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人资料
博文
3群经略说3.4春秋3.4.3左丘明所作之《春秋》之所以称之为“左氏春秋”,当是视“左”为左丘明之姓氏。《史记·太史公自序》曰:“孔子厄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司马迁为何简称左丘明为“左丘”而不曰“丘明”?因此而有左丘明复姓“左丘”之说。其实,《史记》的这段文字并不足以支持左丘明复姓左丘之说。比如,《左[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群经略说3.4春秋3.4.2孔子作《春秋》的动机何在?目的何在?意义又何在?《史记·孔子世家》称:“子曰:‘弗乎弗乎!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乃因史记作《春秋》,上至隐公、下迄哀公十四年,十二公。据鲁、亲周、故殷,运之三代。约其文辞而指博。故吴、楚之君自称王而《春秋》贬之曰子;践土之会实召周天子而《春秋》讳之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群经略说3.4春秋3.4.1“春秋”与“书”,同为古代历史文献的称谓。《汉书·艺文志》:“古之帝王者,世有史官。……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所谓“事为‘春秋’,言为‘尚书’”云云,举其大略而言,究其实,“春秋”未尝不曾记言,“书”未尝不曾记事。二者区别之要,在于文体而不在于内容。简言之,“书”为杂录式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群经略说3.3.易3.3.3秦始皇下焚书之令,《史记·秦始皇本纪》称:“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汉书·艺文志》:“及秦燔书,而《易》为筮卜之事,传者不绝。”《汉书·儒林传》:“及秦禁书,《易》为筮卜之书,独不禁,故传授者不绝也。”由此可见,至少至秦之时,朝野皆以占卦之书视《易》,未尝尊之为儒家经典。由此揣测,秦代恐无《易经》博士之设。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群经略说3.3.易3.3.2《易传》之中以“系辞”与“序卦”两部份最有辩证的意境。“系辞”内容较多,未便全文徵引。其中最精辟的见解为:“天地之大德曰生,圣人之大宝曰位。何以守位?曰仁。何以聚人?曰财。理财、正辞、禁民为非,曰义。”天地最大的功能在生息,此话至当不移,然不过是句陪衬而已,要害在于对比出圣人(不妨理解为社会的领导者)最大的法宝在地[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群经略说3.3.易3.3.1《易》,亦称《易经》或《周易》。称之为“经”,说见前,此不复赘。冠之以“周”,则原因不甚了了。或以为因周人所作,故名。或以为“周”者,取“周密”、“周流”、“周遍”之意,冠之以“周”,旨在强调《易》的包罗万象、无所遗漏。《易》的内容包括图与文两部分。图,指卦的图像,相传是伏羲所画,伏羲是传说中华夏人种的始祖,远远早[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群经略说3.2.诗3.2.5据《汉书·艺文志》,汉代《诗经》及诗学著作如下:《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鲁故》二十五卷。《鲁说》二十八卷。《齐后氏故》二十卷。《齐孙氏故》二十七卷。《齐后氏传》三十九卷。《齐孙氏传》二十七卷。《齐杂记》二十八卷。《韩故》三十六卷。《韩内传》四卷。《韩外传》六卷。《毛诗》二十九卷。《毛诗故训传》三十卷。凡[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群经略说3.2.诗3.2.3鲁、齐、韩三家诗究竟有何区别?《汉书·艺文志》称:“汉兴,鲁申公为《诗》训故,而齐辕固、燕韩生皆为之《传》。或取《春秋》、采杂说,咸非其本义。与不得已,鲁最为近之。”《汉书》之说是否可信?如今齐、鲁、韩三家诗学皆亡,无从比较。仅存之《韩诗外传》既以“外传”为名,其意在于引申发挥甚明,未可视之为“韩诗”之正宗。西汉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群经略说3.2.诗3.2.3如前所述,《诗经》博士之设,亦当如《尚书》博士,始于秦而不始于汉。汉之设立《诗经》博士始于何时?史无确切记载。《汉书·楚元王传》:“文帝时,闻申公为《诗》最精,以为博士。”《史记·儒林传》:“韩生者,燕人也。孝文帝时为博士,景帝时为常山王太傅。韩生推《诗》之意而为《内外传》数万言。”据此,则汉之设立《诗经》博士,可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群经略说3.2.诗3.2.2《尚书·舜典》:“诗言志,歌永言。”《诗含神雾》:“诗者,持也。在于敦厚之教自持其心,讽刺之道可以扶持邦家者也。”郑玄《礼记·内则注》:“诗之言承也。”孔颖达《五经正义》归纳以上三说曰:“然则诗有三训:承也,志也,持也。作者承君政之善恶,述己志而作诗,为诗所以持人之行,使不失堕,故一名而三训也。”后世探讨《诗经》之本[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