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6年唐山大地震记忆
文章来源: 京晶2023-02-07 15:55:34

  1976年我上小学五年级,那年暑假我跟一个要好的同学一起去父亲大学的办公室做过好几次暑假作业,做完作业就在校园里玩,那时暑假好像是从7月中旬放到8月中旬,中间还有一次返校日。7月27日那天很热,上午我们做完作业玩了一会儿,中午就回家了,下午实在太热了,都不想出来玩了,约好第二天上午再去父亲办公室做作业,可是没想到第二天早上发生了地震,我们那个暑假再也没能去大学校园里玩。

  7月28日凌晨,我从睡梦中被惊醒,感觉床在震动,好像是在火车上,往窗外一看,天空一片红光,同时听到整个楼震动得咣咣响,声音很大很恐怖,我马上就意识到是地震了,因为这之前发生过海城地震,北京也有震感,我记得那天晚上我正在厨房往暖瓶里灌开水,就觉得房子在摇晃,起码持续了一分钟左右,所以不是第一次经历地震,但是这种强烈的震感还是第一次遇到。我赶紧起床敲父母房间的门,等他们起来后,我们才急忙往楼下跑,这时开始剧烈摇晃,我们下楼梯时要扶着楼梯,不然就会摔倒。

  等到下楼后,地震就停了,大家惊魂未定,议论纷纷。当时海城地震之后我们学校给我们普及过地震知识,老师给我们放过介绍地震的幻灯片,知道地震发生时有纵波和横波,纵波传得快但是没有横波传的远。那天开始时上下颠簸得比较厉害,所以我还以为震中在北京呢。那天白天还有人回楼里吃饭,后来又发生过几次不小的余震,到了晚上谁也不敢再进楼里了睡觉了。好在是夏天,晚上不需要盖被子,可是当天下了雨,大家只好用塑料布和雨衣在楼下的空地上搭了简易的小棚子。我和父亲把家里的大床抬下了楼,用竹竿支起一块塑料布,里面挂上蚊帐,晚上我就和父母就睡在这张大床上。

  第二天早上,我跟母亲到附近的“合作社”买吃的,“合作社”是人们当时沿用了五六十年代的叫法,其实就是卖副食品和蔬菜的商店,也卖日用品等小百货。那天很多人在那里排队买东西,糕点被抢购一空,我印象中母亲买了些酱疙瘩,腐乳,还买了一罐玻璃瓶装的糖蒜,瓶装糖蒜比散装的要贵一些,可是散装的都被抢光了,母亲只好买了瓶装的,我们吃了好几天。开始几天父母还是回家里做饭,然后把饭菜端下来吃,后来觉得太麻烦,再加上回家里做饭时不敢久留,怕有余震,总是很紧张,所以我父亲买了个煤油炉,我们家一直用煤油炉做饭炒菜,有时父母从单位食堂买些馒头花卷回来,简单炒个菜就行了。过了几天,父亲单位在楼下的空地中间用油毡和钢管盖了一个大棚,很多家都搬进了大棚。父亲用单位发的油毡和木头盖了一个小棚子,所以我们家没进大棚。那时在外面住的感觉就好像是野营,小孩都感到新鲜,楼里的小孩在一起玩儿也很方便,想找谁就到他家的小棚子那儿,不用上下楼,再加上是暑假期间,也不用去上学,所以都觉得很开心。

  到了8月底晚上天气逐渐转凉,我记得学校开学后,各家就陆续回楼里住了,但是防震棚都没有拆,以防万一再有余震。到了那年冬天,我父亲在防震棚原来的位置挖了一个半地下防震棚,主要是为了冬天可以御寒,不过我们根本没进去住过,只是在那个棚子里放冬储大白菜和土豆萝卜等以及一些杂物,所以那个防震棚成了家里的菜窖。第二年(1977年)开春,因为有传说近期内还会有大震,有些人家就开始对防震棚进行升级改造,都各显其能,我记得我的一个同学家用油毡、木料和砖头盖了一间小房,前面还围出来一个小院子,在当时可以说是防震棚里的“豪宅”了。我家也升级了防震棚,我父亲在干校盖过土坯房,所以他自己会做土坯,我帮他从远处的小山上挖土,然后用小推车拉回来,盖了比原来的小棚子大一倍的土坯防震棚,很是”高大上“,可是我们一天也没进去住过。到了秋天,父亲单位发了通知,说必须在某个期限内拆除防震棚,我记不太清了,好像是父亲自己先拆了顶棚的油毡和木头,后来我们院里开来了两辆推土机,花了好几天时间才把院里所有的防震棚推倒并清理干净。

  唐山大地震虽然没有给北京造成很大破坏,但是地震过后,北京不得不对很多旧楼房进行维修加固,我们家当时住的楼是50年代盖的,震后外墙有好几处裂缝,后来在楼外打了钢筋水泥箍加固,像下图那样。现在北京还能看到用钢筋水泥箍加固过的楼房,这就是唐山大地震留下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