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读书、音乐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个人资料
五梅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2015-04-20 07:24:22)
如果您想象电影讲的是俊男美女、宫廷爱情的故事,您可能会失望。随着故事的展开,您的心情会逐渐变得沉重起来,即使您坚持以事不关己的态度看下去,最后还是可能禁不住为这个200多年前的欧洲故事流泪。 “ARoyalAffair”是丹麦2012年拍摄的电影,讲的是18世纪6、70年代丹麦一段真实的历史。这对相爱的男女分别是英国出生的丹麦王后CarolineMatilda和丹麦国王ChristianVII[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这是文革时期发生在邻居李二姐工厂里的真事儿,李二姐亲口告诉我的。
因为有点儿残疾,李二姐初中毕业后被分配到工厂工作。想到她的很多同学都要上山下乡,李二姐特别珍惜这个来之不易的机会。李二姐的爸爸好像有点儿“历史问题”,幸亏他在大机关工作,那里有的是部长、副部长、司长、副司长需要“关照”,李大叔的级别还没高到需要“关照&rdq[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来西方后发现,每隔几年就会有一些优秀的文学或文艺作品面世,这些作品讲述的是二战屠杀犹太人的历史。在中国也是如此,有很多讲述抗战和南京大屠杀的文学或文艺作品。这么多年过去了,人们为什么会如此“怀旧”?就是因为现在还有人否认或者不相信大屠杀曾经发生过,还有人对这段历史一无所知,纳粹的符号还处处可见,日本“军国主义”的幽魂还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外公的命运要从1949年11月重庆“天翻地覆”开始说起。在这以前,外公担任中国银行重庆分行的襄理。银行被接管后,来了一位知识分子出身、通情达理的“军代表”。外公向他交代了自己的“历史问题”:即抗战期间,被派到国民党的“中央训练团”受训,这是当时所有国家机关中层干部都要接受的。“中训团”结业时,集体加入国民党。后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外婆是位艺术家,退休前是“人民美术出版社”编辑。她爱好昆曲,写诗、作词、书法、绘画,样样出色,举手投足充满了艺术家的气质。文革伊始,外公含冤离去(将在《混沌的童年》结束时记载)。因为不能公开表示悲伤、哀悼亲人,外婆将哀思深深地埋藏在心底。后来我们才得知,外婆在心中一遍又一遍地作诗纪念外公,如此13年!形容当年不允许家人领取骨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生活在北京,就象住进了封闭的高墙里,对外面的真实状况一无所知。在北京,我从来没有见过乞丐。小时候听说,曾经街上有个乞丐,当外国记者将照像机对准他时,有个好青年挺身而出,挡住了外国人的镜头。在蚌埠等候去合肥的火车时[1],我惊讶地看到车站外遍地都是乞丐。这里没有外国人,自然也不需要“好青年”挡镜头了。 到了合肥后,我在街上和餐馆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969年在我的记忆中刻下了一道深深的年轮,因为那年的事特多:舅舅闹病和我转学还只是年初的事[1]。我们从小受的传统教育是,家里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国家的事再小也是大事,也要凌驾于个人和家庭之上。1969年的“国”事还真不少:比如珍宝岛事件,“九大”、和北京69届初中毕业生去东北建设兵团。中共“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正式确立了林彪为毛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2-26 19:21:59)

(旧文归档:写给国内亲友的旧文章)
为了迎接APEC,在北京的亲友,但凡有窗户或凉台面向外宾经过的大街,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骚扰”,最后连晒衣杆也被拆了,说是怕奥巴马看到晒的衣服。有抱怨的人问“那奥巴马真的会看吗?”
我还真不知道,但我可以告诉您,几年前美国掀起了一个草根“绿色运动”:即“晒衣权[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4-12-26 08:27:38)

“文庙”即孔庙,“庙”繁体字是“廟”。一天,二游客来到一文廟,甲说:“这是‘文朝’”。乙说:“不对!这念‘丈庙’”。二人各持己见,相持不下之际,看到一位正要去打斋的和尚,便请他评理。和尚不知谁对谁错,急忙说:“我得赶紧去打齐”。二人笑道:“原来是位白字和尚”。二人接着打嘴仗,这时一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周仲眉、陈鹂伉俪是昆曲爱好者。本文以昆曲为主线,记载了他们的故事和若干诗文,从二人的“娃娃亲”开始,历经“抗战”前后、“反右”、“文革”,直至20世纪最后一年。作者是他们的女儿周同云女士。经作者允许,在此分6集登出。
暮年的陈鹂(图14)虽然在女儿家安定下来,但因儿子的病不时复发,心情抑郁;又失去了一直为她伴奏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