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程实拍:美国航天飞机的最后一次发射
文章来源: DUMARTINI2011-07-10 08:41:41


优酷的特点就是卡。。。先点开让其走一遍,读完文字以后再回来,第二遍就不卡了///




 



文/图:转载自《南山松》博客:

http://blog.wenxuecity.com/blogview.php?date=201107&postID=6920


今天上午(2011年7月8日)美国东部时间 11 : 26am 美国航天飞机 Atlantis 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发射升空。这是在未来若干年内的最后一次发射。这第 135 次的行动结束了 30 年的 NASA 的航空计划,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约有一百万人聚集在航天中心及其附近地区观看了这次发射。

NASA 的官员已经宣布在全国范围内与航空飞机有关的 3200 个工作将在 7 月 22 号消失。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有上千个与此有关的工作也将消失。美国六月份的失业率是 9.2% 比五月份的 9.1% 又有增高,已达到自去年 12 月份以来的最高点。

相信许多人,尤其是以航天飞机为工作为事业的人是多么难过地去面对这最后的升空。


两分钟视频:



下面是以前航天飞机发射时的照片。
















图片来源:http://www.zdnet.com 





其他有关图文:


航天飞机踏上绝唱之旅

  美国“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当地时间7月8日11点29分在佛罗里达州的肯尼迪宇航中心发射升空,这是美国航天飞机最后一次执行飞行任务。“亚特兰蒂斯”号航天飞机在完成这次为期12天的飞行之后,将与其他两架航天飞机一同退役,进入博物馆,美国的航天飞机飞行计划将全面终止,这将标志着美国30年航天飞机时代的结束。今后几年里,美国宇航员前往国际太空站的任务将完全依赖于俄罗斯的太空飞船。

  美国航天飞机时代起于1969年。尼克松总统当年首次宣布启动航天飞机项目,要建造一种像飞机那样可以着陆、可重复使用的往返于太空和地面之间的航天飞行器。1972年,美国开始建造航天飞机,美国共制造了6架航天飞机。4年后,首架航天飞机“企业号”问世,但它只进行大气层内滑翔试飞。1981年,首架正式服役的“哥伦比亚号”成功发射,开启了人类太空探索的新篇章。30年来,这些航天飞机把50多颗卫星送进了轨道,将超过1360吨的货物和来自16个国家的355名人员送入太空,并发射了行星际探测器和包括哈勃太空望远镜在内的一些重要轨道观测仪,为人类发展太空探索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然而,由于航天飞机成本居高不下,以及其安全系数的风险,美国政府不得不考虑放弃航天飞机。统计数字显示,自航天飞机诞生以来,美国已经在上面花费了2091多亿美元,航天飞机的每次飞行费用最少在15亿美元左右,是载人太空飞船的5倍。美国花在航天飞机项目上的资金总额已超过登月、制造原子弹和开凿巴拿马运河的总和。有人算了一笔帐,即使美国租用其他国家飞行器升空,费用也远远低于航天飞机的发射费用。另外,航天飞机的飞行安全一直让人心悬。1986年1月28日,“挑战者”号在升空70余秒后爆炸;2003年2月1日,“哥伦比亚”号在返回地面过程中空中解体,两次灾难中有14名优秀宇航员遇难。

  在“哥伦比亚”号失事后,美国航天航空局就决定要用新的航天器,尽早替代现役的航天飞机。美国总统小布什2004年正式宣布,航天飞机将全部退役,并研制另一种可载人登月以及最终登陆火星的航天器。

  在美国航天飞机时代结束后,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是可向国际空间站输送宇航员的唯一工具。美国不得不借用俄罗斯“联盟”号宇宙飞船,搭载美国宇航员往返国际空间站。可见,在今后的一段时间内,俄罗斯将垄断载人航天飞行业。美国航天航空局预测,俄国的垄断局面将于2016年终结,按其计划,私企开发的新型商业太空交通工具将在2016年启用。

  奥巴马上任以来,鼓励美国私人企业开发运送宇航员的“太空巴士”,并使其具备将货物送往空间站的能力,还希望美国航天航空局将精力放在新技术的研发上,为今后的深空探索做准备。美国航天航空局正在寻找一种商业航天出租车的服务方式,即所用航天器由私营部门设计、制造和运营,在降低成本的同时加快发展速度。目前这些航天器仍在设计之中。

  今年4月份,美国航天航空局向美国5家航天公司总计拨款2693亿美元,用于开发将人类送往国际空间站的系统。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空间探索科技公司”承诺建造一个可以重复使用的系统,该系统能以每人最低2000万美元的成本将7名宇航员送入轨道。但该局官员上周警告说,私人公司开发出安全的商用载人系统的时间可能过长,这可能会危及美国对国际空间站的使用。

  此间分析人士称,不管怎么说,美国宇航员今后只能搭乘俄罗斯的“联盟”号飞船才可以前往国际太空站。杜克大学空间历史学家罗兰德认为,尽管俄罗斯的太空飞船离不开又大又笨的助推火箭,但其发展轨道始终是正确的。

  (本报华盛顿7月8日电 本报驻华盛顿记者 徐启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