱(第二天听部门主管说,他当时看见我的脸色和表情很难看,他都不知道该用什么词汇来描述)。这时组里有同事问主管,是不是我们组就裁一个,他摇了摇头,就出去了。过了几分钟,他又回来了,把我们组另外一个同事又叫走了。大家面面相觑,不知下一个是谁。时间不长,他们又都一起回来了,组里那位同事也是手里一个信封。这时,主管说,你们组的事到此结束,我不会再叫人出去了。

大家虽然是觉得松了一口气,但还是忍不住向主管抱怨说我们的项目正在关键时刻,而他们两个都是非常优秀的,他们一走这个项目还不知要拖到什么时候。主管叹了口气说,有时候裁到你,不是看你干得有多好多差。。。我们被裁的技术经理接了一句,“而是看你制造了多少麻烦”。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苦笑一下。

此君个性特强,自从我们三月底整个项目组被转到另外一个部门后,我们主要是由纽约那边来管。他和那边的上级,包括那边的部门的头和技术负责人的关系,本来在转过去之前还挺好,后来越来越差。离开办公室之前他的最后一句话是:绝不能相信纽约 (Never trust New York)!

三裁

五月裁员之后,大家说这三四个月可以安稳一下,至少到九月份出季度报告之前。但是这几个月,情况是越来越不妙。雷曼的股票仍然是“跌跌不休”。中午在餐厅的饭桌上,裁员又是每天必谈了。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最有可能被裁掉的。当然,还有一种可能,那就是整个项目被砍掉,大家统统开路。

我们的项目一直是多灾多难,按计划是去年底就该进入试运行。结果出现了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一延再延,到五月裁员前,上面下的死命令是六月底一定得进入试运行。结果,一裁员,倒是也给了一个借口再往后延。同时,纽约那边的技术主管也在对系统设计进行全面评审。结果,六月中旬,纽约有令,整个系统设计几乎全部推翻,要求在另外一个框架上重新建造系统。变动太大,大家虽然全力以赴,但要什么时候有个结果,心里实在没数。在目前的经济情况下,象这种迟迟不出结果的项目被砍那是极有可能的,简直是理所当然的。

这样到了八月底。又有同事在网上发现某媒体说,雷曼会在近期裁员1500人,雷曼发言人拒绝置评。又要来了。

大家纷纷猜测,公司会在哪天动刀。根据前两次的经验,一般都是周二早上9点半左右。所以,这次都是上班后特别注意9点半到11点之间的动静。如果其他部门有熟人,也会在计算机上问两句,你们那边怎么样,动手了吗。等过了11点,如果还没消息,那今天没事了。定下心来干活,等明天吧。这样过了两周,到9月9日周二上午9点40左右,我们的部门主管把我们组共五人都叫上,出了办公室,在等电梯的时候,他只是简单地说了两句:大家可能都猜到了,公司吃紧,你们的项目被砍掉了。然后领着我们到了另一层楼,好几个小会议室都被人力资源部 (HR) 给订下了。先把我们带进一个房间,更上一级的一位高管坐在里面,说:因为是整个项目被裁掉,所以他就先把大家集中在一起,读了纽约总部的一封信,也就是那么两句话,公司吃紧,经过认真考虑,你们的项目被砍掉了。然后由HR的人再单独与每个人谈一下善后事宜。我们有一个月的咨询期 (看能否在内部其他部门消化,在当时的情况下,大家都知道这几乎是不可能的),还有一个月的解聘通知期,所以有两个月的时间不用上班,全力以赴找工作吧。

谈完话,我们的部门主管再陪同 (押送) 我们回到办公室。办公室都是open floor。我们那个比较小,也有好几十号人。其他组的同事们先看见我们被叫出去,这会儿又看见我们一人手里一个信封,鱼贯而入,到各自的桌上收拾东西,大家心里也就明白了。东西收完后,我们和同事们握手告别,互道珍重。他们的心情我们能充分理解,就象五月那次我们看着同事被裁,心里充满着兔死狐悲之情,同时又有些没裁到自己的侥幸之感,还有不知下次又会怎样的忐忑之心。

收完东西出来,大家说到餐厅去吧。我们组平时吃午饭都是大家一起去餐厅,饭后一杯咖啡。有时上午11点或下午4点左右,也是邀约着一起去喝咖啡,小憩片刻,特别是干得很苦的一段时间。这时正是11点左右,大家来到餐厅,喝了最后一杯散伙咖啡。

垮方

早些时候,就知道雷曼一直在寻求投资者,曾经和韩国开发银行 (Korea Development Bank) 谈过,不成功。此前一两周,又有消息说英国的巴克莱 (Barclays) 银行和美国银行 (Bank of America) 都在同雷曼谈判,9月14日星期天晚上是最后期限。我心里一直觉得没有什么问题,估计大概会象贝尔斯登那样被并购吧,或者美国政府应该看在党国分上,拉雷曼兄弟一把。14日晚上上网晃了一晃,想看看结果怎样。不料,却看到谈判破裂,雷曼破产已不可避免。赶紧跑去打开电视,点到BBC新闻频道BBC News 24,第一个画面便是纽约雷曼大楼前,已是黄昏时分,有些员工听到消息后已经到公司收拾好自己的个人物品,在暮色中黯然出门。大概抱着纸箱走出雷曼大门会成为一个经典影像吧。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心里暗叫一声:糟了,雷曼英国这边有4500人左右,其中相当一部分是做IT的。雷曼一垮,几千条饿狼涌到市场上找吃的,找工作肯定会变得非常困难。

2008.9.15

第二天,9月15日星期一,一大早起来就守着电视。雷曼破产就象重磅炸弹,各媒体的报道更是铺天盖地。电视上看,熟悉的雷曼英国总部前也是聚集了不少媒体记者和人贩子 (猎头公司)。当然,抱着纸箱走出雷曼大门的员工毫无疑问地成为了照相机和摄像机的捕捉对象。

登录到公司的网上,发现有几个熟悉的同事还没走,聊了几句,大家都是一片惶然,有个同事说,我们这下都是在同一条船上了。不由得想起红楼梦里的两句诗:正叹他人命不长,哪知自己归来丧。不到一周前,他们还在为我们组被裁而兔死狐悲,庆幸自己躲过一劫,不料今天。。。

查查email,有两三个公司的通告,很简单,就是说公司已经申请破产保护。还发现一堆人贩子的邮件,真不知他们是怎样知道我的邮件地址的。后来听有些同事说,他们的邮箱里也有这些邮件。

到下午,公司又发了一个邮件,说大家手里的雷曼股票的限制取消 (正常情况下需要持股五年之后才能卖掉),要卖赶紧卖吧。去年底的奖金,有一部分是雷曼的股票,当时是60美元左右一股。15日那天大概是15美分一股,还好没全归零,多谢领导开恩。不过去年收成不好,我们组又只拿了半年的奖金,这样一跌,算下来就没几块钱了,都不值得还要淘神费力地去问该怎么卖了。不过,最惨的还是那些在雷曼工作多年,手里很多股票的员工,特别是那些最高级别的高管 (MD - managing director),据说平时工资的一部分都是雷曼的股票。

不过,大家最关心的还是9月份的工资能否拿到,因为不止一家媒体报道说英国这边已经没钱发工资了。

还没从雷曼破产的震荡中清醒过来,又看到报道说美林已被美国银行并购。前段时间雷曼曾和美国银行谈过投靠事宜,未果。不知什么时候美林和美国银行勾搭上了,雷曼一倒,美林便着火般地投进了美国银行的怀抱了。

巴克莱一直与雷曼谈判,自然对雷曼的业务情况有深入了解。雷曼垮方后第二天,16日,巴克莱银行杀了一个闪电回马枪,稳准狠地拿下了雷曼在美国最精锐的资本市场与投行业务。巴克莱总裁Diamond对雷曼一直是耗子别手枪 -- 有打猫的心,也是负责与雷曼谈判和收购的总指挥,称这次收购对巴克莱是终身一遇的机会 (once in a lifetime opportunity for Barclays)。

17、18日,有消息说Barclays在拿下雷曼美国总部的精华之后,又收回目光,瞄着包括英国在内的其他雷曼分支,看看还有什么便宜可捡的。18日,雷曼的COO也给雷曼欧洲、中东及亚太的员工们发了一个简报,说正在和巴克莱谈进一步的收购问题,叫大家稍安勿躁,耐心等待。这给了大家一线希望。后来,公司通报说另有一家公司加入了竞标,看看网上的新闻才知道是日本的野村太君悄悄地摸了上来。

15日破产当天,PwC (PriceWaterHouseCoopers,普华) 开进雷曼 (英国),成为破产监管人。进来后发现英国这边一点钱都没有了。原来前几天,英国这边所有的资金共80亿美元全被转到美国总部去了。据说,好多跨国大公司都是这样干的,即是把所有海外公司的资金转到美国总部,赚一天 (或几天) 的利息后,又转回去,以维持日常运行。但这次是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了。据报道,英国这边的头头们苦苦哀求纽约总部多少给一点回来,至少能把这个月工资给大家发了吧,但总部老爷们不为所动。后来PwC用英国雷曼的一些办公楼作抵押借了一笔钱 (大概是16或17号吧),准备给大家发工资。PwC还在19日向纽约一家法院提起诉讼,要求归还这笔资金。另外,准备周末去美国的首相布朗也表示会向布什讨债。不过这场官司还不知要打到猴年马月去了。

9.19 (星期五),又见报道,高盛和摩根斯坦利改邪归正,变成商业银行。自此,美国四大投行一周之内全部消失。不由让人感慨万千:华尔街边,人道是,美国财狼福地。。。美钞如画,一时多少豪杰。。。。不想天遣当前,大亨技穷了,焦头烂额,惨叫间,投行灰飞烟灭。

收编

周末9.20、21两天,不会有什么进展,但还是忍不住有空就上网看看有什么新消息。22日傍晚,一位高管发了一个email向大家通报了一下与野村方面的接触 (首先说开了开了一整天的会,脑袋太晕,这个email可能会有些颠三倒四,请大家原谅)。周二 (23日) 从新闻中得知野村击败巴克莱,将收购英国雷曼的股票与投行部门。

我们项目组属于股票部门,虽有消息说这两个部门的绝大多数员工都会保留下来,但到底谁是那一小撮,在拿到书面信函前谁心里也没数。特别是我们组又是有前科的 (破产前几天被裁了的),不知是否属于那一小撮。发email去问人事部门和我们的部门主管,回答都是耐心等待。想想倒也是,这么大的收购,最高层可能都忙得昏天黑地了(象那位头天发通报的,累得写email都一些语无伦次了),要梳理到我们这些小喽罗自然还得有些时间。

接下来一两周都没什么新的消息,只是隔三差五地有简报,大致都是说PwC、雷曼和野村还在逐步落实一些细节。

9月29日,泰晤士报 (Times) 有一篇对野村COO Takumi Shibata 的专访,标题是:“通过这次胜利收购,野村告诉世界,日本回来了”(With one triumphant deal, Nomura tells the world: Japan is back,http://business.timesonline.co.uk/tol/business/movers_and_shakers/article4842158.ece)。这次雷曼土崩瓦解后,巴克莱下手最快,首先抢下来美国那边最赚钱的部门。而雷曼美国之外的海外公司(包括欧洲、中东和亚洲),则基本落入野村之手。这位COO便是野村这次行动的总指挥。在专访中,他透露说,在去年(07年)八月信贷危机爆发后,野村便开始制订计划准备伺机下手。不过,他也说如果华尔街 (雷曼) 的崩溃再早6个月的话,那时野村还未准备好 (言下之意是雷曼垮得不早不晚正是时候)。当然,他也同意,雷曼和野村的文化有较大的差异,还需要相当时间的磨合。

10月13日,收购正式完成,至此原属美军旗下的雷曼英国的2300多员工编入野村英国军团,加入皇军战斗序列。

重聚

十月上中旬 (13日前后),我们项目组的同事们除一人已另有高就离开雷曼以外陆续被召回了雷曼,并转到野村 (另一位同事也递了辞呈准备下月中旬离开雷曼)。过去一个多月,大家震惊、焦虑、求职、等待、抉择。10月16日,第一次重聚于午餐桌上时,我们四人都有些不胜感慨。说起求职面试时有个问题,“你职业生涯中最大的失败是什么”。一位同事冲口而出,“最大的失败是不能在雷曼避免失败”(The biggest failure is I couldn't avoid failure in Lehman)。而另一位则接口说,最大的失败是没能在雷曼沉没前逃离雷曼。

胡聊 - originally published on http://blog.sina.com.cn/nonsensechat

[ 打印 ]
阅读 ()评论 (1)
评论
lameya 回复 悄悄话 你写的很不错哦,给我们外面人看到一个投行倒塌的过程,投行呀投行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