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三皇五帝的多种说法 

(2008-11-09 23:16:21) 下一个
三皇五帝的多种说法 

请点击下面第一帖(三皇有7种说法,五帝有5种说法)链接:

http://www.readnovel.com/novel/31086/44.html

《小说阅读网》-《拥抱世界》
三皇与五帝
中国古代书上,习惯把伏羲、女祸、神农被为“三皇”,把太皋、炎帝、黄帝、省皋、颛顼称为“五帝”(《史记》把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称为“五帝”),那么,三皇五帝 ...
www.readnovel.com/novel/31086/44.html - 22k - 网页快照 - 类似网页

————————————


盘古、三皇、五帝--中国史学入门

盘古

盘古是南方各民族神话中的神,说他用斧开天辟地。苗人的这个神话,被汉人所接受。他不是一个族的祖先,而是所有苗族和瑶族的祖先。苗族居住区域内有盘古的庙,逢到节日就来纪念他。每一族的每一支,每一年都纪念盘古。

苗族和瑶族人,在东汉以后,向南发展。他们都来自南方,却被楚赶走了。现在湖南西部还有苗人。凡能种田的地方,都被楚人和后来的汉人给占了。

三皇

盘古之下有三皇,

战国时所说的三皇是:天皇、地皇、泰皇。这是秦人的说法。那时,人没有地位,所以三皇都是神,

到汉朝,变了,说三皇是:天皇、地皇、人皇。

在秦始皇的时候,他让大家议他的称号。大家说:三皇以泰皇最贵。秦王说,自己愿意称作皇帝。皇帝是三皇五帝的简称。于是,决定尊称:秦始皇。

《楚辞》中用了东皇、西皇,是上帝的意思。道家说,天地之上,还有道。道即太一,于是称秦皇为至尊。道家认定:无天地之先是浑沌。这一说法又和盘古开天辟地,在天地之先,在天地之上的说法统一起来。

到汉代,改天、地、人为三才。才的意思是材,是根本。以为所有的一切都源于这三才。人,在天地之中,这时,到汉代才有了人,表示人力很大,能改天换地。后来说,天皇十二头,地皇十一头,人皇九头。这有两种意思:一是神话,是说天皇有十二个头,地皇有十一个头,人皇有九个头。二是一种理性说法,说是天皇传了十二代,地皇传了十一代,人皇传了九代。

考究起来,历史上实际没有三皇。三皇之说,是一种人的理性上的学说。三皇说,直到清代,一直无变化。

五帝

五帝在古代的三本书里,有三种说法。

第一,《五帝德》,是《大戴礼》中的一篇。其中说五帝是:黄帝、蚩尤、

第二,《易传》所说的五帝:庖羲(代表渔猎),神农(代表农业),黄帝(代表社会制度),尧,舜。这一说法更加理性化了。

第三,《月令》,《小戴礼》说五帝是:太昊、炎帝、黄帝、少昊、

————————————

三皇 五帝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不详

燧人氏,伏羲氏,神农氏称为"三皇", 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称为"五帝",

中国古书上,把伏羲、女娲、神农称为“三皇”,把太皞、炎帝、黄帝、少皞、颛顼称为“五帝”。

其实 “三皇五帝”都是象征性的人物,是想象中的氏族部落或部落联盟的领袖。

关于“三皇五帝”的记载,虽然是 一些美丽动人的神话,却能反映原始社会氏族和部落的历史。

传说伏羲、女娲、神农是远古时代的大圣人,各有一些了不起的功绩。

伏羲,又称庖羲。据说他是个大发明家,“始作八封”,“作结绳而为网罟”。这是两件大的发明创造。 当然,社会出现这样的新事物,是由于人们集体劳动的结果,而不会是某个“圣人”的恩赐。但这个传说告诉 我们,那个伏羲氏族开始使用一种记事符号,又懂得制网捕鱼了。

女娲的主要业绩是“炼五色石以补苍天”。据说,在这以前,天塌地陷,灾害不息,经过她老人家的工作 ,一切就序了。她也就成了传说中整理天地的神。这个故事反映了远古人类与自然界的艰苦斗争。

神农是传说个主掌稼穑的土神。大概是指原始社会农业开始发展的氏族名称。据记载,当初人们吃生肉, 喝兽血,穿兽皮。神农认为人们这样生活下去,是难以维持的。于是,他“尝百草之实,察酸苦之味,教民食五谷”。实际上农业生产知识是上古人类实践经验的积累。神农并无其人。后来人们推测,神农氏的事迹,大 致反映相当子母系氏族制繁荣时期的社会情况。


传说中的五位上古帝王,文书记载很不一致。他们活动的时代可能已经进入父系氏族制,或原始社会末期。

太皞,也称为太昊,姓风。相传他人头蛇身,或人头龙身,可能是以蛇或龙为图腾的氏族首领,居住在陈 地(即现在河南淮阳县)。他应该是淮河流域氏族部落想象中的祖先。

炎帝,姓姜。相传他牛头人身,可能是以牛为图鹏的氏族首领。最初,这个氏族活动于渭河流域,后来进 入黄河中游,与九黎族发生了长时期的冲突。九黎族的首领叫蚩尤,兽身人言,铜头铁脖子,头上有角,耳上 生毛硬如剑戟,能吃砂石,可能是以某种猛兽为图腮的氏族。他有兄弟八十一人,即八十一个氏族,是勇悍善 战的强大氏族部落。蚩尤把炎帝驱逐到涿鹿(今河北西北桑干河流域)。炎帝向黄帝求援,双方在涿鹿大战-场。 蚩尤请风伯雨师兴风作雨,造了大雾使黄帝的士兵迷失方向,黄帝请旱神女魃,把天气放晴,造了“指南车”
辨别方向。这场激烈战争的结果是蚩尤失败,被杀死了。黄帝取得了胜利,被推举为“天子”。

黄帝姓姬,号轩辕氏,又号有熊氏。传说黄帝族原先居住在西北方,过着不定居的游牧生活,打败蚩尤后又与炎帝族在阪泉发生三次大战。黄帝统率以熊、罴、貔、貅、虎等野兽为图腾的氏族参加战斗,打败了炎帝部落,进入黄河流域。从此,黄帝部落定居中原,并很快发展起来。史书记载“黄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为十二姓”,说明这些部落形成了巨大的部落联盟。黄帝后代与其他部落共同融合,形成中华民族,黄帝轩辕氏被看成是华夏族的始祖。后来,中国人自称是“黄帝子孙”。

正是这个原因,后人把许多发明创造都传作是黄帝的功绩,说他用玉作兵器,造舟车弓箭,染五色衣裳。 他让妻子嫘祖教人民养蚕。他命令大臣仓颉造文字,大挠造干支,伶伦制作乐器等等。这些传说不大可靠,我 们只能理解为黄帝时代生产工具大有进步。

少皞, 也叫少昊,姓己,名挚,号穷桑帝,传说是黄帝的后代,居住在山东曲阜一带。这个部落以鸟为图 腾,有风鸟氏、玄乌氏、青乌氏,共二十四种。这可能是二十四个氏族合成的一个大的部落。少皞族是黄帝族 向东发展的一支。

颛顼,号高阳氏,居住河南濮阳县一带,相传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的后代。古书记载;“高阳氏有才子八人 ”,可能这是八个氏族。颛顼对九黎族信奉巫教,杂拜鬼神的风尚进行了治理,逼迫他们顺从黄帝族的教化。 后来,有个部落的首领共工对颛顼非常不满,愤怒地用头撞倒了不周山。顿时,撑着天空的柱子斜了,拴者大地的绳子断了。于是天向西北倾斜,日月星辰移动;地在东南洼陷,江河随之东流。这是说共工改造自然,成 了胜利的英雄。

这些古代神话传说,形象地反映了我们中华民族勤劳、勇敢和智慧的光荣传统,深刻地说明人类社会的最 初文明是经过艰苦斗争创造出来的。

----------------------------

“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到如今。”记得这是小学课本里的名句,然而,多少年之后,当别人总问起三皇 王帝究竟是谁时,却很茫然。

先说三皇吧。三皇总名最早见于《吕氏春秋》,

三皇的分名最早见于《史记?始皇本纪》中的李斯奏议,李斯 说:“古有天皇,有地皇,有泰皇,秦皇最贵。”
而《春秋纬?命历序》则以为三皇是天皇,地皇和人皇,用人皇夺泰皇之位。
到了宋代,罗苹注《路史》引孔衍《春秋后语》力图调解这个矛盾,认为泰皇即人皇。

这个矛盾暂时解决,而五帝配三皇的矛盾更为突出,仅汉代学者之间就有至少四种不同的说法。

一种意见认为 三皇帝伏羲、女娲和和神农;
另一种意见认为是伏羲、神农和燧人;
第三种意见认为是伏羲、神农和祝融;
最 后一种意见则认为是伏羲、神农和共工。

在这四种意见中,伏羲、神农为各家所共有,

将女娲列入三皇,是因为这位女英雄不仅“补苍天”、“立四极 ”,而且“抟黄土作人,剧务力不暇供,乃引绳于泥中,举以为人”,创造了人类;

燧人钻木取火,使人们能 吃到味美的熟食,促进了人类自身的进化,列为三皇,理所当然;

祝融即重黎,《山海经》说他“绝地天通” ,分人神之界,自然可为三皇之一;

至于共工,在与颛顼战斗中,“怒而触不周之山,天柱折,地维绝,天倾 西北,故日月星辰移焉;地不满东西,故水潦尘埃归焉”,改变了人类的生存环境,列为三皇,不亦宜乎?

三皇无定说,自古如此。那么五帝的情况又怎样呢?

五帝说盖形成于周秦之际,起源于五方帝、五色帝之祠,甲骨文中的“方帝”、“帝方”指的就是五方帝之祀 。

但五帝的组合,自古以来也有着不同的说法。一种意见认为五帝即太昊、炎帝、黄帝、少昊和颛顼;另一种 意见则认为是黄帝、颛顼、帝喾和尧、舜。

西汉的郑玄还提出“五帝为六人”之说。

哪种说法最有根据呢?看来必须逐一审查他们的历史和功绩。

根据《国语?晋语》,黄帝、炎帝同出生于少典,而少典为国名或父名则众说不一。但习惯上所谓中华民族同为炎、黄子孙,炎、黄列为五帝看来不成问题。

《史记?五帝本纪》说:“黄帝者,少典之子,姓公孙,名曰轩辕。”
《龙鱼河图》说“天遣玄女下援黄帝兵 信神符,制伏蚩尤……以制八方”。
在早期部落之间的战争中,黄帝对于中华民族的形成是有功绩的。功绩还 不止于此,
《史记正义》说:“黄帝以前,未有衣服裳屋宇,及黄帝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 之难”,“教民江湖陂泽山林原隰皆收采禁捕以时,有之有节,令得其利也。”

至于炎帝,也为少典之子,与黄帝兄弟相继,但《帝王世纪》认为炎黄之间凡隔8帝,500余年,显然认为非信史。班固说炎帝“教民耕农,故号曰神农氏”。对古老的农业生产作出了贡献。

颛顼号高阳氏,司马迁说他是黄帝次子昌意的儿子,“静渊以有谋,疏能而知事;养材以任地,载时以象天” 。命重任南正之官,掌管祭祀天神,命黎任北正(一作火正)之官,掌管民事,更大的贡献是扩大了民族活动 的范围,北至幽陵,南至交趾。西至流沙,东于蟠木。

帝喾高辛氏,黄帝长子玄嚣的孙子,其伯父颛顼在位时被立为族子。《帝王纪》说他“年十五而佐颛顼,三十 登位”。《五帝本纪》说他“生而神灵,自言其名,普施利物,不于其身。聪以知远,明以察微,顺天之意, 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财而节用之,抚教万民而利诲之”。而且生有一个伟大的儿子帝尧。

帝尧,名放勋,号陶唐。司马迁说他“命羲、和,敬顺昊天,数法日月星辰,敬受民时”。对于以农业立国的 中华民族来说,制定历法,授民以时,在古代,比什么都重要。

说到帝舜,人们不禁想到他对盲父和后母的“笃谨”孝道,这对中国的伦理道德起到正反两个方面的影响。他 继尧位,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以身殉职,也是令人难以忘怀的。

五帝之中,最复杂的是太昊和少昊。太昊亦作太皓,风姓,以龙为官,一说即伏羲氏。少昊又作少颢,名挚, 号金天氏,以鸟为官、传说他们均为东夷族。自崔述以来,一般认为晨为太昊之后,近人根据《世本》“少昊 ,黄帝之子,名契”,认为少昊即契,而契亦传为帝喾之子;因此认为太尔昊即帝喾,二人均为殷人祖先。

根据上面的“审查”,他们都有资格列入五帝,然而,由于名额的限制,又不能一一满足他们的要求,这就使 得史学家不知何从了!

其实,三皇五帝传说的分歧,是我国多民族发展的产物,它曲折地反映了民族融合的进步趋势。早在进入文明 时代之前 ,在祖国辽阔的土地上,就形成了华夏族、苗族以及当时被华夏族称之为蛮、夷、戎、狄等许多兄弟 民族。说华夏族为黄、炎之后,这实际上反映了华夏族是由以黄帝、炎帝为代表的两个有血缘亲属关系的氏族 经过长期发展而成的。所谓帝,只不过是中国原始社会部落联盟时期军事首长的称谓

————————————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