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关于艺术家的爱情: 是爱情还是缺乏爱情点燃艺术激情?

(2004-10-29 02:08:29) 下一个
文章来源: 轮子不转 于 2004-06-14 14:41:38 关于艺术家的爱情 是爱情还是缺乏爱情点燃艺术激情? 经常能听到一种说法,艺术家的浪漫而又热烈的美丽爱情点燃了艺术激情,从而创作出了传世之作,不幸的是,这差不多是一个谬论。 大多数事实是,缺乏爱情而不是拥有爱情点燃了艺术激情。 诗人大多是潦倒的,这是不争的事实,否则就没有愤怒出诗人的说法了,养尊处优的人对自己所处的社会是不会有什么愤怒的,处境艰难的人才会愤怒。潦倒就很难获得爱情,这是诗人为什么特别喜欢讴歌爱情的原因,越得不到的越美好。其实徐志摩算是有幸的,即使如此他的爱情之图途依然是很困难的,最后也是因为维持爱情而鞠躬尽瘁。这个境况到今天不仅没有改变,可能更加恶化了。诗人的相对贫困成了诗人的梦魇。 画家的情况则比较复杂,一些画匠是衣食无忧的,他们可以靠作画谋生,或者他们作画的目的就是谋生,他们谋得所谓得爱情可能比较容易。但是凡高这样天才的画家面临的处境就很恶劣了,他们死后作品可以天价卖出,但是生前作品却一文不值。因为他们是天才所以创作就是异类的,要被旧的价值体系接受根本是很困难的。那天做凡高的帖子时候知道,他几次求爱都遭到拒绝,如果那些拒绝他的女性知道他后来的价值凡高就不会缺乏爱情了。所以说,是因为缺乏爱情而点燃了凡高的创作激情。 音乐家的例子不太熟悉,很小的时候看连环画,看莫扎特在街头卖艺,很是惊讶。那本连环画的说明是,在资本主义那种黑暗的制度下艺术家只有沦落街头的份,好在我从小就不信那套,否则后来准成傻子。其实每个社会都有很相似很一致的东西----是“缺失”或者被剥夺成为个人发展的驱力,而不是富足。与莫扎特同时代的宫廷乐手,绝大多数逃不脱匠人的命运。毕加索是个滋润的例外,但是也是在青年结束之后才如此滋润。 爱情是每个人从青春开始最强烈憧憬的需要,因为不被满足,一般人在青年时代起就拼命的工作来达到目标,越得不到越奋发图强,对于艺术家,他正好可以把对爱情的追求表现在作品里。所以,被误认为爱情点燃了艺术激情,而我的观点是,缺乏爱情点燃了艺术激情。 这个结论在过去的年代是明显的自证的,因为未成名的艺术家连生存的基本条件都没有,今天其实也适用,所谓相对贫困吧。不过今天很难出现那种伟大的艺术家,或者也不需要了。今天的艺术家用很短的时间就可以搬进SOHO与佳人相伴,不缺乏也就没有天才的激情。但是由于技术和生活条件的改善,我们迎来了一个匠人辈出的时代。 我很理解那些希望艺术家永远跟爱情联系在一起的愿望,但是当我读凡高的传记的时候,特别的遗憾是,一个伟大的天才却没有像样的爱情体验。那些很多读书人视为粪土的大款大碗,却很有机会尝试“浪漫爱情”。你的不承认不接受,并不影响他的那个世界。我们真的可以视他们为粪土吗?不可以,他们只不过不是艺术家,不是如我们一样读了好多书读得过于较真有点矫情了而已。社会是如此矛盾,始终不渝地试图把饱食终日无所用心的达官贵人或者今天之大款大腕才拥有的“浪漫爱情“,套到穷困潦倒甚至要穿着露出脚趾的皮鞋的天才艺术家的头上。 我们向往的未必真实,真实的未必美好,美丽的又未必是善的,这是现实的“残忍”,我们却只有接受的份
[ 打印 ]
阅读 ()评论 (5)
评论
目前还没有任何评论
登录后才可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