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老妞

土生土长北京老妞,深爱北京,熟悉北京。
博文

人们曾经看过由冯巩、倪萍等主演的电视连续剧《那五》,冯巩在剧中扮演主人公、落魄的八旗子弟那五。剧中有一个镜头,即那五一边吃馒头,一边摆八旗子弟好吃懒做的架子,他埋怨老佣人云奶奶馒头蒸得不暄,还说有肉末烧饼吃就好了。看了这个镜头、听到肉末烧饼这个字眼,吃过肉末烧饼的老北京人被勾起馋瘾;没吃过的,则打听“什么是肉末烧饼”。可见肉末[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国事无私,政道去邪,法不容情。近日,经天津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审理,令计划受贿、非法获取国家秘密、滥用职权案一审宣判。对这一案件的依法审理,再次展现了我们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依法惩治腐败的鲜明态度和坚定决心。 有贪必肃、有腐必反,依法惩腐、推进法治,是我们党秉持的基本理念,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令计划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7-03 23:10:13)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6-07-03 23:10:12)

艾窝窝,北京传统风味小吃,每年农历春节前后,北京的小吃店要上这个品种,一直卖到夏末秋初,所以艾窝窝也属春秋品种,现在一年四季都有供应。艾窝窝历史悠久,明万历年间内监刘若愚的《酌中志》中说:“以糯米夹芝麻为凉糕,丸而馅之为窝窝,即古之'不落夹’是也。”可见这种食品是用糯米洗净浸泡,尔后入笼屉蒸熟,晾凉后揉匀,揪成小剂,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羊杂碎是由羊的心、肝、肺、胃、肠等原料混合烩制的。制作羊杂碎还讲究“三料”、“三汤”、“三味”。   “杂碎三料”...[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要问北京城里有哪家店铺是几十年不变的还真说不清,但隆福寺东口的“丰年灌肠馆”是一家,几十年前的老门脸儿,黑乎乎的墙面儿和那一口煎灌肠的大铛,就连买灌肠的黄色薄纸小票放在放到窗台上水碗里的这道程序也是三十多年前的程序。唯一变化的是一叠灌肠由几毛钱到现在的六元。看着大铛里煎的吱吱做响的灌肠,不由得记起小时候父亲经常带我去这家馆[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1)
(2016-06-28 23:18:42)

在老舍先生《骆驼祥子》的年代,老北京人穷的叮当乱响,总想着沾点儿荤腥儿,所以“穷人乐”的吃食便应运而生了。今儿,说的是“羊霜肠”。逢下午,老北京的街边上、胡同口或是庙会上都有卖“羊霜肠”的,绝技了这么些年,现在有的回民馆儿又有了,这可是与“豆汁”齐名的美食,直到八十年代末也五毛钱一碗。说起“杨霜肠”,又[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炒肝是北京特色风味小吃。北京炒肝历史悠久,是由宋代民间食品“熬肝”和“炒肺”发展而来,更常见的说法是,炒肝是前门鲜鱼口胡同的会仙居饭庄1900年前后在白汤杂碎的基础上,去掉猪心、猪肺,并用淀粉勾芡而发明的。据传,最初的炒肝配料里是有猪心和猪肺的,只因食客)的一句“熬心熬肺”令会仙居掌柜极为不悦,干脆就去掉了猪心和猪肺,歪打[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面茶,作为老北京传统小吃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清代一诗人所作的《都门竹枝词》里就有描写面茶的诗句:“清晨一碗甜浆粥,才吃茶汤又面茶。”还有一位先人,在诗中也留下描写面茶的诗句,即“午梦初醒热面茶,干姜麻酱总须加”。我还记得一位说相声的老艺人高德明先生曾说过一段相声《卖面茶》,在当时受到听众热烈欢迎。可见面茶作为一种传统小[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4)
在北京,扒糕和凉粉都是热天吃的小吃。扒糕是用荞麦面做的,黑荞和白荞都行,当然做出来颜色不一样。制作:将锅中水烧开,再将荞麦面慢慢倒入开水中,边加热边搅和,直至成为糊状,再加入纯开水使荞麦面成为团块。撤火后。手沾凉水直接捞出一块荞麦面团,放在平盘上冷却,如此反复。带有顾客来买,用专门的“茶刀”现切成象眼块,以便于调料渗透,而且不[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5)
[<<]
[16]
[17]
[18]
[19]
[20]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