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正文

旧京人物素描:评书票友班三爷

(2006-08-15 11:41:38) 下一个

旧京人物素描:评书票友班三爷

清末八旗子弟喜欢养鸟斗蛐蛐儿的多,喜欢读书写字儿的少。少归少,但并不是没有。宣武门外西草厂胡同的班三爷就喜欢读书。不过班三爷读书不像有些孩子,读书是为了进城当官谋生,所以拼命去苦读枯燥的四书五经,班三爷把读书当作养鸟斗蛐蛐儿一样的娱乐,所以他正经书没看几本,乱七八糟的歪书读得挺多。

班家虽然是旗人,但是到了班三爷他爸那一代,已经丢了铁杆庄稼。不过班三爷他爷爷有远见,从内城偷偷搬出来,在西草厂胡同买了一个三进大院子,自家住里院,把前院和中院出租出去。宣外一带会馆多,但是再多也不能把全中国各个地方都收进来,总有偏僻的地方被遗漏,那么这些地方的人来京出差,也要找地方住。班家就把房子出租给这些人,说白了,就是一个无名地区联合会馆。

班三爷从小看到家里有了这个进项,吃喝有保障,就无论如何也建立不起功名之心。他爸就是说破了天,班三爷也不读正经书,不走读书当官的路。班三爷的观点是,读书就是读书,如果为了当官而读书,那就是伪君子。1905年班三爷18岁,这年朝廷废除科举,班三爷打心眼里高兴,对他老爸说,您瞧瞧,连老佛爷都明白了,科举招上来的都是官迷白痴,办不成大事,所以给废了吧。

1912年大清变民国,班老爷子病死了,班三爷也25岁了。这年他娶了一个汉人媳妇,知书达理,敬奉婆婆,手脚勤快,办事精明。过门不久就接手了前院中院的客房出租业务,管理得井井有条,用不着班三爷操半点心。所以班三爷看闲书累的时候,就去泡聚闲斋大茶馆,跟老茶客们东聊西扯,消磨时光。

民国初期,思想开放,言论自由。书刊报纸上白纸黑字,各类言论都有,只要不太过分,就没有人追究。所以民间也不怕说错话,聚闲斋茶馆柱子上原来那块莫谈国事的牌子,被摘了下来,改成说评书的书码牌子,那时候京城时髦书茶馆,借说评书,谈古论今,批评时政。聚闲斋邱老板也赶时髦,请说书艺人来他这里转场,吸引茶客。

班三爷因为读过不少乱七八糟的书,对历史和时政有自己的看法。说书艺人上面说,班三爷端着盖碗茶,斜着眼睛听,等一段完了,书童端着笸箩收钱的时候,班三爷扔几个大子儿,然后就跟同桌的人发表自己的看法。

例如评书艺人严大嘴来说《西汉演义》,把汉朝开国皇帝刘邦说成是盖世无双的大英雄。班三爷则不这么认为。他认为刘邦做事不讲规则,不讲诚信,为中国历史开了一个极坏的先例。刘邦项羽划定楚河汉界之后,项羽按约班师回朝,但是刘邦背信弃义,背后发动突然袭击,纯粹是小人伎俩。茶客们听了有兴趣,给班三爷敬了一支洋烟卷,请三爷接着说。

三爷说,刘邦这小子后来对自己打天下的兄弟也不讲诚信,原本说好了共同坐天下,但是得了天下之后,他把那些功臣当作不打猎时多余的狗,一个一个给烹了。刘家的天下是保住了,但是中国的道德时代从此就算结束了。后来的皇帝都跟刘邦学,为达到目的不择手段。这就叫做成者为王败者寇,这就是说当上王的,只不过是成功的土匪罢了。

茶客们说,班三爷,您这话要是放在前清,说不定就被押送菜市口了。

班三爷一笑说,这不是民国了吗?

班三爷的奇谈怪论,经常吸引一些人。后来邱老板动员班三爷,要不然您也下海说一场?邱老板还真把班三爷给说动了。班三爷跟严大嘴拜了师傅,装模作样地学了几天抖扇子,摔惊堂木,然后就在聚闲斋下海玩票说书。

袁世凯死后不久,中国陷入军阀混战,言论管制越来越严,终于有一天,邱老板重新挂上了莫谈国事的牌子。班三爷也从此闭上了嘴巴。[2006-8-5]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