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了历史,襄助未来

姗姗来迟的博客,把历史和现实联系在一起。历史是必须懂得和弄清楚的。
个人资料
shanyan (热门博主)
  • 博客访问:
博文
睿智如康熙、雍正、乾隆都深知人多之害。动摇国本的危机,他们非常想解决好。但是在扩大疆域、精耕细作、开放边禁之外他们也没有什么好办法。他们的三板斧无非就是占有更多的土地、种植更多更好的粮食作物、将原来不允许庶民百姓前往的边疆也开放少许。即便如龙兴之地的东北,后来也允许百姓前往垦荒。但这一切的一切都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赶上人口超生的速[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连续三代明君治下的大清不出意料地有了长达115年的康雍乾盛世(从1681年,康熙二十年平定三藩之乱算起)。而承继乾隆的嘉庆只是守成之主,但却要面对即使康熙再世也无能为力的人口爆炸。人口的压力使大清的沿海子民飘洋过海,下南洋之潮蔚为壮观。其他地区难以糊口的百姓如水银泻地般向大清辽阔疆域的各个角落流淌。且有永无休止之势。中国的百姓实在勤劳,耐力[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乾隆五十七年(1793年)的上谕中提到:“生之者寡,食之者众,于闾阎生计诚有关系。若再因岁事屡丰,粒米狼戾,民情游惰,田亩荒芜,势必至日食不继,益形拮据。朕甚忧之。”更多的人口的衣食住行等基本需求,是清政府必须优先满足的。尤其是粮食,从康熙朝开始;就是施政的重中之重。饥饿的百姓无疑是帝国的安全的隐忧。贫穷的广大百姓笃信:“不孝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但乾隆却是忧心忡忡地望着身边的新皇帝,他回想起皇祖、皇考费尽心力治平的天下;是如何在自己的统治下走向盛世的高峰。而盛世之忧却在慢慢地集聚,乾隆似乎看到了国运板荡的肇始。乾隆六年,进行了第一次全国规模的人口普查。人口已经有一亿四千三百四十一万人。在乾隆高效勤奋的统治下,乾隆六十年,人口飞速增长到二亿九千六百九十六万。如果算上所有黑户[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乾隆皇帝自诩为“十全老人”。他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第二长的皇帝,仅次于他的爷爷康熙大帝。乾隆实际御宇六十三年零四个月。他活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最长寿的皇帝。他的满语和汉语水平都远超一般的母语水准,一生作诗四万一千八百首。是中国历史上写诗最多的人。他还可以用蒙古语、藏语和维吾尔语会话。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运用得心应手。无论是中国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梁建章的第三个主要论点是“人口数量与就业率没有显著相关关系”。梁在文章中说:“人口规模对就业的影响为中性,但略偏正面。所以,人口多,就业率不一定高。”这也许是梁建章从雇主的角度来看问题。人口越多,就业市场竞争就越激烈。当然雇主的选择就多了,可以用低成本雇佣高素质的人才。对找工作的人来说,则是面临高竞争、低工资、高强度工作[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梁建章是位成功人士,大家都无异议。但其近年来一系列关于人口的言论,让人实在无法苟同。尤其是他近日与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首席经济学家李铁的辩论,矛头直指我国的基本国策计划生育。也就是呼吁国家彻底放弃计划生育政策,让中国人放开了生,认为这样就能促进所谓人口创新力;中国实现大发展云云。梁建章与李铁辩论的第一点就是中国人口是否过多[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6-13 00:50:16)
老子道:天网恢恢,疏而不失。也就是世界万事万物都是紧密相连,看似宽广而疏散,但却并不会漏掉任何应有的联系。这也适用于如今的世界。多达78亿的地球人口将快速增长的人口和有限的自然资源的矛盾推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巨大破坏,历史的方程式让自然有了回应。新冠病毒就是反应之一。病毒的流行直接降低了人类活动的范围和频率。甚至让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20-06-06 21:10:10)
1652年,荷兰东印度公司率先开始在好望角定居。在此殖民的是荷兰人为主,但也有逃离法国的宗教迫害受害者和一些德国逃兵和水手。荷兰人统治南非二百多年,1806年英国后来居上吞并了南非。当时大约有2万多欧裔白人,大多数属于荷兰裔。从1818年开始,成千上万的英国移民来到南非。1830年代,一些讲荷兰语的白人向东迁移,在南非内陆建立了自己的国家-布尔共和国。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9)
中文的一大特色就是大量成语的应用。国人要先明白成语的含义,然后才能正确应用。成语大都出自古代著作、寓言、神话、历史事件、古诗词及历代俗语。春秋战国、秦汉交替都产生了大量成语。《论语》诞生如下成语:不耻下问、安贫乐道、言而有信、温故知新等为人津津乐道。《庄子》里有:鹏程万里、朝三暮四、游刃有余、越俎代庖等众所周知的成语。《韩非子》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