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
华国锋上台之后,几乎没有什么确实的政治纲领,如果一定要说有的话,那就是著名的“两个凡是”,然而这个东西早在十五年之前的1962年召开的七千人大会上就由林彪提出来了,文革中汪东兴再度予以重复,可以说是文革基本理论的延续。 在解决干部问题上,华国锋比较倾向于汪东兴的建议,恢复之后的中央宣传口和中宣部基本是中办和康办两伙人把持,不仅如此 ,华[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4.修正的隆中对引发的毒害作用 我们前面已经提到了那个修正的隆中对,也就是以实用主义为主,忽略了一定的复杂性,更为主要的是军事上的冒进思想占了主导地位。刘备原来人马不多,地盘很小,经过法正、张松等人的配合,三年之间很快拿下西川,做了连周瑜都没有做到的大事 ,以后在法正的奇谋之下,又大败曹操,一举夺得汉中,为合围 曹魏钉进一个关键的楔子[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3.关羽的失误的深层原因 我们经常说大意失荆州,大意是指的什么呢?毛泽东后来曾经很深刻的指出关羽的所谓的大意就是对孙刘联盟这个统一战线的高度迷信。我以为当非大家不能道此,毛泽东的看法可谓一针见血 。虽然他说这句话时显然有着当时的政治背景,不过,这一观点的提出对于研究三国这一非常事件有着极大的启迪。 孙刘联盟是历史形成的,在一段时期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2.荆州守将为何选择关羽 一段时间以来,网上争论的荆州留守人选问题,其实这个话题多年之前史家就有争议,比如王夫之就提出来本应由诸葛亮来镇守荆州。这些大都是从结果来看动机,因为关羽把荆州丢了,所以 ,关羽不是一个合适的人选。 诸葛亮入川之际,选择关羽来镇守荆州,显然不是诸葛亮这个层面能够作主的,换言之也就是刘备的意思。之所以选择关羽,[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叶剑英在玉泉山的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上推举华国锋出任中共中央主席兼中央军委主席,在以后的一段时间里面,叶剑英不断对华国锋的声望给予支持和扶植,包括过誉的称呼华为“英明领袖 ”,这点上叶剑英有一定的责任,而且,叶本人在一九八零年十一月五日开始的中央政治局专门给华国锋召开的生活会上也做了检讨。 不过,这时候的三驾马车还是相当稳固的,苏振[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发生在公元222年的吴蜀夷陵之战是三国时期非常重要的一场战役,如果说赤壁之战初步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局面,那么,夷陵之战就是完全确立了这种局面的形成。而且,从夷陵之战引发的对诸葛亮的《隆中对》的认识问题也不容忽视,本文试图通过个人 的一点粗陋的见解为这方面的话题抛砖引玉。 1.诸葛亮为何急于入川 网上对这点争论颇多,那么,我们就来看一下,谁[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有三个人值得写一写,陆定一、罗瑞卿、李维汉,历史上,这三位在相当一段时间里面都是左的路线的坚定执行者,比如李维汉,江西苏区的时候就是整邓毛谢古的主导人物,延安整风时又是抢救运动的三大干将之一(另外两个是康生、高岗),直接负责边区系统的审干,陆定一虽说是知识分子出身,可是在五十年代对待文艺界的过左的整顿中所犯的错误也是不容忽略的,至[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一九六九年十一月,公安部派出专人到达上海市公安局,当时文革虽然已经深入,不过并没有对这里的管理造成很大的破坏,在到达的当天,来人向公安局当时的军代表出示了有康生亲笔签字和谢富治批准的《处决命令》,这个来头相当之大的处决命令是 针对一位七十九岁的在押几乎三十年的已经风烛残年的老人的,军代表感到惶惑不解,然而,命令上面写的很清楚,所以,[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0)
高阳的作品大家说的最多的就是那部脍炙人口的《胡雪岩》了, 这部集中历史、人物、经济、民族、文化、宗教等种种门类于一身的历史小说一度成为人们饭后最好的谈资,可见高阳先生笔力之峭。 高阳有两枚比较有名的闲章,其中一枚叫做“野翰林”,意味比较深长,高虽然出身世家大族,然而对于文学、历史毕竟不是科班出身,尽管后来他精于此道,仍旧被一些世俗[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最早披露这件事的公安部的机关杂志《啄木鸟》,群众出版社出版的期刊,八八年的有一期专门有一个长篇文章写康生的,内中一集《苏枚之死》就提到了康生和苏枚的关系,苏枚是曹轶欧的妹妹,原名曹文敏,很早就和康生有了比较亲密的来往,他们之间的关系最早知道的就是康生的秘书沙韬,而沙又是李克农线上介绍来的,所以,李克农自然知道,李克农知道的事情,中[阅读全文]
阅读 ()评论 (1)
[1]
[2]
[3]
[4]
[5]
[>>]
[首页]
[尾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