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贺!文学城文友秋谷获全国报告文学金奖(图)
文章来源: DUMARTINI2008-07-13 09:40:57


好消息-------------

《一代名医——朱振华》一文(作者李广德)
被评为“中国骄傲 第六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
优秀报告文学
”金奖,
即将由作家出版社出版。
朱振华因此文获评第六届中国时代十大杰出人物
”!

资料摘录:

中国影响力传媒大事记
的报道:“《中国骄傲 第6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颁奖盛典暨创新论坛》在全国政协礼堂隆重举行,由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中国经济报刊协会、中华民族和谐发展促进会、亚太经济时报社等单位联合主办的评选第六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的活动的成功举办,为迎接北京2008奥运会和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献上了一份厚重的贺礼!这次活动评选出的时代人物,用相同的感情、不同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这片土地的忠诚和挚爱。他们不仅是时代的骄子,也是近年来涌现出的无数先锋人物的缩影。对泱泱大国而言,这些人物并不足以代表这个伟大时代的所有开拓者,但他们是推动和谐社会的风向标,他们的足迹将成为中华民族走向新时代的有力见证。”


附新闻报道:

湖州在线讯 近日,在北京召开的中国时代新闻人物颁奖大会上,湖州师院中文系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李广德采写的《一代名医--朱振华》一文荣获中国骄傲 第六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报告文学金奖。 该活动是由中国影响力传媒网、中国时代新闻人物征评活动组委会组织的。文章描述了几十年义务为百姓治病的老医生朱振华的感人事迹,获得本届报告文学金奖。


秋谷在文学城的博客链接:http://blog.wenxuecity.com/myblog.php?blogID=25628



好一位神采奕奕的获奖者

Photobucket
笔耕不辍,可谓名至实归。

Photobucket

赤诚相见,诲人不倦。

秋谷,祝贺您的成绩,感谢您一贯的鼓励!


----------------------------


附秋谷新作:去看“鸟巢”

引言:

此次北京之行,就是拙作《一代名医——朱振华》获“第 6 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报告文学金奖”,主人公朱振华被评选为“第 6 届中国时代十大杰出人物”,一同应邀前往北京参加颁奖盛典的。--------


去看“鸟巢”---作者秋谷

明丽春日,江南草长莺飞,北国百花绽放。气候宜人时节,有幸前往北京。一是到天安门,故地重游;二是去看“鸟巢”,先睹为快。

一年半以前的冬天,我应邀为江浙名老中医朱振华写传记。 2007 年 3 月底,与妻子一起移民加拿大时,把采访他的一些材料随身带到 MONTREAL 。住在 LAVAL 的三个月里,经历了从冬到春、夏三个季节的变换,给《七天》和《路比华讯》写了几篇散文,却把写朱振华的任务搁置了下来。直到去年九月重返江南小城湖州,才继续动笔,并收笔杀青。此次北京之行,就是拙作《一代名医——朱振华》获“第 6 届中国时代新闻人物优秀报告文学金奖”,主人公朱振华被评选为“第 6 届中国时代十大杰出人物”,一同应邀前往北京参加颁奖盛典的。

4 月 26 日到了北京,住在会议安排的“京铁大酒店”,就在北京西站旁边。 27 日上午在全国政协礼堂, 300 多代表与国家领导人和嘉宾合影,接受了颁奖。下午,吃过午饭,稍事休息。即前往天安门广场观光,拍照。

第二天( 27 日)上午,在北京大学百年纪念堂出席了此次会议组织的“创新论坛”,下午即在原北京体院毕业的老友陪同下, 从北京西站的南广场,穿越地道到北广场, 乘 387 路公交车去看“鸟巢”。

“你们到炎黄艺术馆站下”,售票员说,“有 16 站”。约坐了一个小时。甫 一下车,就望到了不远处的“鸟巢”,那是从电视报道中已经熟悉了的。其实“鸟巢”是中国国家体育场的昵称,是 2008 年北京 奥运 会的主体育场—— 奥运会的开幕式、闭幕式、田径比赛和男子足球决赛以及残奥会相关比赛,都将在这里举行。

步行五六百米,就到了“鸟巢”跟前。但是,由于还未最后完工,有警卫把守,不准人们进内参观。真是扫兴!怎么办?包括我们在内的许多人都是兜郎踔敛辉锻蚶锬矫??吹模?蝗媒??蔷驮谕饷娑嗫醇秆垡埠茫?退?“齐天大圣——孙悟空到此一游”吧。

慕名前来看望“鸟巢”的人中,有的手持摄像机摄制影像,如我者则把数码相机交给朋友,让他以“鸟巢”为背景,把自己摄入影像之中。

我一边观看,一边思想。记得有篇文章说, 大自然中真实的鸟巢很多很多。有人统计过,地球上有 8900 多种鸟类。繁殖时少则产 1 卵,多则数 10 只。孵蛋时间又因种类而异,从 10 几天到几个月不等。怎么能使这些鸟蛋在孵化中不致滚散,并且免受天敌的残害呢 ? 筑巢!鸟巢是鸟类最安全可靠的 “ 家 ” ,雏鸟最温馨的摇篮。然而不管哪种鸟,它们营建一个巢都是一件十分浩大而艰巨的 “ 工程 ” ,要付出含辛茹苦的劳动。鸟类学家曾做过精确的记录,一对灰喜鹊在筑巢的四五天内,共衔取巢材 666 次,其中枯枝 253 次,青叶 154 次,草根 123 次,牛、羊毛 82 次,泥团 54 次。一只美洲金翅雀的 鸟巢 ,干重仅 53.2 克,但总计竟有 753 根巢材!

如今我眼前的“鸟巢”则是由 2001 年 普利茨克奖 获得者赫尔佐格、德梅隆与中国建筑师李兴刚等合作完成设计,经过六七年的建造过完成的一项巨大工程。人们形容说: 那是一个用树枝般的钢网把一个可容 10 万人的体育场编织成的一个温馨的 鸟巢 !这个用来孕育与呵护生命的 “ 巢 ” 啊,寄托着人类对未来的希望。

在 MONTREAL ,我曾两次到 1976 年 奥体馆参观,并在 那个 175 米高的斜塔前 留影。如今,我在北京奥运开幕倒计时 103 天的时候,能够亲眼目睹 2008 北京奥体馆——“鸟巢”的雄姿,并且站在她的身前摄影留念,这和远在北美的其他华人朋友相比,不也是一种身临其境才有的幸福吗?

当时曾口占四句:“不远万里看鸟巢,近在只呎进不了。且在巢前留张影,奥运火炬心中耀。”


补记于江南小城——湖州


li.jpg picture by SIMEI88


------------------------------------------------
一个月:汶川地震和诗歌


汶川大地震,让寂寞数载的诗歌获得重生

作者:秋谷


今天,是四川汶川大地震一月的祭日,一个月30天本来很平凡、很简单、很匆忙地会流淌而去,而这一个月这30天啊却是那么地漫长、那么地揪心、那么地悲哀、那么地苦痛、那么地震撼、那么地振奋、那么地激动、那么地庄严、那么地神圣、那么地伟大……
人们已经为汶川大地震和失去的亲人、和伤残的亲人和灾难的亲人写下许多新闻、通讯、诗歌、散文、书信,而我却只是久久地沉浸在悲伤、哀痛、叹息、无奈之中,当然我每天都在通过电视关注灾区灾民,关注救援,我也与妻子前往民政局捐款,我远在美国洛杉矶的儿子也与当地华人一起捐款,为了灾民——我们的同胞。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我曾经是一个大学的校园诗人,诗作曾在《诗刊》、《萌芽》、《东海》、《少年文艺》等报刊发表。后来转入写作散文、论文、传记等,冷落了诗歌。再后来,诗心好像干涸了,尤其是当诗成为一些所谓“诗人”的文字游戏,我极少写诗,甚至不再读诗。这次大地震发生,报刊上出现了许多好诗,令我感动;当然也有一些感情苍白的应景之作。但是,诗不再成为游戏之笔,诗为地震而写,为抒发真情而作,诗与社会血肉相连,诗为人民而作,总之诗歌回归它的本真。太好了!

    网上有一段文字说被地震改变的10 个词,其中之一是“诗歌”,转录于下:

“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去天堂的路太黑了,妈妈怕你碰了头,快抓紧妈妈的手,让妈妈陪你走……”这首名为《孩子,快抓紧妈妈的手》的诗作,诞生自24岁的山东青年苏善生之手。但苏善生当初绝对不会想到,诗歌随后会被全国近百家报纸刊登,各大电视台主持人在各种晚会上哭泣着朗诵,甚至法国的一家媒体也刊登了这首诗。

汶川大地震,让寂寞数载的诗歌获得重生。

曾几何时,诗歌似乎已经作为小众文化距离普通人渐行渐远,一些诗人故作深沉的作品,让人们开始耻谈诗歌。两年前,无病呻吟的“梨花体”更被全国人民狠狠调侃了一番。如今,当灾难侵蚀心灵,诗歌却再次成为抒发情怀的最好方式。这大概也是为什么在有关地震的所有文体中,诗歌最打动人心的原因。无论是耄耋老者还是幼小孩童,几乎都在同一时刻选择用诗歌来完成心灵的救赎。无论是网络,还是平面媒体,抑或电台电视台,关于地震的诗歌几乎随处可见,数量之多,参与人数之众,让人惊讶。有人说地震诗歌的热潮,应该缘于网络让更多人参与写作成了可能。我却宁愿相信,诗歌潮出现的真正原因,其实还是灾难后的人们萌动出的真情,真情的流淌又幻化成一首首动人的诗行。

以上这些话说得好极了!

记得鲁迅曾说,感情太强的时候不宜作诗,它会把诗美杀死。我以为,感情平淡之时也没法写出好诗。如今汶川大地震一个月了,诗人是应该好好写点诗了,应该写出真情浓厚,诗味隽永,诗境雄浑,诗思广博的好诗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