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史中的里程碑(八)心理学术语“psychology ”的开始
文章来源: 歲月沈香2021-08-19 06:07:35
 
心理学术语“Psychology”的开始
 

       历史的长河从来没有停止流淌,人类一直琢磨着心理问题已有数千年了,然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心理学”术语“Psychology” 直到1506年才出现,而创造这个术语的人不是心理学家,是一位文学家。

 
当年,正处于文艺复兴时期,现在称为克罗地亚的学者马尔利· 马鲁利奇(Marko Marulic )在他的系列道德研究的集锦中使用了这个术语。Psychology 一词由希腊语词根“灵魂”和“研究”所组成。1524年,马鲁利奇又在他的著作《人类思想的心理学》中再次使用了Psichiologia这个词,英文翻译成Psychology 。
 
马鲁利奇为克罗地亚诗人和文学家,他被称为“克罗地亚文学之父”。他的作品早在莎士比亚和莫里哀时期被译成世界各种文字,他的作品充满了道德说教和基督教的教学论,其中最有名的作品是叙事长诗《尤迪塔》。
 
这是马鲁利奇的画像
 
这是坐落在克罗地亚历史名城斯普利特中的马鲁利奇雕像
 
在接下来的两个世纪里,“psychology ”这个术语即不断出现在学术著作中,也出现在一些通俗文卷中,从而,为它作为科学和专业术语的使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个术语及其变体的大多数用途包括了关于人类灵魂和人性的概念,而这些概念借鉴了神学和哲学传统。
 
在十六和十七世纪期间,一些德语系国家的学者,比如菲利普· 梅兰赫顿、约翰内斯· 托马斯· 弗赖吉乌斯、鲁道夫· 戈克莱纽斯和奥托· 卡斯曼等在他们的一些学术著作中提到了Psychology 这个术语,例如,在梅兰赫顿的《灵魂评论》(1540年)一书中应用了这个术语来表述人性和心理功能。再例如,1588年,巴黎出版了一本书,书名为《心理学:一本关于灵魂的现实以及错误灵魂、幻影、奇迹和怪事知识的书》,里面也选用了psychology 这个词。
 
再后来,德国著名哲学家、博学家克里斯蒂安· 沃尔夫在他的《经验主义心理学》(1732)和《理性心理学》(1734)两个著作中都比较正式的应用了psychology 这个词。值得一提的是,他的这些学术研究为以后心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转型期!
 
法国著名哲学家和百科全书作者丹尼斯· 迪德罗也在他著名的百科全书中写了一篇关于心理学的文章,使得法语“心理学”术语pischologie广受欢迎。
 
随后,psychology 一词如雨后春笋般在全世界各国研究心与灵领域中不断出现。
 
到了十九世纪,西方心理学开始从哲学中独立出来,美国大学也开始使用了心理学教科书。1875年,被誉为美国“心理学之父”的威廉· 詹姆斯(William James )在哈佛大学第一个开设了心理学课程。
 
第一个把psychology 翻译成中文的人
 
最早将西方心理学一些术语翻译成中文的人是一名叫“颜永京”的学者翻译家,他于1882年翻译了一本书《肆业要览》,在书中,他将西方的“psychology ”第一次翻译成中文“心才学”。1889年,他又将当时美国很有影响力的一本心理学教材《Mental Philosophy 》翻译成中文《心灵学》,在该书里,颜永京结合汉语的底蕴创制了一些汉语心理学术语。西方心理学与中国文化早期碰撞的主要体现就是汉语心理学术语的创制。在日本心理学术语大量输入中国之前,颜永京所创制的术语是中国文化背景下理解西方心理学的重要工具。颜永京翻译出了很多的心理学术语,他在把西方的心理学传入到中国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颜永京(1838—1898)于1854年赴美留学,1857年升入俄亥俄州甘比尔镇建阳学院(Kenyon College,又译凯尼恩学院),于1861年毕业。在颜永京毕业前,1860年秋或1861年春,他学习了Mental Philosophy课程,所用教材就是《Mental Philosophy》,该教材是美国学者海文(Joseph Haven )编写的,这当时是美国最好的心理学教材。所谓的mental philosophy其实就是psychology,只是psychology刚于1850年前后刚刚传人英文世界,在当时还没有被广泛使用。
 
这是颜永京在美国留学时的毕业照
当年圣约翰大学校门
 
            颜永京的翻译工作基本上是意译,无论在《肄业要览》,还是在《心灵学》中,他将大段英文用文言文言简意赅地将其基本内容表述出来,但是他无法回避一个学科的专业术语。专业术语是学科的基石,但是当时中国知识界没有相应的术语可以供颜永京用来翻译西方心理学,在这个局面之下,唯有创制汉语心理学术语的路可走。颜永京不畏艰辛,以一己之力为西方心理学向中国传入创制了许多专业术语,比如,他把emotiona译为“情欲”、“心意”;conscience 译为“良心”;science of mental 译为“心性学”;把treat mind 译为“栽培心才”等等。
 
            当然,我们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将他创制的术语定义为晦涩难懂,因为这些术语在当时很可能是最好的译语,既能为当时的人所理解,同时也能传递英文著作的内涵。一个半多世纪之前颜永京以其学习过心理学相关课程的良好基础,不懈努力,创造出的术语造就了中国近代心理学史上不可缺少的一个里程碑。
 
中国最早开设心理学课程是1900年,那时北京大学开始了心理学本科教育,当年北京大学在校长蔡元培的指导下创建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1920年,南京的东南大学设立了中国第一个心理学系,这些都为中国心理学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然而,中国心理学的发展也跟中国近代史的变迁紧密相连,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新中国后的文革,中国的心理学处于停止状态,尤其是文革时期,心理学在中国几乎被消失殆尽。与西方国家相比本来起步就晚的中国心理学,受到这些年代特殊事件的影响之后,更加拉大了与世界心理学水平的距离,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国改革开放后心理学才得到重视和重新开始发展。
 
我第一次知道“心理学”这个术语是在一本介绍弗洛伊德的书中看到的。记得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每周六学校只上半天的课,周六下午我一般就回家,有时回家之前我喜欢一个人到重庆市中心的解放碑商圈逛逛,最喜欢逛一家外文书店,那是重庆当年唯一一家卖英文版书籍的书店,该书店也有一些世界名著翻译版书籍。当年我在这个书店里买了好几本英文版世界名著和一些翻译书,那本介绍弗洛伊德的书就是在这家外文书店买的。该书篇幅不大,很薄,封面设计也简单,浅棕色的封面有一幅小的佛洛依德照片,书名就是《弗洛伊德》。我在读大学的时候,我们医学院还没有开设心理学这门课,我是从这本书中才开始了解心理学的基本概念,也是这本书让我对人类心里世界充满了无限遐想和好奇。
 
8/19 写于纽约长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