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胡适的百分考试作文

(2008-10-23 20:34:05) 下一个
       胡适的百分考试作文

 

                                    清华园牌匾

    1909年6月,大清王朝掌权者受时风熏染与国内外形势所迫,在北京设立了一个游美学务处,负责选派留美学生和筹建游美肄业馆。这年8月,经外务部和学务部一同奏请准,内务部把北京西北郊的一座荒芜的皇家花园——清华园拨给游美学务处,,拨款修建馆舍,专门作为游美肄业馆馆址进行留学生培训和考试场所。1911年2月,游美学务处和筹建中的游美肄业馆迁入清华园办公,并将校名定为清华学堂。由此揭开了中国教育史上崭新的一页。

                                    清华园西门

     从1909到1911年三年时间里,游美学务处于北京城内史家胡同等处考选了三批共180人直接留美生。这三批人员,可谓最早的由中国政府派遣的留学生。

    三批留学生的考试选拔规则是什么样子呢?它与今天的高考有区别吗?回答是,既有相似的地方,又有区别,比如留学生考试的作文题,就与今天的高考类似,其他的科学也多有相似之处。我们从胡适的回忆录中可以找到当时的线索。

    1910年,第二批庚款留学生考试中有幸考中,曾放洋美国,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并取得博士学位,回国后历任北京大学哲学教授、文学院长、校长,著名的五四新文化运动领袖之一胡适,把自己考试中的经历,以及榜上的名次作了这样几个片断的回忆:

 

                                 参加考试时的青年胡适

    那一年(庚戌,一九一0)是考试留美赔款官费的第二年。听说,考试取了备取的还有留在清华学校的希望。我决定关起门来预备去应考试……。

    留美考试分两场,第一场考国文英文,及格者才许考第二场的各种科学。国文试题为《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说》,我想这个题目不容易发挥,又因我平日喜欢看杂书,就做了一篇乱谈考据的短文,开卷就说:“矩之作也,不可考矣。规之作也,其在周之末世乎?”

    下文我说《周髀算经》作圆之法足证其时尚不知道用规作圆;又孔子说“不逾矩”,而不并举规矩,至墨子、孟子始以规矩并用,足证规之晚出。这完全是一时异想天开的考据,不料那时看卷子的先生也有考据癖,大赏识这篇短文,批了一百分。英文考了六十分,头场平均八十分,取了第十名。第二场考的各种科学,如西洋史,如动物学,如物理学,都是我临时抱佛脚预备起来的,所以考的很不得意。幸亏头场的分数占了大便宜,所以第二场我还考了个第五十五名。取送出洋的共七十名,我很挨近榜尾了。(引自胡适《四十自述》)

    其实,这次考试胡适并没有达到各学校通常划定的及格线,平均分数仅得59分。既然要凑足七十人,招收的方式自然就是矬子里拔将军,这就决定了招考方顾不得投考者是打虎的武松,还是武松的兄长——那个卖烧饼的武大郎了。但无论如何,像历史上所有真正的招考一样,在发榜之前,考生们的心情总是怀揣一只小兔,恍恍然,砰砰然,坐立不安。尤其像自我感觉并不好的胡适就更是如此。许多年后,胡适回忆道:“那一天,有人来说,发榜了。我坐了人力车去看榜,到史家胡同时,天已黑了。我拿了车上的灯,从榜尾倒看上去(因为我自信我考得很不好),看完了一张榜,没有我的名字,我很失望。看过头上,才知道那一张是‘备取’的榜。”

    胡适的聪明此时便显露无疑,人家看榜是从上往下看,他却来个反其道而行之,倒着看。当时自我感觉或实际情况考得比他差的大有人在,恐怕不见得都有自知之明和如此做法。当得知刚才所看的并不是“正榜”时,胡适如同从跌落的深坑又突然望见了暗夜中跳跃的鬼火,惶恐中揣着一颗忐忑不安的心,抬起衣袖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水,继续观看。榜文如下:

第二次考取庚子赔款留学美国学生榜(宣统二年) 

   名次       姓名     年岁         籍贯             学堂        平均分数

       杨锡仁   一八        江苏震泽        上海南洋中学         79

       赵元任   一九        江苏阳湖         江南高等            73

    ∫              ∫            ∫               ∫                   ∫       

41       施赞元   二0        浙江钱塘         约翰书院             61

  42      胡宣明   一九       福建龙溪        约翰书院               61    

43      胡宪生   二0        江苏无锡         译学馆                 61

44      郭守纯   二0        广东潮阳        约翰书院               61

45      毛文钟   一九       江苏吴县         直隶高等工业          60

46      霍炎昌   二0        广东南海         岭南学堂              60

47      陈福习   一八        福建闽县        福建高等              60

48      殷源之   一九        安徽合肥        江南高等              60

49      符宗朝   一八        江苏江都        两淮中学              60

50      王裕震   二0         江苏上海        美国加厘福宜大学      60

51     孙恒     一九        浙江仁和         杭州育英书院          59

      52    何成[木矛木]一七      浙江平湖        上海南洋中学           59      

53     过宪先   一九        江苏金匮        上海高等实业           59

54     邝翼堃   一九        广东番禺         约翰书院              59

55     胡适     一九        安徽绩溪         中国新公学            59

56     许先甲   二0         贵州贵筑         四川高等              58

57    胡达     一九         江苏无锡        高等商业               58

58     施莹     二0          江苏吴县        上海高等实业          57

59     李平     二0          江苏无锡         江苏高等             57

60    计大雄   一九        江苏南汇          高等实业              57

61    周开基   一九        江苏吴县          上海南洋中学          56

62    陆元昌   一九        江苏阳湖          上海高等实业          56

63    周铭     一九        江苏泰兴          上海高等实业          55

64    庄俊     一九        江苏上海          唐山路矿              55

65    马仙峤   一八        直隶开州          保定高等              53

66    易鼎新   二0         湖南醴陵          京师财政              53

67   周仁     一九         江苏江宁          江南高等              51

68    何斌     二0         江苏嘉定           浙江育英高等         51

69   李锡之   一九         安徽合肥          安徽高等              50

70   张宝华   二0          浙江平湖         美国加厘福宜大学      50

    胡适继续说道:“我再拿灯照读那‘正取’的榜,仍是倒读上去。看到我的名字!仔细一看,却是‘胡达’,不是‘胡适’。我再看上去,相隔很近,便是我的名字了。我抽了一口气,放下灯,仍坐原车回去了,心里却想着,那个胡达不知道是谁,几乎害我空高兴一场!”至此,胡适悬着的一颗心才算砰然落地。

    后来方知,那个胡达便是胡明复。胡适回忆说:“后来我和他和(胡)宪生都到康南耳大学,中国同学见了我们的姓名,总以为胡达胡适是兄弟,却不知道宪生和他是堂兄弟,我和他却全无亲属关系。”

    胡适所说的胡达,共三兄弟,即胡敦复、胡明复、胡刚复。胡达后转哈佛大学,获博士学位,是“中国科学社”发起人之一。回国后任大同、交通、东南等大学教授。在东南大学时与吴宓等一群重量级“海龟”同事,并造出了东南大学最为鼎盛的局面。1927年夏季休假回乡,为避暑到一个偏僻池塘游泳,用的是狗刨式。游到中途不幸其小腿肚子转了筋儿,不能继续蹬歪,乃紧急呼救。时值正午,乡民们正在家中睡觉午休,其声不闻。只有附近一个80多岁的老妪闻讯,住着拐杖,全身打着哆嗦赶到水塘边探个虚实。只见胡达在池中鸦子状呜呜哀叫中不住地点头喝水、吐水,情形甚急,性命甚忧,哪老妪却只能望塘兴叹而不能下塘救人。胡达在扑腾了一阵后,终于气尽力绝,没水淹死,年仅37岁。当然这是后话。

    与原胡明复,后改名胡达颇为相似的是,胡适的名字也是留洋前才改的。胡在回忆中说:“我在学校里用胡洪骍的名字,这回北上应考,我怕考不取为朋友学生所笑,所以临时改用胡适的名字。从此以后,我就叫胡适了。”此又见出胡之聪明。至于是大聪明还是小聪明,或者是否聪明反被聪明误等等,只能另当别论了。

                                                                        考试前的赵元任小照

    1910年8月16日,胡适、赵元任等留美学生在上海码头登船“放洋”,抵达美国后,分属于不同的学校就读,赵元任与胡适等人同入康乃尔大学(即胡适早年所说的康南耳),胡读农科,后入文学院,主修哲学;赵读数学、物理。1914年,赵元任以全校总分第一名的成绩毕业,并与任鸿隽(叔永)、杨铨(杏佛)、胡达(明复)、张准(子高)、周仁等等十几位中国留学生发起组织成立“中国科学社”,出版《科学》月报,以“联络同志,研究学术,以共图中国科学之发达”为宗旨,开展科学活动。与此同时,赵元任开始研究中国语言学,并与胡适等人写出了以“中国语言问题”为主旨的若干篇讨论文章。1915年,胡适入哥伦比亚大学从杜威研修哲学,赵入哈佛大学攻读哲学和科学史,于1918年获哲学博士学位。胡适于1917年5月22日,在哥大参加了博士学位答辩后匆匆归国,旋任教于北京大学。

    胡适真正拿到博士学位是在毕业十年后的1927年,其中的原因众说纷坛,直到现在没有结论。胡适除哥大颁发的这个博士学位外,另得美国与海外各大学名誉博士学位35个,加起来共得博士帽子36顶,仅次于胡适的,是一生共得了22个名誉博士学位的宋美龄。

[ 打印 ]
[ 编辑 ]
[ 删除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博主已隐藏评论
博主已关闭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