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说起打猎,大部分人都会觉得离我们非常遥远;在诗经的年代里却并非如此。还(齐风)子之还兮,遭我乎峱之间兮。并驱从两肩兮,揖我谓我儇兮。
子之茂兮,遭我乎峱之道兮。并驱从两牡兮,揖我谓我好兮。
子之昌兮,遭我乎峱之阳兮。并驱从两狼兮,揖我谓我臧兮。大致意思:
您的轻便灵活啊,与我相逢在峱山的山间啊。合在一起驱(马)跟随两只三岁的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故乡的河流在游子心中总会有一席之地,甚至令人魂牵梦绕,日日思念。 泉水(邶风)
毖彼泉水,亦流于淇。有怀于卫,靡日不思。娈彼诸姬,聊与之谋。
出宿于泲,饮饯于祢,女子有行,远父母兄弟。问我诸姑,遂及伯姊。
出宿于干,饮饯于言。载脂载舝,还车言迈。遄臻于卫,不瑕有害?
我思肥泉,兹之永叹。思须与漕,我心悠悠。[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前些年有句很火的话: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一个先来。比如齐僖公之女宣姜,本应嫁给卫国太子伋,少年夫妻共同成长,多年后太子伋继位,她可以作为卫国的君夫人安稳一生;不曾想卫宣公替她提了速,趁她刚入卫国未到朝歌,截下来娶了预定的儿媳,她过来就做了卫国的君夫人,但不得安稳。宣姜的妹妹文姜,婚姻也不顺遂,《诗经》的齐风共十一首,倒有三首在对她[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介绍少数民族的时候经常出现一个形容词:能歌善舞,各式各样的民族风情里印象最深的是大山里的对歌:尚未谋面,歌声已经来往了好几个回合。看了诗经才知道,两千多年前的中原也有对歌风俗。 萚兮(郑风)
萚兮萚兮,风其吹女。叔兮伯兮,倡予和女。
萚兮萚兮,风其漂女。叔兮伯兮,倡予要女。 大致意思:
草木脱落下来的皮叶啊,风吹着你。弟啊兄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平稳的日子过久了,往往就会向往远方;而在他乡生活,又容易触景生情,怀念过去。在两千多年前,葛是常见之物,也是常常能引发感慨的一景。我数了数,诗经里光是名字里带葛的就有五首诗。它的真身如下图
现在提起葛来,首先想到的大概是葛粉;用葛根磨粉,加水、过滤、沉淀、干燥而成。不过这是后来的事,当时人们看上的是它的茎,可以直接抽芯当成绳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很多好听的古称流逝在历史里,比如琅琊这个地方现在叫做临沂,兰陵这个名字几经沉浮,终于在2014年被苍山县拿过来,改称兰陵县,但它的县城依然是卞庄镇,不在兰陵故址。 芄兰也一样。它现在的学名是萝藦,也称斫合子、白环藤、飞来鹤、羊婆奶、羊角瓜、天浆壳、蔓藤草、雀瓢、婆婆针线包等等,越说越接地气。下图是北京香山公园里的芄兰。 芄兰的花朵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红楼梦》里大观园提对额那段,千百竿翠竹掩映处,某清客提议该叫“淇水遗风”,贾政说“俗”。显然淇水经常被拿来引用,典故应当就出自下面这首诗: 淇奥(卫风)
瞻彼淇奥,绿竹猗猗。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瑟兮僩兮,赫兮咺兮。有匪君子,终不可谖兮。
瞻彼淇奥,绿竹青青。有匪君子,充耳琇莹,会弁如星。瑟兮僩兮,赫兮咺兮[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诗经》不记作者,时间一长,别说诗是谁写的了,许多诗连到底为何而作都没有定论,你猜一个,我猜一个,众说纷纭。《载驰》不同,因为史书上明明白白写了,作者许穆夫人,作诗时正值卫国危难之际。
春秋时期日子不太平,卫国君臣内斗了几代,终于遇到灭国之危。内斗的缘由可以从卫宣公说起。
卫宣公的国君之位得来侥幸,如果不是州吁造反,杀了卫桓公,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子曰:诗三百。孔子说的当然不是唐诗三百首,他在讲《诗经》。这三百多首里面,却最少有两首说的是同一个女子:宣姜。邶风里的一首诗,注释里首先出现了宣姜这个名字,后一首又提起她。接下来的鄘风,第二、第三首还有她。频率高得让我都怀疑:是不是一个人出了名,后人就会各种牵强附会,对看不明白的古诗强行解读以显摆自己的学问。诗经的时间跨度可有五、[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式微这首诗经常被人引用。谁想不干了,就吟几句,表示要归隐田园,不跟上司混了。
式微(邶风)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躬,胡为乎泥中?
大致意思:
天色暗,天色暗,为何不回?不是因为君主的缘故,怎么会在露水中?
天色暗,天色暗,为何不回?不是因为君主的身体,怎么会在泥泞中? 公务员[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1]
[2]
[3]
[4]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