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被天打雷劈的!
文章来源: 眸影摇红2024-03-27 09:17:03

小明旭扒光碗里的白米干饭,说,还饿。

尽管妈妈肚子里怀着弟弟,一听见儿子说还饿,立马要把碗里的饭拨给明旭。这时候,明旭的爸爸阻止了妈妈。一边告诉明旭,爸爸已经在学校里吃过了,饱着呢;一边把碗里的饭全部拨入小明旭的碗里,脸上挂着慈爱的微笑。

那是最近在全美华人圈巡演的世界顶级眼科王医生的自传体故事片《SIGNT》一束光里的一个镜头  。。。。。。。

我的鼻子有点发酸。我去圣路易斯现代中文学校西侧大厅观看《SIGHT》的时候,厅里的座位差不多坐满了。看见第二排靠中间的位置还空着,我就悄悄摸索过去,希望能拍几张好的照片。王明旭医生就在我的眼前,他忙完跟观影者的合影,又亲力亲为负责播放电影。

我的鼻子有点发酸。我推了推近视眼镜,用手掩住半边脸,尽量不想让人发现我眼里噙着的泪。是啊,在那个孩子吃不饱饭的时代,父母把自己碗里剩下的饭拨拉给孩子的场景,我自己小时候是亲身体会过的,也无数次的看见过村子里重复上演这样的画面。

电影里讲述的是文革后期呀,哪里有什么饥荒啊?城市里的人们好着呢,各种食物蔬菜瓜果鱼肉不敢说是应有尽有,那也是能填饱肚皮的。哪里来的饥荒啊?王医生的电影严重失真?这是网上有人对这部电影的质疑之一。

呵呵,请不要告诉我,文革后期,哪里有什么饥荒?如果你没有经历过饥荒,那你的质疑是经不起推敲的。如果你出生在城市,有挣工资的父母,顿顿有大米白面鸡鸭鱼肉等着你享用,那是你命好吧。那也极可能只是你的眼睛看到的那一小块地方,不能就此推断其他地方也没有饥荒吧?肚子撑得饱饱的你,是无法理解、也可能永远不懂得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的那些底层老百姓所遭受过的忍饥挨饿的苦难的。

我出生的那个位于四川山区的贫瘠的村庄,不要说70年代,就是到了80,90年代,每到青黄不接的春天,漫山遍野山花烂漫之时,却是乡亲们最难熬的时日。村子里的老婆婆们就走东家串西户,手里拿着木制的瓢或者四四方方的小升子(估计城里的孩子是没有概念升是个什么东西),相互借来借去的,帮补着搀扶着共同度过那段难捱的青黄不接的断粮的日子。白米干饭,那是过年才能享用的美食。四川农村里农民吃的是红薯稀饭,或者包谷搅团(玉米糊糊),几乎没有人家有白米干饭吃。记得我婆婆(四川人管奶奶叫婆婆)常常抓一把米,放在一口巨大的铁锅里,熬出米汤来。一碗稀粥里,飘着几粒米饭,米汤也不是那种白白的粘粘稠稠的模样,而是可以照出人影儿的亮水米汤。四个大人,四个小孩子,每人喝上几大碗。喝下去感觉饱饱了,过不了半个时辰,你又会觉得饥肠咕咕的。所以,春天里的孩子们,都是蔫蔫儿,如霜打过的茄子,小伙伴们即使在室外的田野里撒欢儿,也是小跑一会儿之后,就蔫哒哒的蹲下来,或者干脆躺在田埂上,等着家里的大人来抱走。

如果你问我,那农民的种植的庄稼粮食都去哪里了?他们脸朝黄土背朝天,辛辛苦苦在贫瘠的土地里劳作一年,上缴公粮,卖粮食换日常生活用品,比如盐,煤油,卖粮食供孩子们读书。。。。。。然后就所剩无几了。 尤其遇到大天干(干旱)或者水涝,以及虫灾的年份,那日子就更不好过了。

所以,小明旭其实是幸运的,因为他还能吃到白米干饭,还有爱他的爸爸把白米干饭分给他吃。我觉得《SIGHT》只是淡淡地白描了一下饥荒年代的情景。于我,却勾起了无数童年的回忆。那些饥肠咕咕的童年。信不信由你,我自己是饿晕倒过的,上初中的时候,严重贫血,瘦如麻杆。写到这里,鼻子又有点发酸了。。。。。。

我的老母亲说,倒掉白米干饭,那是要被天打雷劈的。估计只有经历过挨饿的穷人,才能说出那样自己吓唬自己的话吧。多年以后,我妈妈的生活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感谢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的“黑猫白猫逮着老鼠的才是好猫”的理念,把土地分下户,不再吃大锅饭,不再搞生产队那一套集体制度,农民才真正开始吃饱饭的。所以,当年农民最感谢的人,就是小平爷爷!

我妈妈后来也进了城,跟着小妹住在成都,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可是,她还是本能地节约,有时到了让人无法理解的地步。记得有一次回国跟妈妈小住了一个月。我们外出吃饭带回来的剩米饭,留在冰箱里的最里面没看见,过去三天了,我想把米饭倒掉,妈妈赶紧从我的手里抢过来,说倒掉白米干饭,是要被天打雷劈的。我试图告诉她过了三天的米饭,吃下去容易坏肚子,得不偿失的,不如倒掉。可是,她老人家不依不饶,坚决不倒白米饭。接下来我妈做的事情,更是让人哭笑不得。那天中午,我妈打了两个鸡蛋,把白米干饭做成蛋炒饭;因为怕我给她把蛋炒饭饭倒掉,又因为我说吃下去容易坏肚子,她怕我要去跟她抢着吃而坏了肚子,结果把自己反锁在厨房里,在里面吃完那碗蛋炒饭才肯出来。小妹说,不要再劝,劝也没用,妈妈就是这个样子,改不了,一辈子节约惯了;或者说,以前的穷困和饥荒,让她觉得倒掉放了三天的白米饭,那是一种犯罪。我在厨房外面看着老母亲专注的吃她那碗蛋炒饭的时候,心里很不是滋味。。。。。。。沉重,无语、亦无泪。

有时候我也觉得,中国父母恐怕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父母,那种“可怜天下父母心”的无条件的爱深入骨髓。他们会不惜一切的哪怕自己的生命来爱他们的孩子。当然,也可能爱的偏斜了,成为溺爱,反而害了下一代。

记得2002年看Andrien Brody 主演的《The Pianist》钢琴家,里面有这样的一个场景,令我和先生非常震撼:一家人在逃难,路上只剩下一小块奶酪,父亲把那块奶酪用小刀分成均匀的五等份,每人一份,大人和小孩。如果这是发生在中国的文化氛围里,场景一定是父母把自己的那一份分给孩子们,默默的看着孩子吃下去。《钢琴家》里面的犹太人要传递的是根深蒂固的平等的观念,哪怕分享一块奶酪。这件小事,我后来跟先生还讨论了好久。也让我们开始思考如何教育我们的下一代。所以,我们家吃大虾的时候,我一般只红烧10只。三个人每人吃三只,剩下的那只,就成为大家相互谦让的试金虾。以此教育儿子从小要学会公平处理事情,谦让的美德培养也可以从饭桌上开始。

如果您也怀揣着好奇,想了解这部以王医生为原型改编的故事片《SIGHT》,看看您是否认同里面的历史背景描述,我建议您去angle.com/sight 网站购买电影票,目前发行公司在搞活动,你只需要花5刀,一杯咖啡的价钱,就可以去了解我们这位华人之光王医生的人生传奇,为他不遗余力的树立正面的华人形象所做的种种努力而喝彩!当然,他首先是世界顶级的眼科医生,做了5万5千多例激光手术,其中包括4千多个医生。他的病人来自美国40多个州以及全世界55个国家。王医生荣获美国眼科协会成就奖以及美国华人医学会终身成就奖。

我在此大声吆喝一声,朋友们,约起来,5月24日,到北美各大影院去看《SIGHT》去!

转下面这篇文章回忆四川饿死1000万人的历史:

https://mp.weixin.qq.com/s/JJ4NeS9BNg64ONo4vgIuDw

下面这张来自微信群的图片也许表达了很多人的心声……

3/27/24 于圣路易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