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啊扑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意大利学者兼作家翁贝托·艾柯在随笔集《带着鲑鱼去旅行》说:“大众媒体说服我们想象才是真实,现在他们又要说服我们真实全是想象。事实则是:媒体表现出越多的所谓真实,我们的日常实际所就越像电影。”
俺想说的是,“带着相机去‘旅行’”的摄者,无论他的片子是真实或想象,在臆评里则统统被融入俺的想象,即“真实“的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2017-05-15 06:21:13)

“佳片臆评“,顾名思义,有评论、有臆想。评论处则尽量做到严肃,臆想处则尽量做到扯淡,两者鬼魅结合,力求达到一种比较靠谱的非主流摄影评论。 近读网文,草木鸟兽文字贼多,仅仅善用各种动植物的名字,就显得文章足够花哨。《论语》云,“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对此袁枚则不以为[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日看到风隐同学把俺六七年前的老贴挖了出来,俺不免有点小兴奋,同时也有点冒汗,真忘了当年是咋写的了,也忘记了当时的心境,也许是怀着刚学摄影才会具有的热情,想在摄坛菜鸟堆里大师堆里拱一拱吧,总之记太不清了。 怀着颇为自恋的好奇心,我把自己的老贴又读了一遍,感觉像是在读别人写的东西似的,不过还读得认认真真,后来竟觉得津津有味,心里[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3)

手机拍于一个凌乱的下午。。为慎重起见,照片上俺还配上了难得一用的彩色签名。。 据说下面这张无聊的照片当年都买了434万美元,俺有了信心,至少俺的照片还多了很多管子和柱子呢。。。 * 为提一提价。。俺再加点含金量高些的自评。。。:) —————— 一般初看本片,并不会觉得这片子怎么样,然而看过参考名作《莱茵河II》之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一直比较喜欢拉美文学,具体说不出为什么,就是喜欢,也许是因为那些男子气概浓烈并带着“血丝”的文字吧。可随着拉美文学爆炸四大天王科塔萨尔、富恩特斯、马尔克斯和略萨的时代渐渐远去,拉美文学的热度似乎冷却下来,我内心相应增长的几分野性,也随之蔫吧起来。就像后院种的大丽花,红灿灿的娇艳坚持不了几天。刚刚巡视了一番[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鲁迅的文章多少看过一些,有印象的不少,有一个画面一直在我脑子里萦绕不去,隐隐约约地似乎已凝结成一个文学的记忆,一颗晶莹的文学颗粒。这颗粒时不时会我脑海里滚动一下,例如今天,它又滚动了一下。
“北京正是春末,也许我过于性急之故罢,觉着夏意了,于是突然记起故乡的细腰蜂。那时候大约是盛夏,青蝇密集在凉棚索子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近读一本小书,安德烈.伯纳德的《退稿信》,笑得不行。这本书汇集了众多知名作家的退稿信,可以说是一部讽刺小品大全,编辑们的讽刺技巧可谓神出鬼没。 一般情况下,出版编辑措辞会和缓怡人,不会轻易得罪某个作家。这不仅是职业的需要,也因为他们知道作家一般都是爱记恨的家伙。可以想象当作家一人独处发呆时,任何一种怨怼慢慢会累积放大,最终说不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6)
适读两本有关钱、杨的书,又逢宁宁和lily谈及《围城》,顿感隔空的默契,俺扼腕高兴,难免心里越发喜欢宁宁和lily这两个马甲了。之所以只说喜欢马甲,不敢往别处延伸,因为怕她们说讨厌~~~。感觉如果一个女的对男的说“讨厌~~”,好像如同说“死鬼”哈。 《葛浩文随笔》 葛浩文,美国翻译家,著名汉学家,翻译过无数中国作家的作品,其中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昨晚大部分时间都没睡。凌晨两点时,来了一个电话,像是伦敦乡下的口音,一问,原来是打错了号。妈的。我钻回被窝,侧身瞪眼而卧。
房间里悬浮着黑暗,残缺的睡意不能把黑暗填满,路灯的光躲过窗帘边缘射进屋里,幽幽地印在墙上,偶尔闪进几片树叶摇晃的影子,斑斑驳驳的像一串昏黄的叹息。
我微微叹了口气,重新又数起sheep,sleep,数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8)

近读《张爱玲庄信正通信集》(庄信正编著,新星出版社,2012年9月出版),颇得八卦乐趣。书中的通信披露了很多一手资料,也可以说是密集的资料,这书该是张学研究的又一重大贡献。相信文学史家这下有事儿干了,因为有诸多文字需要进一步考证,许多“文墓”也等待“摸文校尉”去探寻。 书中书信涉及记者戴文采扒张爱玲家垃圾一事,读了骇然[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