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2015-10-11 06:46:28)
据《史记》记载:屈原,字原,名平,是楚王家族成员,姓熊。其先祖是句亶王熊伯康(屈原自传赋《离骚》称伯庸),封地於屈地(今天湖北竹山一带)。屈原在《离骚》中介绍自己名正则,字灵均。还提到:”摄提贞(正)於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摄提为木星,孟陬是夏历正月,也就是说正月他出生时木星正好出现的时候,这是60年出现一次的现象,结合屈原在[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10-09 08:42:14)
一直想写一篇文章来纪念一个太早凋谢的年轻生命,但总也不知从何下手。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人生和上帝有了更多的理解,才能静下心来写点东西来抒发心中的感慨。
L是我大学时非常亲近的一个朋友的堂弟,出生贫苦,兄弟五人,L长的英俊潇洒而且吃苦肯干,脑子也聪明,恢复高考制度后他是首批进入重点高中的优秀学生。除了出生贫苦,L其他各方面都是很吸引人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3)
(2015-10-07 13:23:37)
司马迁,字子长,陕西韩城人,史学世家出生。其八世祖司马错乃一代名将,与巧舌如簧的张仪同时在秦昭王朝廷为官,帮助秦王平定西蜀(四川)有功。其父司马谈在西汉景帝和武帝时期出任太史令,即负责西汉国家档案馆以及观察天象变化。父亲去世后,司马迁继承了父亲史官之职。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份子,怎么歌颂司马迁都不为过份,司马迁第一个系统地概括了从上[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5-10-05 06:50:27)
前几篇文章中谈了地球大气层对地球生态环境中雨水循环的重要性,现在谈谈地球大气层对保护地表温度使万物能在地球表面生长的作用,体会一下上帝对人类的关爱、对人类生存环境的用心,有兴趣的读者可参考网上文章:
“Solarenergyinearth'satmosphere”
人类和地球表面的其他生植物主要成份为碳水化合物,他(它)们对环境的温度要求很高,太低或太高温度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10-02 04:45:12)
上帝在精密地安排了地球、太阳和月亮的关系同时,还对地球作了非常精巧的设计:地球是一个围绕着太阳公转(周期为一年)的同时还在自转(周期为一天)的椭球。这里定语很多,但每一个定语对人类生存都是极为重要的。因为公转,我们有春夏秋冬四季,因为自转我们有昼夜之分。假如地球没有自转,那么地球向阳面只有白天而无黑夜,这里便整天阳光普照,非常干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9-25 08:16:53)

“天生我才必有用,千金散尽复还来。”唐代著名诗人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公元701-762年)在诗中显然认为人的命运取决於上天,上天为他安排好了一切,无需庸人自扰,杞人忧天。《圣经》马太福音6.26说:“应该看天空的飞鸟,它们不撒种、不收割,也不收集在仓库里,你们的天父尚且养活它们;难道你们不比飞鸟更重要吗?”
让我们一起见证人类的[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9-25 04:26:49)
宋太宗赵光义,本名赵匡义,是宋太祖赵匡胤之弟,在周世宗柴荣去世后,与赵普一起密谋陈桥兵变,帮助禁卫军统帅赵匡胤黃袍加身,夺取了孤儿寡母的后周王朝的江山,在周世宗柴荣去世之前,他们还制造了一起“检点作天子”的阴谋,挑拨周世宗与前禁卫军统帅的关系,使赵匡胤顺利地当上了禁卫军统帅。
赵匡胤、赵光义可谓老牌阴谋家,但是赵匡胤还是没有[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9-19 07:45:42)
中国传统敬畏天的思想起源於春秋战国时期,到了西汉早期董仲舒完善了天人感应理论,这为二千多年中国统治者实行仁政、士大夫知识界制约统治者提供了理论基础。中国古代贤明君主在大的天灾和日食时常下罪己诏,认为这是上天在对自己的施政示警,这些君主们都检讨批判自己的行为、责怪自己的施政失误,所谓:头顶三尺有神明,人在做天在看。 而自从毛泽东当政[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2015-09-01 19:01:47)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亡之后无华夏。这两句勾画出了华夏文明的衰败过程。 崖山位于广东新会,1279年2月6日晚,中国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一场大规模海战在这里画上了句号。战争结果南宋战败,就此亡国。近20万南宋军民或战死、或投海,壮烈殉国。7日之后,海上浮尸近10万具。这场战争的失败,不仅是南宋亡国,而且自此以后华夏文明的元气再也没有真正恢复,中华民族便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2015-08-31 09:29:33)
张邦昌,字子能,永静军东光人(今天河北阜城县人),唐代名相张九龄的第十世孙,金人刺刀下册立的大楚皇帝。生於公元一零八一年,卒於一一二七年。进士及第,曾任礼部侍郎。在宋徽宗、钦宗之交国难之际出任中书侍郎和少宰等要职。当金兵围困北宋首都开封(东京卞梁)之际,钦宗皇帝令张邦昌陪康王赵构(后来的高宗皇帝)去金营议和。此时的议和当然是城下之[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2)
[1]
[2]
[3]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