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得一见的元代军方用枢府釉瓷碗
文章来源: 息于目-好于心-候于手2022-11-05 11:49:51

蒙古人统治下的元朝,基于博大精深的汉文化以及唐宋以来陶瓷工艺累积的基础,景德镇制瓷工艺也取得了突出成就,主要表现在青花、釉里红、枢府釉(卵白釉)、白釉、蓝釉等瓷器品种上,其他还有龙泉青瓷、德化窑的白瓷、潮州窑瓷以及处于北方的一些瓷工艺的延续等等。

每当提到元代瓷器,人们首先会想到元青花。实际上,元代创烧的卵白釉也是朝廷枢府(军方)定烧的一种高档瓷器,在当时极富盛名。

卵白釉是元代景德镇窑在青白瓷基础上创烧的一种高温白釉瓷器,因釉色多白而微微泛青恰似鸭卵而得名。

枢密院在定烧瓷的盘、碗器的纹饰中往往在印花花卉间模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款“枢”、“府”二字,故卵白釉又称之为“枢府”釉。卵白釉瓷延烧到明初。

长期以来,因“枢府”瓷传世品很少,元代“枢府”瓷仅为文博界所了解认识。1982年在安徽省歙县曾出土一批窑藏元代“枢府”瓷,其中有折腰碗、盘,为人们进一步认识元代“枢府”瓷提供了十分珍贵的实物资料,引起了国内外陶瓷界的极大关注,故宫博物院古陶瓷专家看后也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枢府釉瓷器的大量生产与元人尚白的习俗或许有着密切的关系。以蒙古贵族为主的封建政权,和其他时代汉人政权一样,整个社会有层层阶梯,故枢府釉也分有不同的等级。

第一,等级最高、质量最精美的枢府釉瓷器,以皇帝为首的宫廷御用器,表现宫廷艺术的气质。如装饰有龙凤纹样,尤其五爪龙纹、戗金龙纹、有福寿、万寿、福禄、太禧等铭款的作品。从工艺特点来看端庄敦厚,典雅大方,胎体洁白致密,釉层较厚,温润如玉,作工精巧,一丝不苟。

第二,特定的官府衙门专用器,生产得最多的是枢府釉瓷器,在器物内里趁坯体湿润时,用印模压印出各种纹饰,并在纹饰中出现“枢府”二字。纹饰主要是植物类缠枝花卉、云鹤纹等等。

第三,贵族及社会上层使用的枢府瓷。那些饰三爪、四爪龙纹的器物应该是宫廷、亲王、贵族类显赫类人物使用的。还有“王”、“玉”、“德”、“国用”、“江夏”等特殊铭款的器物。

第四,普遍商品用瓷。枢府釉瓷既然是生活用具,是手工业产品,作坊一建立就要不间断地生产。

前三种需求量必然有限,但大多数的一定是质量不如前三种,一般都光素无纹,胎体也不如前三种细腻,釉层较薄,釉色白度不高,发灰而显浑浊。

以现有传世的样品来看,元代“枢府”瓷制作规整,品质优良,与民用的卵白釉瓷相比,显得尤为精致,多有印花装饰,纹饰题材以云龙和缠枝花卉纹为常见。因“枢府”釉属乳浊釉,故一般来说纹饰不太清晰。

元代卵白釉瓷器的胎体一般较为厚重,器物施釉比较匀净,由于釉中含钙量较低,而含钾、钠成分较高,高温下黏度大,所以釉层较厚,釉面呈失透状,釉质温润,光泽内敛,色调均匀无开片,有的制品釉面有小棕眼。

下图所示乃为本人有幸收藏到的一个枢府釉大碗,内壁印花纹样为云鹤,在内壁纹饰之间模印有对称的“枢府”二字款“枢”、“府”二字,纹饰的显示应该属于比较清晰的一类,碗底中央是菊瓣纹,而外壁则素白无纹。它的器型特点是略有直口、口径达19厘米之多,碗身圆弧壁,小圈足,削足规整且底足内无釉,而元时期一般特有的底心“乳突”被修整得不明显,故应为元末明初之际的产品。明《新增格古要论》“古饶器”条中所载“元朝烧小足印花者,内有‘枢府’字样者高”。据猜测,应该指的就是这种碗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