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架

白云意懒,偏来僻处媚幽人
个人资料
  • 博客访问:
博文
(2009-01-03 16:19:58)
30年阅读热点回溯:伤痕文学到青春派作家群(ZT)-2008年12月22日范风琴上海社科院学刊求知若渴的精神阅读  关键词:伤痕文学开禁西方文化美学热朦胧诗  十年浩劫给人们带来了精神和物质上的巨大伤害,文革结束后“伤痕文学”应时而生。较早在读者中引起反响的“伤痕文学”是《人民文学》1977年第11期刊发的北京作家刘心的《班主任》,当时评论界认为这一短篇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26 21:58:00)
说起唐代,我们立即就会想到唐诗。唐诗,是中国诗坛上的珠穆朗玛峰,在小农社会里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是一个无法企及的高度。
唐代,连政治、哲学都透着诗歌的芬芳,是典型的诗歌时代。唐代的诗坛,不仅诗人多,而且还挺立着一队令后人肃然起敬的巨人,像李白、像杜甫、像韩愈、像白居易等等等等,“不尽长江滚滚来”。这一个接一个登场的巨匠,宋朝以后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2-18 20:18:21)
(术士解梦,占吉凶,断祸福,算命是他们的目的。哲人释梦,将梦掰开揉碎论断,每一处论出一个形而上的理论。结果是著书立说。据统计,在梦的解释上女人更偏向传统的吉凶观,男人则偏向心理学。而我,一个彻底无神论的女人,偏向文人说梦,好看,说得如诗如画。)
ZT3篇“说梦”
说梦-朱自清 伪《列子》里有一段梦话,说得甚好:
  “周之尹氏大治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08-11-26 06:52:06)


  伴着潇潇春雨,到江南古镇走了一趟。下雨给游览带来了诸多不便。但欣赏古镇,品味古镇,恰恰该在雨天。雨天的乌镇烟雨飘渺,是那么个性闪烁、古风淳朴。徜徉古街长巷而神迷,静赏小桥流水而心醉。她好象一杯淡淡的绿茶,是需要慢慢地、细细地品味的。
                               
  走在烟雨迷蒙的古镇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008-11-25 05:35:41)
(胡杨生下来一千年不死,死了后一千年不倒,倒下去一千年不朽,这种遇强则强、逆境奋起、一息尚存、绝不放弃的精神,应该是中华民族永远的追求。
风清骨峻,美文。)胡杨生于西域。在西域,那曾经三十六国的繁华,那曾经狂嘶的烈马、腾然的狼烟、飞旋的胡舞、激奋的羯鼓、肃穆的佛子、缓行的商队,以及那连绵万里直达长安的座座烽台……都已被那浩茫茫的大[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70年代末:  第一批青年偶像发端  70年代末是一个孕育着变化的时期,一些新的气象悄悄出现。其中之一就是整个社会萌生了对科学的崇敬。刚经过“文革”浩劫的中国,科学技术、文化教育百业凋敝,摘取“数学皇冠上的明珠”的陈景润就成为国人民族振兴愿望的一个投射对象。一篇《歌德巴赫猜想》激发了全国人民尤其是年轻人对于科学的无比热情,陈景润身上所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俞敏洪在北大开学典礼上的演讲 可以说,北大是改变了我一生的地方,是提升了我自己的地方,使我从一个农村孩子最后走向了世界的地方。毫不夸张地说,没有北大,肯定就没有我的今天。北大给我留下了一连串美好的回忆,大概也留下了一连串的痛苦。正是在美好和痛苦中间,在挫折、挣扎和进步中间,最后找到了自我,开始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能做一点事情。 [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囧死了.....表白了!!!全过程!!!!!zt来源北大未名(一直不看好90后崇尚的“有了快感你就喊”那种生活态度。可是这一篇表白,大囧若神。。很校园歌曲风味,干净清爽惹人爱。)
喜欢了两个学期的师兄
我硕,他博
之前他一直有gf,偶是有良好道德情操滴四有新人所以坚决不撬人墙角
这学期他和gf分手了
偶纠结好久要不要去表白
555
纠结纠结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ImpressiveRemarks:Inthatboomingvoice"HelloChicago."HearrivedatthefieldwithMichelleAnnounce:TonightwemadeHistory!PuthisarmsaroundallAmericans:youngandold,richandpoor,DemocratandRepublican,black,white,Latino,Asian,NativeAmerican,gay,straight,disabledandnotdisabledCredit:Verygraciousaswell,forthosespecificpeople,andaboveall,Iwillneverforgetwhothisvictorytrulybelongsto–itbelongstoyou.Claim:...[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总是有点不能理解沈从文,如果和左翼文坛有那么大的恩怨,为什么要留在北京受尽屈辱。留下来的那么多的文人,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沈从文这样冷落、这样被压迫?都说沈从文受到“致命的一击”是1948年3月郭沫若发表了《斥反动文艺》将沈从文定为“桃红色”的“反动”作家。郭在文中斥道:“特别是沈从文,他一直有意识地作为反动派而活动着。”可是,沈从文早在30[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
[6]
[7]
[8]
[9]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