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 (147)
2008 (100)
2009 (141)
2010 (139)
2011 (210)
2012 (172)
获奥斯卡最佳配乐奖,祝贺!请听为电影赢得大奖的Soundtrack之一部分。。。(新)
-----------------------------------------------------------------------
剧情类的好电影 『赎罪』 (ATONEMENT)---讲的是永远不朽的话题:关于爱情,关于战争,社会等级,宽恕与忏悔,不是很黄很暴力的那种,看后给人思考余地,本人希望它明天晚上能获奥斯卡最佳电影奖。。。
编剧伊恩·麦克尤恩(Ian McEwan)是如今英国最富盛名的作家之一,他创作上有个“伟大传统”,就是喜欢把刚完成的书稿送给妻子安娜莱娜看。结果小说《赎罪》竟让妻子安娜莱娜哭了,这在之前是未曾有过的,究竟是什么触动了伊恩坚强的妻子?伊恩说,“一定是某些特别的东西。”肯尼斯·杜兰,《洛杉矶时报》的专栏影评人,如此评述小说---“作为一部确定无疑和深刻感人的作品,《赎罪》是当代最感人的爱情故事之一,它对摧毁和创造、分离和愈合的虚构力量做出了一次强有力的冥思。”
但是要把一部优秀小说的原著改编成电影谈何容易哦!两种艺术形式根本是不同的:小说家的最好朋友是一个静止的沉思的角色,而电影制作的最好朋友则要在动态中体现出其活力。光是进行删节,冲淡和简化处理当然不行,如何把握原著的精髓,然后充分利用电影语言的特点进行再创作,这是体现导演功力的关键。我从外行的角度看这部电影---在人物心理描写上很细腻深刻,战争场面铺展也相当恢弘华丽,就觉得这两方面都处理得挺好!
喜欢这部体现复杂人性的言情电影,看到女主人公因少年时所犯下那个刻骨铭心的错误,以致于背负一生的罪恶感和愧疚感,她一次次地在虚构的意识里构筑起罗比和塞西莉亚重逢场面,让故事一次次重来,她想用美好的结局来安抚自己内心的愧疚,但一切毕竟已无法改变。虚构的力量毕竟很有限!不得不赞同这个观点:一旦残忍已经构筑,虚构的忏悔,已经不能赎回真实的生活。。。
编剧: Ian McEwan
导演: Joe Wright
主演: Keira Knightley James McAvoy Romola Garai
先看一段{ATONEMENT}电影剧照的VIDEO(剪辑还不错)----
可惜Josh Groban在这儿演唱一般(感觉比较无奈,比较不太投入。。)
剧情提要:
1935年,宁静悠闲的英国乡村。生活富足且地位显赫的泰丽思一家正在这里躲避着近年来英国少有的酷暑。这天,家里年仅十三岁的小姑娘布里奥妮·泰丽思(斯奥塞·罗南饰)在农庄闲逛时偶然看到了自己不该看到的一切——管家的儿子罗比·特纳(詹姆斯·麦卡沃伊饰)和姐姐塞西莉亚·泰丽思(凯拉·耐特丽饰)的亲密行为。年幼无知的小姑娘以为高大的罗比要对美丽的姐姐欲行不轨。恰巧在同一天夜里,招风的表姐劳拉·昆西(尤诺·泰普饰)又被人强暴,这一切更让布里奥妮认定罗比就是那个无恶不作的罪犯。
事实上,受过良好教育的罗比·特纳早就对性格坚毅的塞西莉亚情有独钟,而塞西莉亚同时对志向远大的小伙子颇为看重。此时的两人已然处在了恋情当中。但小布里奥尼的突然出现加上此次对罗比堪称致命的误会,最终断送了塞西莉亚与罗比青梅竹马的爱情。倒霉的罗比蒙冤入狱。只留下伤心欲绝的塞西莉亚独自一人承受失去爱人的痛苦与内心愧疚的折磨。而贪慕虚荣的表姐劳拉竟然“一蹴而就”地嫁给了那个当年强暴自己的有钱人保罗·马歇尔(本尼迪特·坎贝巴彻饰)。
多年后,残酷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如同这场致命的误会一般袭击并蹂躏着带给姐姐无尽痛苦的布里奥妮生活和内心。自我救赎成了她此生最大的心愿。然而,无情的战火最终将一对未成眷属的有情人相继吞没。而心结难开的布里奥尼则花费了她毕生的经历将这场致命误会写成情真意切的小说,期待有朝一日能真相大白于天下,还一对有情人清白……
(来源:新浪网)
电影链接可从土豆网下载。谢谢!
我就说吗,我姐夫那厚道重情义的人怎么能天天挨斗吗~~~~嘎嘎
谢谢姐姐对姐夫的“宽大”
也谢谢姐姐对我的厚爱!
姐,我还要说什么才能表达我有你们真幸福的心情?
我马上去。。。
希望和现实总有一段距离。
呵呵
哇。哇。哇。连叫三遍!!
谢谢谢谢。连说四遍!!
那么明天见啦
姐姐是不是失望了~~~
为了弥补姐姐的遗憾
我写了一点。。。。。
望姐姐姐夫雅正!
另外
千万不要天天的搞我姐夫的斗争~~~~~啊!
祝各位好啊!
小米兰也回来啦!
可惜这片子没得大奖。 :(
也不知道转的电影链接好用不好用。。
还没机会把小说读了,听说很不错的。时空转换很有悬念的。
我过去总以为宽恕别人,谅解别人当年犯下的错,以“一笑泯恩怨”会是解决许多历史问题的终结心态,做不到是因为自己的道行修养还不够的缘故,看到你的诠释,觉得你说得很有道理!有些错误确实无法原谅。。。
很重要的一点,有些人忏悔的目的只是为自己解压,用火烧自己,是为灵魂寻找解脱的出口,但我觉得更重要的意义是给后人给社会的,怎样才不会重犯同类错。
谢谢罢了!
你的精辟评论昨天出现在我们这儿的报纸上了!:)
这部《随想录》渗透了晚年巴金的真实思想与感受,在这部书中,巴金说:“这是一笔心灵上的欠债,我必须早日还清。它像一根皮鞭在抽打我的心,仿佛我又遇到五十年前的事情。”写这本书的时候巴金还说:“好象有一个声音经常在我耳边叫。我快要走到生命的尽头了,我不愿意空着双手离开人世,我要写,我决不停止我的笔,让它点燃火狠狠地烧我自己,到了我烧成灰烬的时候,我的爱、我的恨也不会在人间消失。”
其实每一个活着的人,心里必定有一些要忏悔的事,有一些要去“赎”的“罪”。那是一种只有要到了中老年之后,积累了一定的人生经验和阅历之后,在心安静下来之后,才会有的感悟。很少听到年轻人忏悔,年轻时行动大大强于思想;年轻是一个情绪化的季节,是一个赶路的季节,那个时候我们很少会安下心来去思考。然而,任何一个有良知有思想的人,到了中年就会反省自己;反省自己年轻时的行为,反省自己对周照的人与事的态度,反省自己每一段感情,反省一路走过来的生命。这大概就是所谓的“中年人的精神回归”吧。
在我看来,今天的许多忏悔(包括这个电影中的忏悔)大都苍白无力,这些忏悔除了反复提醒过去的悲剧外,很少去揭示和探讨悲剧的根源。人们用这些忏悔来安慰良心,为自我折磨的良心寻找一条自我宽恕的解脱之路,像极了那皇帝的“罪己诏”。有些错误和罪行你一旦你犯下了,永远也赎不回来。虽然许多人都认为有忏悔意识总好过没忏悔意识,但是,你又能让黄河的水倒流吗?
因此,我坚决不同意巴金在《随想录》序言中说的“讲出了真话,我可以心安理得地离开人世了。”“抉心自食,欲知本味。创痛酷烈,本味何能知?痛定之后,徐徐食之。然其心已陈旧,本味又何由知?”所以,无论是罪行的始作俑者还是作俑者,都没有权利心安理得。我决不同情忏悔者,我也不要求人们宽恕我的过错。因为,有些错误是不能原谅的,有些罪行是不能饶恕的,有些错误和罪行是用生命都忏悔不了的!
于是,我只剩下一个简单的愿望,那就是呼唤人道主义的回归。
*** 不要意思,本来是说电影的,你看我又犯了“借题发挥”的老毛病,望楼主多多包涵。哈哈哈。。
估计---老无所依(NO COUNTRY... )会得好几个大奖
刚看到发最佳女演员奖,真是意外惊喜呵。。。
让法国年轻女演员MARION得了!La Vie En Rose 这电影我喜欢得紧。。哈哈
任何人演EDITH PIAF的历史,都绝对是一挑战。。。
找个时间好好看看这部片子.
你好明亮!
看了你对JUNO的精彩影评,就去找了电影看。果然有清新的感觉。对白就象90后孩子的语言习惯。。
哦,最佳化妆奖给了LA VIE EN ROSE,是很不错的!因为女主角要演一个家喻户晓的法国名歌星,长得又很特殊。。不容易!
我正在看Oscar了,很多电影都没看过的。回头慢慢看吧。:)
记得我们全家去看李安断背山的时候我母亲刚刚去世,最后看到安尼斯捧着杰克的衬衣那一段我竟悲从中来泣不成声,印象太深了!从影院出来后情绪释放了,感觉轻松哦。。。
你好小老弟。。:)
已经看了几部了,但没很震惊的感动,象去年看面纱的DVD时那种感觉。
有两部法国电影我倒是很喜欢:La Vie En Rose 和Le Scaphandre et le Papillon ,文化上有认同感。
我一边看电影,一边就在回想文革时期身边真实发生的事。。不知当时那些丧了天良的孩子们现在是不是生活在忏悔中。说是少不更事,但不见得每个孩子都会存心坑害人吧。
当然,知道忏悔和救赎自己良心的人,要比后来找借口或变本加利地继续害人更象个大写的人。。。
社会导向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
:)
不知道比利时什么时候有
这个我先收藏
等过二天看网络容量能不能允许我现在家里看看。。。哪怕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