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女是债,无债不来
文章来源: 海风随意吹2023-03-22 00:09:23

 

有位同事50岁时离了婚,主要因为丈夫迷上了股市,股市上涨时,兴高采烈,股市暴跌时,输红了眼,千方百计想把钱赢回来,结果把家里多半积蓄都赔了进去,亏得同事看住了房子和自己的403B(非盈利机构的退休账户)。她想与其跟“赌鬼”提心吊胆过日子,不如单过,至少在钱财方面可以安心。

 

其实,“赌鬼”人挺好的,对她疼爱有加,平时她发个小脾气,耍个小性子,都非常包容。她提出离婚后,“赌鬼”也是好汉做事好汉当,向她道歉,自己投资失误给家庭带来损失,为了不影响她的生活水平,自己净身出户,两人共有财产(房子)由同事独享。

 

单了一阵后,同事上网约会了,看上一位刚从联邦政府退休的官员。前官员在位时官阶不低,见多识广,谈吐有趣,相貌和健康状况也不错,此外财务独立,有固定收入,有自住房,有存款。最重要的是,两人对上眼了,相谈甚欢,开始只是在公共场合约会,不知不觉几个月过去了,两人一起结伴出游,互相登门拜访,大家都为同事感到高兴。

 

可是,同事的情绪渐渐变得起伏不定,像是有什么事在困扰她。有一次跟她同进午餐,她大概需要听众,提起了前官员的女儿 

 

前官员离婚多年,或许由于他稳定的工作和收入,离婚后,一对子女跟他过。官员自称跟儿子的关系不很密切,离婚后一年多,儿子便离开家去上大学了,之后在芝加哥工作,难得回家。女儿却是心连心,离婚时女儿才十三岁,老爸宠着惯着,要啥给啥。到了女儿要上大学了,老爸舍不得她远行,便在家附近的大学就读,继续住在家里。女儿被宠坏了,眼高手低,工作挑挑拣拣,经常失业在家。不过没关系,家里房子很大,老爸工资不低,父女一道旅游,下馆子,逛店,看电影,老爸心满意足。 

 

可现在二人世界可能要变成三人世界了,官员鼓起勇气,把同事介绍给女儿,见两个女人客客气气,礼貌往来,很是高兴。以后再约会同事,常带着女儿同往。同事开头以为是偶然,不放在心上,可连续几次后,才意识到约会成为三人行了。女儿三十三,胖胖的,脾气有点古怪,动辄脸一沉,不高兴了,老爸一见坐立不安,问长问短,嘘寒问暖,没完没了,这样的约会让同事兴趣索然 

 

前官员对同事说:如果我们结合在一起,就是完美的三人之家了。你应该好好照顾我女儿。同事反诘:十三岁的话,自然会照顾她,都三十三了,还需要照顾吗? 

 

后来,女儿终于找到一份小职员工作,决定在公司附近租个单间公寓居住,租金当然由老爸支付。老爸担忧万分,单间公寓?女儿住得惯吗?左邻右舍靠得住吗?那个街区吵不吵?停车安全吗?要添置哪些家具?诸如此类的鸡毛蒜皮,前官员喋喋不休。 

 

同事受够了,终于跟他掰了。对于她的不理解,前官员觉得是自己没有解释清楚,分手后,居然还写了长长的信,说明父女情深的历史原因,希望跟同事重续关系。不过,同事很坚决,虽说二婚的双方,往往背有各自的包袱,但对方的包袱也太大了,这么大的女儿还要供养,还要争宠,不如单过更轻松自在。

 

联想到疫情前,退休同事里有位热心的退休领导,喜欢每月组织一次退休人员聚会,一般总是在一家瑞士餐厅,因为来参加的基本都是欧裔。其中有一位年已八十的希腊老先生,有两个学业优秀的女儿,一个上了耶鲁,一个上了斯坦福,给父亲增了不少光。退休同事见了面,免不了要互相问候一下对方近况和家人,这位大约心中不爽,抱怨自己八十了,还要养活近五十岁的女儿,斯坦福毕业的大小姐,不知何故,至今每月要老父亲资助一千多元,才够生活。 

 

但这还不算是最悲催的,毕竟这位退休了,此生也“享过清福”了。更惨的是一位八十多岁的物资管理员,走路拄拐,颤颤巍巍,每天由五十多岁的儿子开车接送上下班。下了车,老人时而摇摇欲坠,需要儿子搀扶进办公楼。不知内情的夸奖儿子贴心孝顺,可知情者说,老头全家都不工作,儿子孙子都靠老头养着。八十多岁的人了,还能坚持多久? 

 

小时候听到有些家长骂自己的孩子,“侬个讨债居”(你这个讨债鬼)。讨债鬼,据说是父母前世欠了他人的债,他人这辈子投胎成为子女,继续讨债。这当然是比较简单、不靠谱的解释,却也给人留了面子,所有的问题都出在虚无飘渺的前世。其实大家都清楚,除了那些因为健康原因需要父母继续照顾的,子女之所以成为讨债鬼,往往跟父母的培养分不开,因此讨债鬼的父母多少有点儿自食其果。

 

在网上看到一副佛系对联,还挺有道理:

 

夫妻是缘,善缘恶缘,非缘不聚 

儿女是债,讨债还债,无债不来