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艺术的定义及其他

(2004-12-11 21:19:47) 下一个
文章来源: 饶舌 于 2004-12-09 11:10:47 诗坛的朋友在讨论艺术的时候谈到艺术的定义,问我的观点。我对任何种属定义不感兴趣,更感兴趣操作性定义及其他定义方式。我们通常说的定义都是种属定义,这种定义貌似统括,其实模糊不清。 比如 优秀学生是成绩好的学生 (小学生) 这种定义对人的认识帮助很小,我们还得定义什么叫成绩好。操作性定义则是: 优秀学生 语文 85 或以上 数学 90 或以上 社会测量里面大量使用操作性定义 艺术是很难定义的东西,用种属定义可能一点意义都没有,用操作性定义也无能为力,比如广义的艺术(文学艺术)是 小说,诗歌。。。。。绘画,雕塑。。。音乐,舞蹈。。。。 我们还是一误所获 我注意到你在谈艺术是什么的时候提到了哲学,宗教,科学,这也是定义的一种方式,好像被称为关系定义。人类思维产品这个全集,包括了哲学,宗教,社会科学,科学,艺术等等,我们对他们的特点比较,区分,找出艺术作为一个子集独立存在的理由,去这么思考它。 一种思维产品形式独立存在需要理由,否则就并入其他类型。所以艺术要跟哲学,宗教,科学的思维形式,表现手段区别开来,每个人都有对上述门类的认识和理解,相信自己会找到艺术的真谛。自己去体会,比等待一个现成的答案重要得多。 但是我自己有一些对于艺术的看法,写在这里: 艺术从来都是某种社会观念的载体,比如曾经举例的裴多菲的诗表现了自由比爱情和生命有更高的价值,但是艺术的这种功用正在大幅减低。欧洲工业革命以后的那些作品承载了最重的社会观念,它们成了现代社会意识和观念的启蒙教育,整个人类受益匪浅。但是今天艺术作品从总体上担当不了那种功能了,我们不会再读到 悲惨世界 那样沉重的作品,也不会读到 红与黑 那样把用爱情故事 对抗一种制度的作品。看今天美国电视剧除了轻松就是轻松,中国电视剧还在探讨社会问题,美国人已经不这么做了。 那么原因在哪里呢?因为社会科学发达,从前渗透在艺术作品里的所谓寓教于乐的社会观念有专门的更科学的表述,艺术作品毕竟是创作者个人的体验,再好伟大的作家,诗人画家对社会的观念都是片面的,而且相对于今天复杂的社会艺术作品越来越不能指引人生。现代社会已经不需要艺术来指引。看我们每个人的经历也可以证明,我们在这里谈艺术,我们却不敢选择艺术为生。 当艺术从承载社会观念的责任中释放出来以后,艺术自身的手段和形式变得格外重要。那英雄电影来说,中国人批判它没有内容,它却在海外赢得广泛市场。这说明艺术的标准变化了,作为电影,它说一个什么故事,表现一个什么社会观念远远不如从前那么重要了。从前为了批判资本主义制度,桌别林用尽了一生的精力利用他的电影。现在有那么多的经济学家,政治学家,社会学家在探讨制度,它们的结论更可靠。艺术家说话的分量太小了,不如不说。相当初中国拍渴望,万人空巷,现在呢,大家都哈韩哈日去了。 所以应该看到这种趋势,艺术越来越回归它自己,更多地探讨表现手法---独特地表达方式。另外艺术比任何创作都对最新的形式赶时髦,所以艺术创作者要对新的形式和趋势有足够的了解,不要沉醉在半个世纪以前 最是温柔的一低头 之类。
[ 打印 ]
阅读 ()评论 (0)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